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梁文道的《我读》系列,很多同学可能并没有听过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这个节目,因为在2015年12月31日,开办了八年的这个读书节目停播了,现在电视上的娱乐节目已经太多了,而真正叫人安静下来读读书,交流思想的节目已经没有几个了,怎么说呢?可能一直是为了收视率吧,而“逻辑思维”的大火可能就是因为很多人还是喜欢读书的,喜欢从书中找到自己的需要的一份宁静,或者是另一种思考方式。 今天,介绍这本书《我读》是梁文道先生在“开卷八分钟”的文字整理版。 这个节目和小猿开办的这个读书时刻栏目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介绍一些好书给大家,只不过第一小猿读的书是少之又少,第二从书中体悟到的也比较浅,偶尔还说错,让人贻笑大方。 不过,就像饭要一口一口吃,书也要一本一本读,同学们推荐的很多书我知道都很好,但是由于我的理解水平及时间问题并还没有读过,也不敢随意揣摩作者的本意,所以到现在一些名著还没有读过,比如《基督山伯爵》《飘》等,电影看过,但是从电影到书肯定已经差了一个意思,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推荐。 这本书的开始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特别深刻: 读书读到最后,只是为了更宽容的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也许这就是给我们为什么读书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也有很多同学让老师给自己列个书单,以便自己暑假读,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这样的读书计划是不容易完成的,有些书看了两眼发现不好看,大可不必再看了,读课外书是为了取悦自己,而不是让自己难受。读不懂,可能你还没有到读懂它的年龄。读书,让自己增长知识见解最好,如若不能,让自己获得一时的身心愉悦也是非常棒的,有句话说的好: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毕竟,书你可能看过就忘了,但是就像吃过的饭一样,读过的书构成了你的思想和灵魂。 在这本书里介绍的一本本书中,基本上都是作者认为的好书,也算是经典,毕竟烂书读了就是在浪费时间,再写书评简直就是浪费了双倍时间。 这本书介绍了将近四十本的书,算是引导,也是书评,当然了,还有一些思想在里边。 比如第一部分【读书这件事】介绍了以下几本: 《如何阅读一本书》 《好绘本如何好》 《私人阅读史》 《灰皮书、黄皮书》 《读库》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 《查令十字街84号》 其中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把如何阅读一本书分为四个层次的阅读: 我们的教科书,就是第四层次,就是读一本书,辅助于各层次的习题。这本书写的很深刻,因为我们读了这么多年书,可能连怎么读书都不知道,这本书的书评及笔记以后会单独写一篇。 摘抄一些比较深刻的句子: 很多人都在引述“出名要趁早”,但大家没注意到,为什么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迟了就不痛快呢?事实上这段话后面还有一段话,那才是真正的重点:“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评张爱玲《小团圆》 追求知识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就如朱熹所说的“格物致知”,这个世界上任何范畴的知识都应该想办法去追求,加起来就能够得到最终的道理了。另外一种则像王阳明那样“格物致知”,他跑去格竹子,搞了一大堆把自己弄病了,方才领悟到,原来道理不在外面的世界寻找,而在自己的心里面追寻。 ——评丹尼尔?凯曼《丈量世界》 我们常常把创作想得太浪漫,认为这是个人灵感的迸发,是一个爆发的过程,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创作不能只靠灵气和才气,还要靠别的。村上春树就说得很好:“才华于质于量,都是主人难以驾驭的天分。” ——评村上春树《当我在跑步时在在谈些什么》 总之这本书是给你未读过的书的一个引导,也在你读完后给你一定的思考,还不错啦,并且这套书共有7本,刚刚这是第一本。 不得不说,以我的阅历之浅,里边介绍的很多书我都是没听过的,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读,读读简介,如果觉得好,可以去看看! 最后,你为什么读书呢?说个理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