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简单的茶艺

 昵称30501711 2016-08-07
  国内茶艺的发展,近几年是一个由简入繁的过程。从大茶缸、玻璃杯、紫砂壶直饮,到一壶几杯加茶盘。随着台湾茶艺的传入,茶席布、公道杯、茶则、杯托、壶承、茶道六君子、茶宠、盖置、茶入等等,茶桌上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离大众越来越远。

  由简入繁易。一者茶器是一个大生意,品种越多,自然生意越大;二者所谓茶人,持器自重,以摆弄把玩为乐,让初学者不得轻易入门,以为门槛。
  由繁入简难。历史上的茶器茶艺,由繁入简的过程,历经数代。唐代煮茶,陆羽24茶器,到宋代点茶,茶器开始减少。后来的明代尚散茶,茶器进一步减化,明代的煎茶道,器具也不复杂。到清代,基本上一个大茶壶,一个盖碗了事,简无可简。
  我们说,好的茶艺,不要有多余动作。那么好的茶器组成,是让喝茶更繁杂呢,还是更简单?
  这本无对错。日常品饮,还是茶艺演示?只喝茶汤,还是追求行茶过程的体验?是身体或交流的需求,还是心灵文化的需求?对茶的功能要求不同,对茶器的要求自然也不同。
  可阿甘是个追求极致简单的人,我一直在想,这么多茶器,真的都是必需的吗?传承最久的潮汕工夫茶,是极简的代表,每一样东西都少不得,流传的才是经典。

  让我们来试着做减法吧。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我研究茶器,至爱茶器,减法对我来说无比痛苦,以下纯属理性探讨,无关美学。)

茶席布
  她的产生是为了美观。但不方便清洁,容易积茶渍(也有以此为美的)。其实桌面也很美,可减去也。
公道杯
  本来就不是茶器,是日本的分酒器。用作茶器目的主要为了茶水分离,控制茶汤浓度,以及降低茶汤温度。其实如果用壶泡,直接分饮既可,何必多余公道?工夫茶就没有公道杯,通过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照样公道。
茶则
  赏茶之用,非实用器,可省。
茶道六君子
  皆可略去。
茶宠
  为湿泡法的产物,随着湿泡法的离去而离去。可惜养了那么久的心血(其实是积了一身茶垢)。
壶承
  承溢水之用。盖碗如有托,可不用;壶如配茶巾,亦可不用。泡茶需淋壶的除外。
水盂(建水)
  如有垃圾桶,可省去。
杯托、盖置,茶入等
  可有可无,略去。

。。。。。。

只落得个干干净净


壶泡法
一壶数杯
盖碗泡
还是加个公道杯吧
碗泡法
一碗一勺数杯

让茶回归大众,回归本质。
简易不简单,日常即道。
繁简各异,各取所需!

以上观点,仅代表阿甘一家之言,有失偏颇。

欢迎批评,鄙视漫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