分享

中文版《读者文摘》更名内幕<2>

 xctd 2016-08-06

    文/师永刚      来源:《中外书摘》
  新的一轮交锋又开始了。看来,这次中方的《读者文摘》似乎已无路可退。1991年4月1日,《读者文摘月刊》杂志社将书面答辩提交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答辩书认为,美国方面的《申请书》的陈述不能成立。
    双方信件往来互不相让,陷入僵局。
    
《读者文摘》商标值多少钱?

    漫长的诉讼以及为此所耗去的精力,使《读者文摘》副主编郑元绪思虑万千,他心里很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当年他与王维新主编一起去京办理“读者文摘月刊”商标申请时,就觉得获准比较勉强,那里面也许包含了商标局里的热心读者对于杂志的偏爱。而这次当他起草答辩书时,更感到了答辩理由的软弱无力。
    他明白,这一关过不去了。越是接近一个答案,他的心里就越是有种隐痛。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答案可能会出现为一个他们所不能接受的结果。他咨询了许多专家,这些专家明确地告诉他,按照目前的形势,中方《读者文摘》败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结果极其可能是在国家商标局裁定侵权后,被迫改名。
    这就是《读者文摘》的未来吗?
    随着商标纠纷的进展,郑元绪几乎是被强逼着学了一遍各种相关的法律。学习是痛苦而又无奈的。郑元绪痛感当初法律意识的淡薄。但在不断与美国人的打交道中,他感受最深的却是美方对于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强烈的商标保护意识,还有就是那种国际大刊的风度和一个杂志帝国对于杂志理念的阐述。
    一个新的想法渐渐在他的心中萌生,一天天地清晰起来。
    杂志社为这场商标纠纷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正常的编辑工作已经受到影响。再这么耗下去,是否值得?两个刊名属于相近商标,一俟裁定撤销《读者文摘月刊》的商标注册,便立即处于侵权地位,将极为被动。
    关键的问题是,即使仲裁结果是“读者文摘月刊”这一商标得以保留,又将如何呢?《读者文摘月刊》因此而注定只能成为一个国内大刊,注定了没法走出国门。而这一切对于一本正在走向国际的大刊来说,将是一个短视的行为。更为不利的是,美国的《读者文摘》中文版早就在几乎全球有华人的国家与地区取得注册商标,海外书刊市场不可能容纳中方的《读者文摘月刊》,这对一份大刊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再换个角度去看,两个同样的刊名搅在一起,永远要解释,永远要说明,总不是一件自在的事。
    为什么不能把这个阴影和包袱干脆甩掉,而获得新生呢?
    他与彭长城交换了意见,两人一拍即合。
    他还找到了胡亚权。两人都明白,他们放弃的这个名字蕴含着当年的激情与创业的冲动。他们又忆起在那勾勾画画的几十个名字中间,是怎样一下子就挑中《读者文摘》的。
    胡亚权显得较为平静,离开了刊物,他也许更加理智了一些。
    “刊名要改了?”
    “改了吧!”
    “我想只保留'读者'两个字,通俗大气,与原来的名字也有一种承接。”
    “这名字不错。”老胡举手赞成。
    接着,郑元绪又与王维新主编、张九超总编辑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张九超总编辑说:“改吧,这个学费迟早要交,早交比晚交好。”
    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甘肃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读者文摘月刊》编辑部的9名编辑坐在一起开会。会议只有一个议题,宣布《读者文摘月刊》杂志即将更名的决定,商量安排更名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
    会开到晚上10点多,甘肃人民出版社张九超副总编辑宣布:主动放弃现有名称,1993年准备一年,1994年启用新刊名。
    对编辑们来说,这意味着与12年来朝夕相伴的“名字”告别。对读者来说,更无异于是一场地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