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县时代”的大上海:崇明将建世界级生态岛

 naiga书馆 2016-08-07

无县时代”的大上海:崇明将建世界级生态岛

2016年08月05日 07:55
来源:解放日报(解放网)

核心提示:记者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新近完成一份关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调研报告。对于刚刚宣布“撤县设区”的上海崇明,以及正式进入“无县时代”的上海而言,这份报告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调研报告明确指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应跨越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造城”和“大面积建设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探索一条体现国际视野、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和崇明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崇明生态岛定位应该是“三个岛”:国际生态示范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国际智慧科技岛。基于这样的定位,崇明未来的建设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聚集重点、远近结合,推进“自然资产稳步增值”,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林滩湖海”带来发展活力

在上一轮发展中,崇明作为全市战略储备地区,着力加强生态修复和添绿。如今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崇明也进入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期,逐步释放生态红利正当其时。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认为,强调原生态体验与亲近自然的感悟正在形成新的消费潮流,这给坐拥“林滩湖海”的崇明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为发展以“生态+”和“+生态”并举的现代绿色消费型产业带来新契机。崇明岛拥有大量的湿地、林地、绿地等生态资源,最有条件承担起上海可持续发展示范和城乡魅力塑造的功能,在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角色”将更为重要。

但要让大量生态红利尽快释放出来,崇明当下还有五大瓶颈问题亟需打破——

其一景观特色不足。2015年崇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4.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为22%,但与此同时,岛上自然景观特色不足,与构建全域风景、发展休闲度假游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其二是交通边缘化。目前崇明本岛大部分地区1小时内仍无法到达上海中心城区,由于西线缺乏与上海市区及江苏沿海的快速交通联系,进出市区交通成本仍然偏高,节假日高峰更是拥堵严重。而岛内交通,现有服务体系也不完善,公交分担率仅为10%,远低于上海市其他远郊区18.1%的平均水平,与生态岛低碳发展理念相悖。

其三城镇化建设存在短板。崇明岛生态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村庄布局和农村宅基地较为分散,相对分散和偏远的村落公共服务配置较弱,与居民需求尚有差距。

其四是居民增收缺乏有效途径。目前全岛产业中农业能级不高、海洋装备“一业独大”、旅游业层次不高,其他新兴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财力严重依赖生态转移支付(占总收入的60%以上)和注册企业税收收入(占地方税收的85%),制约了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调查显示,崇明籍大学生毕业回崇比例不足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上海各区最低。

其五是配套保障能力亟待提升。目前,崇明生态岛建设稳步推进,但生态补偿机制、土地指标分配机制、绿色金融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等仍显滞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生态+”发展战略

调研报告指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要有“快思维+慢思维”的理念,即把握建设节奏,远近结合,分阶段推进。

具体实施目标建议按“20、30、50”的三个节点推进:

到2020年,聚焦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指标,结合崇明“十三五”规划重点,逐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奠定现代化生态岛的基本框架,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和示范区;

到2030年,崇明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和人居生态高度协调发展,国际休闲度假、魅力人居功能凸显,现代化智慧生态岛基本建成,向世界级生态岛总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到2050年,崇明要建设成为以绿色、人文、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自然生态优美、人居生态和谐、生态经济发达、文化魅力独特的世界级生态岛,成为与上海全球城市地位和功能相匹配的生态地标。

专家建议,围绕世界级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崇明必须坚持“生态+”发展战略,兼顾居民就业需求,加快构建以生态、高端、智慧、低碳为特征的“2+3+3”绿色产业体系。

第一个“2”是发展高效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的重点是打造农业“硅谷”,提高现代农业能级,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打造都市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则定位于度假游和工作休闲游,以智能化、小尺度的舒适型田园式生活为特征,发展具有崇明品牌特色的度假休闲产业。

第一个“3”是加快发展智能、环保和海洋产业。智能产业包括数据相关产业,机器人产业和基于网络的服务业;环保产业是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核电等能源产业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海洋产业重点是吸引与海洋装备制造相关的总部落户。

第二个“3”是提升发展文化创意、养老服务、体育产业。比如依托崇明的生态和空间优势,将崇明纳入全市高端医疗规划重点地区,引进国际和国内养老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疗养、为老服务、康体、养老地产等养老相关产业;大力发展足球、水上运动、自行车、路跑等户外运动产业,将崇明打造成为上海最大的户外运动基地。

构建内外通达的交通体系

作为上海的远郊,崇明要实现“自然资产”的稳步增值,离不开交通体系的完善。调研报告提出,崇明当下要着力打造海陆空一体的基础设施构架,力争2030年初步形成与世界级生态岛相匹配的基础设施骨架体系。

陆路交通方面,建议打造南北两条连接线路,加快西线隧桥规划和建设,加快推进崇启铁路建设;以“轨道交通+公路”模式,在崇明本岛规划建设环岛线路,在中间增加一条东西向连接线路,城镇圈内部鼓励“慢行+公交”。

水路交通方面,结合本岛河道疏浚,拓宽水面、增加水深,实现崇明水网的连接贯通,构建通达的水上旅游线路;规划建设东、西两个码头,东面码头水深能停靠国际邮轮,西面码头能停靠千人级长江邮轮。

报告还建议在崇明东、中、西分别规划建设多个小机场,能停靠小型公务飞机、私人飞机,提升崇明对高端客流的吸引力。

专家建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区域,要统筹考虑生态承载力和景观功能塑造,探索走出一条体现田园式生活和上海乡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方面是打造特色小镇群。借鉴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引进国际规划视野,沿岛内交通干线上打造若干个间隔有序、疏密有致的“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小镇节点,根据服务半径来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生态、科技特色的创客小镇和创客村。

另一方面是高标准建美丽乡村。根据崇明乡村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探索田园养生、林地休闲、创意乡村、亲子科普和乡愁体验等乡村旅游模式。

报告强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不断释放制度活力。在充分衔接《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的基础上,深化完善三岛发展规划,加强与全市“2040总规”“2050城市发展战略”等规划的衔接和联动,与此同时,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三岛内部联动发展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