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操盘感悟之十五:渔者的故事

 江苏常熟老李 2016-08-07

    长期在股市的经历使我有很多很多的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者是一个小故事都会激荡出灵感的火花。在以往的年月里,我读了很多很多书,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经历,更是最宝贵的财富,“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是我最深刻的体会,虽然涉猎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在学习中我始终遵循着这样三句话:

    学习:博览群书,积累很重要

    总结:大道至简、归纳很重要

    运用:厚积薄发、演绎很重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升华。吸收的方法就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和归纳出最主要的道理及哲理。运用的时候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精要的地方发挥到极致。这个学习“三部曲”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在学习股市的时候有所借鉴。

   在《操盘感悟之十二》中有一句话:“资本市场是最直接的竞技场,任何投资者不是猎杀别人,就是被别人猎杀,不是猎人就是猎物,只有这两种结果!股市是虎狼之地,打不了虎狼,一定就成羊,不会渔者,就是鱼。”那么,股市里的渔者到底是怎样的?循着这个话题,就讲一段胡先生的炒股经历:

40多岁的胡先生曾经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驾驶员,吸引胡先生开户炒股的是1999年“5.19”行情。2000年,他辞去一个月收入约1800的驾驶员工作,抱“巨资”20万元开户炒股。可是好景不长,一年后见顶2245点,市场开始步入长达4年之久的大熊市。这期间,胡先生也曾有过一周暴赚50%的辉煌,不过很快就还给了市场,也让他体会了一把熊市C浪是如何“绞肉”的。经历4年多,当初的20万到2004年只剩下7万了,大幅亏损了65%。当年苦闷的他,买了许多本国际投资大师的书籍,经常看书看到深夜,而且是反复阅读,反复领悟。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心态控制、风险控制、资金管理以及技术分析判断的体系。其后的8年时间,他坚持自己的方法,资产也从7万炒成200万元,年化收益增长率超过50%。一般投资者炒股,如能长期保持8%~10%的年收益,就是不错的业绩。巴菲特之所以被称为“股神”,就是他能长期稳定地盈利,而且长期年化收益率是21%左右。 五年熊市中,胡先生从不预测。尽管他在交易日也会盯盘几小时,但没可操作的热点就不会操作。2008年他只参与时间不到三周的二次行情,当年收益20%以上。最近两年即使市场弱,也保持着每年10%以上的收益。胡先生现在一年家庭开支在6万左右,辞职后的专职炒股养家靠稳健理财工具足以应付。

对胡先生炒股经历的文字描述是平淡的,看似波澜不惊,但4年多的经济拮据、前途渺茫,所经历的生活困苦和精神压力却是异常艰辛的。

在股海里长期生存的股民,谁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谁没有痛心疾首的懊悔?谁没有仰望苍天的无奈?但能够生存下来并坚持最后的,市场最终都得到了市场给予的最丰厚的回报!

人生就像茫茫大海里的航船,谁也无法回避风浪。

我们可能无法把握风云突变的大海,但若能有精湛的航海技艺,完善的物质装备,再加上积极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足够的智慧,终究会成为大海中的一名冲浪高手。

生活就是大海,不但有狂风巨浪的凶险,有惊涛拍岸的磅礴,有暗礁危石的险阻,更有碧波千顷的壮阔;有堆银叠玉的瑰丽,有朝日喷涌的绚烂,有渔火闪烁的安谧,更有捕捞收获的愉快和股海弄潮的乐趣。

实际上人生就是体验生命的一个过程,感知其中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无论是悲是喜都是一种精彩!都是一笔财富!没有失败的人生,是不成熟的人生。当你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壮丽诗篇之时,是否知道,这正是东坡居士被贬黄州,郁郁不得志之时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天才佳作。失败是黎明前的黑暗,成功就在你最后一次踮起脚尖!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可以感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季美景,在股海博弈里我们可以感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迈壮观,在成功者的字典里我们可以感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大气磅礴。

回想当年,我辞去了令很多人向往的金融行业,当初的决定源于一次外出旅游。我们利用国庆节的假期自费组织了单位员工10多个家庭,租了一辆中巴前往开封。第一站夜市开封小吃,第二站开封西郊的清明上河园,当时160元一张门票,一家三口就是480元。按理说,金融行业属于垄断企业,工资水平高出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很多,但大多数家庭都没有进园,只是在其他的龙亭风景区游览。在当时这些高薪行业的职工面对这样的消费都有些难以承受,何况一般普通的工薪阶层。下一站是去中牟雁鸣湖吃大闸蟹,在路上我一直在想,依靠单位这个平台只能是勉强地生存而不是轻松地生活,生存与生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境况却是天壤之别。时光如梭,N多年过去了,每天下午我都要到原单位附近的公园里散散步晒晒太阳,时常会碰到过去的同事好友。他们依然忙碌在朝九晚五的日程中,行走在寒冬酷暑的岁月里。时光的流逝在每个人的脸上都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但命运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有人问我,离开单位你后悔吗?我笑了,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我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更舒心的工作,更丰富的高薪。在我的一生当中,我觉得这是最适合我的工作,也是我最喜欢的行业。在这片天地里我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思考未来。

