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菏泽市概况
菏泽市位于山东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连壤,辖牡丹区、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一区八县,面积120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856万。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三位部落首领尧、舜、禹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历史上的菏泽,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物流畅通,曾几度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商界鼻祖范蠡,弃官离开越国,携带西施来定陶经商,被历代商人尊奉为“陶朱公”,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周、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菏泽这块土地上。至今境内仍保留着尧王墓、陈王台、百狮坊、范蠡湖、秦王避暑洞等100多处名胜古迹。 菏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被称为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特别是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现有栽植面积5万多亩,九大色系,一千多个品种。每年谷雨时节,万亩牡丹竞相开放,香飘十里,艳照天际,令人叹为观止。历届国际牡丹花会都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菏泽资源丰富,劳动力富足。暖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地下水、黄河水为菏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沃野千顷,一望无垠。境内已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资源占全省潜在总值的12.49%,煤炭是华东地区发现的储量最多,煤质最好的煤田,另外矿泉水、地热、铁矿、砂金等资源也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万多人,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万人,他们有着淳朴憨厚、忠诚守信、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的传统美德,不仅数量大,而且成本低,在吸引外资和劳务输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菏泽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地区结合部的菏泽,是我国西煤东运,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这里交汇,使菏泽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区位优势,使菏泽成为横贯东西,纵连南北的商贸流通中心。 全市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5149公里,以牡丹区为中心的18条干线和12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105、106、220、327国道通贯全境,东明黄河公路大桥和曲菏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建成的菏泽信息交换公共平台和菏泽信息网,可以全面提供国际互联网服务;以引黄工程为主体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基本实现了水利化。 菏泽涉外机构健全,服务业有较快发展。菏泽海关、外商服务中心、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疫、保税仓库及中国外运菏泽集装箱公司的配套运营,提供了便捷的服务;铁路、公路二类口岸的正常使用,标志着发展开放型经济所必须的涉外服务机构已经健全,为菏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插上腾飞的翅膀。 市区有6家星级宾馆,20多家中档宾馆;康庄服装、花都商埠、舜城中药材等专业批发市场规模较大,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各类艺术专业学校10余所;旅游业正在兴起,以人文景观为主线,以自然风光为映衬,与周边景点相连接的菏泽旅游区正在形成。菏泽牡丹景区、孙膑旅游城景区两大龙头初具规模,水浒景区、黄河旅游线和金山渡假村正在建设,曹州书画院、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仿山古墓群、单县百狮坊等景点已对外开放。 同时,菏泽是全国著名的农、林、牧、渔商品基地,瓜菜四季丰盛,东明县是国家正式命名的“西瓜之乡”;菏泽也是全国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木材蓄量1183万立方米;菏泽还是全国农区最大的经济林基地,尤其是木瓜、柿饼饮誉海内外。畜牧业是菏泽的一大优势,鲁西南大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并称三大“国宝”。农副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商品交易量,在京九沿线地区具有突出的优势。 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健全的涉外服务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山东省正在实施的东西结合加快菏泽发展的重大决策,为菏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菏泽作为京九沿线投资的热点地区,已经受到大批有识之士的青睐,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俄罗斯、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以及国内如浙江横店、锦江集团等一大批公司相继来到菏泽,拉动了菏泽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菏泽市“十五”期间利用机遇,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发展目标上,基本形成两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鲁苏豫皖交界处的商贸流通中心。为实现上述目标,菏泽将从各方面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实行对内对外的全方位开放,实行“一站式”服务,并在土地、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多方面的优势,构成菏泽理想的投资环境。 第三章 景区景点 第一节 “花之语”景区 游客朋友们,现在言归正传了,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花之语”景区。 [概况]“花之语”景区,是通过独具匠心的植物造景,和气派高雅的牡丹广场、气宇轩昂的“花魂”雕塑,来表达人们希望祖国昌盛,生活幸福美好的愿望。“疏林草地”、“层林尽染”、“桂陵柿叶”等景点反映了自然之美,景致迷人,体现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本景区通过树木、园石、牡丹与游人的交融,实现自然与人、文化与物质的统一和协调,突出了本景区“木石花语”的主题。 两侧是相间而立的银杏树和牡丹园林小品。银杏树干挺拔,被称为“活化石”,也有中国的“国树”之称,秋叶迷人。在两侧对称种植,和花岗岩铺成的迎宾大道相得益彰。牡丹园林小品由牡丹和其它植物组合而成,默默无语,沉静而含蓄,意味幽深。在人们欣赏牡丹美景时,思绪会情不自禁地从眼前的牡丹和园区景色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游客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牡丹广场]这里是牡丹园中心广场,面积8000平方米。