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股市的锚不是蓝筹而是它……

 万松书画院 2016-08-07

或许蓝筹能够稳住不带头下跌的话,市场就还能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波动磨底。

当大家在严打热点炒作的监管氛围下把市场的命运都压住在蓝筹的涨跌身上的时候,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A股真能走向价值投资吗?价值投资就是等于买蓝筹吗?在这种监管严打之下,是不是只有栖身蓝筹才能找到行情的“锚”?

虽然A股被公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策市”,但是其实炒作的背后还是在绝大多数时候脱离不了基本面的故事基础。也就是说,大家看到股市上各种概念大涨,但是其背后无论是涉及到“涨价概念”(诸如钛白粉涨价、三元锂电池涨价、煤炭钢铁限产涨价),还是“宽松概念”(诸如央行宽松的预期较为强烈,使得市场率先炒作房地产等概念),抑或是“基本面预喜”(诸如新科技专利技术、产业链的收益、盈利好转、高送转等)……这些炒作都没有脱离股票外在预期和内在预期好转的范畴(当然次新股等较例外)。意思是说价值投资一直都在,但是都是真正有价值,而买蓝筹是不能和价值投资简单划等号的。

可以看到年初以来,虽然市场上始终没有找到一条贯穿前后的投资主线,但是很多股票在大盘颓势之下依然保持强势,这些股票大都是在外在预期和内在预期上面有基本面支撑的,是真正有价值的。

那么,为什么大A股的蓝筹总是不招待见?

这其中的理由不仅仅是说蓝筹体量庞大,市场交易都是一个定价问题,好东西不会没有人喜欢。

而我认为很大程度上还与其他的原因有关:

第一,政策“功利式”的引导,在这个具有四分之三国企成分的市场,每次监管层遇到经济困难时就来找股市。也就在这种时候A股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牛市行情。让资金引入到蓝筹国企身上,为国企融资大开方便之门。

第二,国企基本面太差,随着改革开放红利逐步释放,中国国企每况愈下。“共和国天之骄子”的身份也一落千丈。很多国企在近几年开始浮亏严重,基本靠政府救济度日。而事实上,央行超发的天量货币也大比重地进入到国企身上。这就使得资金长期陷入空转,所以国企既有政策惠顾,又有资金优势。但是一直都难以真正做优做强。这当然与背后的改革方式关系莫大。体质上难以融入市场化,改革要么是有“由头”没“看头”,要么是有“看头”没“赚头”,要么是有点“赚头”没“势头”。始终难以像民企一样发挥资金、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形成一股熊熊之势。

大家为什么喜欢炒中小创?其实很大原因就在于这里有更多的“故事”可以挖掘,在这些标的身上,可以看到上述那么多概念带来的预期收益,就是说本身就有一定的价值。

而在蓝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

你说监管层鼓励买中石油,那些年套进去的人已经是“载不动许多愁”;你说鼓励搞工商银行,十年前和现在的差价还跑不赢存款利息和通胀。

想反过来,蓝筹一毛不拔,既没有让投资者分享到多少成长红利,又没有让投资者体会到资本炒作的快感。给人的感觉就是把钱砸进了“无底洞”,谁还能对价值投资充满信仰呢?

政治局定调抑制资产价格泡沫之后,银监会出台史上最严银行理财产品新规,联系证监会和保监会的表态,所谓一行三会联手行动整肃金融秩序,股市因此再度中弹倒地,并不是偶然。

道理上讲,严防金融风险,纠正社会资源错配,引导资金脱虚入实的金融监管顺理成章,但股市投资人怨声载道却也情有可原。

历数近6年的市场表现,A股哪次的二八风格切换成功了?谁都喜欢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只是“林徽因们”太过稀缺。简言之,资金面基本面都不支持周期权重股,经济转型的希望唯有科技和改革,结构性机会更多都在中小创固然投机性浓烈,今天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企不正是是因为国企改革理直而气难壮吗?

如今股市的投资少了一个什么锚?是价值投资的估值之锚么?

在改革方向真正回归到祛除体制弊端而确立法治化民主化市场化的方向之前,在没有方向感的社会里谈价值投资本身就是充满了荒诞。所以,在监管层引导资金流入蓝筹的这种做法之下,虽然说中小创暂时沦为了“弃儿”,但是如果在基本面一致悲观的情况下,即使监管继续压制严打,同等资金量的持有者必然还是会选择体量轻小的中小创。只有在国企改革为蓝筹注入真正活力之后,才能让市场接受新的规则,否则价值投资将是一句政策胁迫下暂时性妥协的一句空话。

所以,市场稳定的“锚”不是蓝筹能否稳住不跌,蓝筹即使不跌也难以真正托住人心。市场的“锚”在于改革能否使国企蓝筹真正“有价值”并在投资者心里树立信仰,在于监管层推进的国企改革能否真正让投资者有方向感。

乔乔 跟我读研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