记得在09年春夏之交我给某校的在职学生上过一次公共经济学辅导课,当时谈到了一个话题:“关于志向和人生的问题”。原话如下:

现代社会已经由过去的小农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再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目前,则由商品经济转换成市场经济。在这个新经济社会里,我们的思想也应当与时俱进,及时转换,就应当有一个人生的十年规划,以每十年为一个目标。

幼年5岁玩耍在家,一十五岁求学离家。

二十五岁结婚成家,三十五岁工作养家。

四十五岁致富发家,五十五岁投资专家。

六十五岁四海为家,七十五岁种菜养花。

八十五岁休闲在家,九十五岁照片墙挂。

想一想,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来实现梦想?

当然,你也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0岁人生出场,10岁快乐成长。

20岁为情彷徨,30岁基本定向。

40岁不知闯荡,50岁回头望望。

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

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

100岁挂在墙上。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也是一种人生遗憾,缺少了一种志向,缺少一种打拼的精神,缺少了人生辉煌的历程。在座大部分人都是工薪阶层,也有的年轻人希望选择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说实话,靠薪水吃饭永远只能满足生存,而不是生活。香港老板为了一顿早餐,可以坐飞机到广州,他们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越南二战时期,大量的富人跑到了法国、美国和邻近的香港,躲避炮火连天的战争,穷人则扛起了枪炮去充当炮灰。战争结束了,他们又乘着发展经济,重修家园的机会杀回了老家,重新雇佣那些战争时留在本土的幸存者以及他们的后代。中国过去的历史同样如此,那些早期跑到国外以及香港的人们及其他们的后代,也纷纷粉墨登场成了招商引资的座上宾。此话虽然不合时宜,但确实是事实,也是历史与政治的悲哀!

我们安于现状的结果是:收入待遇还可勉强,上调工资永远也赶不上物价上涨,想住豪华别墅,再到国外溜溜基本上是做梦幻想。靠薪水致富是不现实的。在社会发展变迁中,死守一份薪水是不够的,也是不可靠的,不知道哪一天工厂倒闭,公司裁员会落到谁的头上。在1990年---1991年美国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率急骤上升,那时公司老板对员工的最好忠告是:“不要指望靠一份工作过上一辈子。”

如果你现在还在对一笔不菲的年薪津津乐道,那就是穷人思维,方向错了,你再怎么打拼也不会有质的改变和质的飞跃,为别人打工,永远也不会有自己的成功。机会成本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选择了这个,就会失去了那个,包括时间资源。选择了上班,就失去了其他可以奋斗的机遇和时间,而选择了其他,就失去了工资和年薪。舍得,舍得,舍得其中一个,才能得到另一个。课本里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里恐怕是失灵的。

现实中,我们总是担心创业失败,失去了现有的稳定收入,还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局。就是这个稳定的收入是我们行动的最大障碍。人,如果太现实了,往往会失去更多的梦想和创造财富的机会,即所谓的因小利而失大利,顾眼前而失长远,这就是常人思维的误区,眼前的都不想失去,那么,失去的将是未来!

回过头来说,我们的未来,当下却被攥在现实的手心里,而现实又是那样的不可靠,没有安全感。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那是让我们牢记历史,“不愿作奴隶的人们”其实是说给现实的每一个中国人,凭心而论,我们真正脱离了奴隶的生活了吗?

 

现代人不能没有危机意识,一个人最大的危机是没有危机意识。从一个单位的环境上讲,你工作的舞台是单位给你的,今天给你一份工作,明天或许给你另一份工作,如意不如意只有自己知道,最起码是:上班受人管,说话看人脸。一种工作干久了,人就会失去奋斗的勇气和志向,而成为真正的“三等人”----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每天都过着,上班老板骂,下班骂老板。做庸人的代价就是接受自己的奴性和惰性,做英雄的成本是时时刻刻以命去打拼前程。对于有志向的人,单位这个平台是太狭窄了,大众化的人只是得到了一份微薄的薪水及一份虚荣。人要想顶天立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那样,才能主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经济学中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青蛙的故事,青蛙在逐渐加温中,沉迷于舒适的环境被慢慢烫死,而在滚烫的热水中被激跳出来,却得以生存。另一个是跳蚤的故事,上班族就像跳蚤在玻璃杯里跳动一样,早上跳上去,晚上跳下来,始终跳不出这个固定的框框,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其实,玻璃杯上的盖子并不存在,没有人能够阻挡你改变生活和限制你的自由,一旦你跳出来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你会发现窗外有更大更宽广的世界。富人与穷人的区别是,富人有野心,穷人无野心,富人敢冒险,穷人安于现状。成功的人敢于面对未知的世界,而穷人易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始终丢不下眼前不温不饱的泥饭碗。很多人天分很好,会随着机遇来临慢慢浮出水面,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有更多的人还处在迷茫阶段或者是寻找阶段,寻找能够改变一生的聚焦点。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头脑清晰的人把握住了机会,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大的机会使你成为胜利者,但大多数人没有把握,不知道那是机会,让机会在自己的手中失去。