人们驻足其上,不仅能领略到周围现代派的建筑和雕塑带来的震憾和湖光、山水、花香带来的愉悦,而且也能让人在花海人潮的涌动中感悟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白居易)产生的文化厚重。 [国花魂]是曹州牡丹园的主雕塑,高16米,直径14米,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工程部设计制作,象征着古老而年轻的菏泽,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在新世纪更加充满着勃勃生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雕相映,更显国花魂牡丹雕塑的英姿。 [文化柱石]由9根石柱组成,每根高9米,直径1米,在每根柱石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反映了菏泽从古至今不同历史阶段的光辉发展历程,记载了渊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所以说,这9根文化柱石浓缩了菏泽的发展历史,请大家逐一欣赏。第二节 “花之韵”景区 [概况]游客朋友们,牡丹又称鹿韭、鼠姑、百两金、木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作为观赏栽培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她花朵硕大,雍容华贵,是幸福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被誉为“国花天香”、“花中之王”。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还有一番来历。传说唐明皇为便于杨贵妃观赏牡丹,敕命建造沉香亭,红柱雕栋,八角重檐,花饰彩绘,华丽壮观。一天,唐明皇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问陪臣程正己:“今京都有传唱牡丹者,谁称首?”程正己回答说:“中书舍人李正封,有诗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杨贵妃刚刚起床,也来陪唐明皇赏花,唐明皇转身对杨贵妃说:“你到梳妆镜前饮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可见矣!”从此以后杨贵妃和唐明皇都被誉为“国色天香”。现在西安兴庆宫公园沉香亭前花坛上的牡丹,就是从菏泽移植的。 赞美牡丹的诗章可谓汗牛充栋,其中不乏千古传诵之作,但传神和道出牡丹韵味的就是“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了,国色天香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而且已成为牡丹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我们来到的“花之韵”景区,就是突出表现了牡丹“国色天香”的主题,本景区主要利用了雷泽湖畔与牡丹广场相对的山体,展现了牡丹倾国倾城,“拔类迈伦”的丰韵。 [国色无双??天香独步]国色无双、天香独步景点名称的由来,是菏泽赵楼村牡丹传人之一赵世学的《牡丹富贵说》,也表达了我们对菏泽牡丹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的敬仰和纪念之情。 游客朋友们,国色无双景观,是大型的牡丹花境,是立体的牡丹观赏区,景点用玉兰和广玉兰为主精心围合的花瓣道路,合欢、鸡爪槭、华山松、红叶李、石楠、火棘和木本绣球等植物做点缀,和下边的两个对称绿篱相对应,使景观富于变化,一年四季有景可观。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牡丹的分类。牡丹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按花期分类,有早花品种、中花品种和晚花品种。早花品种一般在4月15日左右,晚花品种一般在4月26日左右,早、中、晚交替开放,整个花期大约延续25天左右。按花型分类,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金蕊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荷花台阁型、菊花台阁型和蔷薇台阁型12个花型。按花色分类,有白色、粉色、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兰色、绿色、复色九大色系,各色都有自己的名品。 牡丹花大瓣多,色彩淡雅,黄蕊点缀其间,自有雍容丰满的姿态,花朵质地细腻,花瓣的纹路细致,厚薄适度;叶子的脉理停匀,形状色彩,均秀丽可观。最难得的是近根处的木本,在泡松似的木干中抽出几根,透润的枝条,极有风致。自唐代起,就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赞美牡丹的诗词盛极一时,象“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牡丹》)等诗句,都把牡丹放在无与伦比的地位。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很能代表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明朝冯琦的《牡丹》诗,对牡丹的花王地位有很好的概括:“百宝栏杆护晓寒,沉香亭前若为看。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这些诗词,都反映了牡丹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游客朋友们,这个景点叫天香独步。这里的牡丹采取九级台阶式种植。大家知道,“九”在我们中国是最大的阳数,皇帝称“九五之尊”,天最高有“九重”,数字和花王牡丹的结合,寓意着牡丹在群花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里搭配种植的腊梅、香荚迷、丁香和玫瑰,都是香花植物,使您漫步在花丛中,通过与牡丹的亲近,花香的萦绕,细细体会天香染衣的感觉。 [插词]“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游客朋友们,自隋唐以来,我国牡丹的发展与时代的脉搏紧紧联系在一起,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形成了“国运昌时牡丹昌”的盛世文化现象。同时呢,曹州牡丹园通过选用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和牡丹精心搭配,创造出一个繁华似锦、歌声荡漾的繁荣太平景象。 在这里,牡丹按照红、白、粉、蓝、紫、黄、绿、黑和复色九大色系,栽植成一朵盛开的牡丹图案,在图案的周围,搭配种植了石楠、海棠,这样的植物配置方法,使牡丹花“占断春光”后,仍然有着优美的景观。第三节 “花之潮”景区 [概况]游客朋友们,我们来到了“花之潮”景区。这里近千亩大田牡丹争奇斗艳,竞相怒放,风姿绰约,展现了“连阡接陌,艳若蒸霞”的壮观场面。唐朝诗人白居易看到牡丹的怒放,畅咏出热烈、奔放、精彩的诗句:“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展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绵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全唐诗中,仅咏牡丹的就占119首,“花中之王”可谓风流占尽。 牡丹花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引得一片赞美,唐朝诗人皮日休的牡丹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把牡丹放在无与伦比的地位。唐朝诗人殷文圭的《牡丹》诗:“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菏泽牡丹以“万亩牡丹王国”为景点特色。赏花不能仅观其色,嗅其香,还要把目光聚焦在“奇”、“妙”二字上,如探寻2个稀有品种“黑牡丹”和“绿牡丹”,下面我会带领大家细细欣赏品味。 [梅林石韵]就在这处梅石园里,栽植了近千棵梅花。20多块天然怪石,形态各异,或象形,或传神,或象意,每一块怪石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耐人寻味,给人启发。 [观花楼]这是一座仿明代建筑,落成于1991年。登楼远望,千亩花海尽收眼底。楼下是贵宾接待处,悬挂和收藏大批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的题词和纪念作品。楼上是牡丹陈列室,集中介绍了菏泽牡丹、芍药珍稀品种、牡丹文化、牡丹交流,以及牡丹花开时节的盛况。观花楼匾额是现代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刘炳森所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