平时我喜欢了解和访问各个行业的经营和利润。看到有些人为了生存摆地摊,卖早餐,进入的门栏很低,确实也很辛苦。虽然赚钱不多,但毕竟也是一门生意,只是说明人的能力有大小,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没有贵贱之别。至于股市或者期货行业,门栏相对也很低。但我们必须明白,投资门槛越低的地方,就是风险越大的地方。比如说开户,每个人都可以开户炒股,你去开户,证券公司不会考查你的学历,智商,家庭背景。只要你是个人就可以,如果证券公司发现你稍微有点白痴,也行,他们也不会劝说你这个人不是很聪明,别炒股!而投资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低门槛就可以进入的地方,就注定绝大部分人只是炮灰!相反,门槛越高的地方,进入后的风险就会越小。 在这里并不是说股市、期市、现货、外汇等金融产品只有风险而没有利润,相反,当你真正掌握了方法,利润却是非常丰厚的。对于股市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方,一亿六千万股民,每人给你一元钱,你将是亿万富翁。在这个市场上,没有大多数人的铺垫,就没有极少数人的富足,资本市场就是资本重新再分配的场所,分你多少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就像一架天平,在一方付出的砝码越多,另一方抬起的越高,有多大的付出,就会有多大的回报。在股市期市里真正寻找到自己稳定的操作理念以及思路方法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如同擅长捕鱼的渔者,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而这套方法是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实践逐渐总结而来的。

今年初,受某现货公司营业部邀请讲了十几节课,讨论期间,一位股民提问到:“请问,你炒股赚了多少钱?”听了这句话,我当时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微笑地说:“这位朋友的这个问题,不知是善意好奇,还是别有用意?从你的语气上分析,不太像是友善的问题吧?你的问题可能有三层含义:第一,不相信这个市场上能赚钱;第二,不相信有什么技术或者方法能够赚钱;第三,不相信这个讲课的人所说的,那些都是骗人的。回答你的问题,其实很简单,第一,赔过,而且是大赔过。第二,赚过,而且是小赚过。第三,先大赔后大赚。没有亏过钱的投资者,一定会有机会将学费补交给市场。这个过程是成长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就如同初学走路幼儿,摔跤是不可避免的成长过程,不能因为怕摔跤就始终四爪朝地爬着吧?那么这个人永远也不会像人一样站着走路。学习炒股是人生再学习的一个过程,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行业,必须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从无知到有知,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会成为行家里手,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就像幼儿一样,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路的。关于挣了多少钱?我可以不夸张地说,任何行业都没有在股市期市里赚钱轻松,但任何行业也没有股市和期市这样的折磨人。股市里有这样几句话:三年不出局,必定有出息。下一句是什么?你知道吗?如果不知道,说明你炒股的年份不够,懂得不多。下一句是:五年不打穿,必定翻一番。还有这样一句话:炒股三年,给个县长不干;炒股五年,给个专员不干。至于炒股五年以上的股民如果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操作方法、操作体系或者操作规则,则可能是误入了歧途或者根本就没有下工夫学习过。”

07年某投资公司举办的投资论坛的讲座中,我曾讲过一节关于投资的话题:

什么叫投资?简单地说,投资就是钱生钱。现代商业,实现财富的积累有三种不同形式:第一种,叫创造财富。比如,开工厂、办企业,制造产品。它的资本运作是钱生物。第二种,叫嫁接财富。比如,开商店、大小卖场,出售商品。它的资本运作是物生钱。那么,投资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第三种,钱生钱,叫转移财富。

    现代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财富是一件漫长的事情,从项目评估、项目立项、项目审批、项目实施(建厂房、购设备、制造出合格产品)这期间至少要1--2年时间,随后还要建立销售网络,扩大企业知名度,维护企业和产品信誉等等,可中国的企业年平均寿命却只有3.9年,这期间政策的变化,产品周期的长短等诸多因素还是个未知数。同时,在此期间还要和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环保消防等众多部门打交道,哪一个衙门没打点好,都会产生一番周折。嫁接财富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方式,最大的劣势是参与的人多,竞争激烈,利润就相对很低,同样要付出房租、购销、仓储等费用,当然,与工商税务,卫生防疫,城管环卫等许多部门的关系协调。而转移财富,则是一件最快捷、最新颖的投资理财方式,也特别适合个人力量小,投资成本低,无众多的外部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比如,股票、期货、现货等等。可以说,证券业是现代商业的魔方,是产生暴利的地方,许多平凡的人凭借个体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了让多数人一生都难及项背的财富,它聚敛财富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行业。可以预见,继房地产热之后,便是智力淘金的日子,在这个经济社会里,作为自身弱势的个体,只有依靠自身的智慧才能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这取决于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事物的能力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