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烧钱也惊艳,巴西的可贵逆袭

 禹杰 2016-08-07
  • 2015.08.06 来源:凤凰论
  • 作者:凤凰网评论部
  • 北京时间今天早晨,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里约奥组委尽量压低开幕式预算,本届奥运开幕式一度被视为“最精打细算”,但里约开幕式还是成功的实现了“逆袭”,让外界向巴西的神奇创意和为奥运付出的种种努力致敬。

    与往届的奢华、宏大不同,里约奥运开幕式不显铺张、务求简约。据披露,本届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预算仅为800万英镑,是上届伦敦奥运的十分之一。

    此前,里约奥运开闭幕式导演之一、著名影片《上帝之城》导演梅雷莱斯也曾表示,巴西的公共卫生和教育等领域都需要经费,没必要将大笔钱投在奥运开幕式上。

    当然,“钱紧”并不意味着本届奥运会不踵事增华。作为全球最为瞩目的体育盛事,里约奥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传承,“越办越好”已成为当下公众殷切的期待。而从今天的开幕式看,这一目标显然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整场表演精致清新、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小而美”的南美风格。用里约奥组委官员的话说就是,本届奥运开幕式更注重“独创”而非“奢华”。

    无论是利用音乐、舞蹈及3D效果展示巴西的历史,还是以区区300名专业舞者及500名志愿者演绎巴西的文化遗产,或者是以调侃自黑的方式揭露巴西的贫穷、交通事故以及盗窃等等问题,均让人耳目一新,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开幕式传递出来的环保、和平理念,每位运动员都是一颗种子,更是让世人感受到震撼的同时,产生某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在愈演愈烈的奥运“烧钱”热潮中,里约奥运节俭办奥运,不做“勒紧裤腰带也要留个好形象”的傻事,反而拓出一条新的路径。原来,奥运开幕式也可以这样删繁就简,也可以在展现一国辉煌历史、美好文化的同时,反映面临的现实困境,呈现积极的格调,并实现有意义的思想传达。

    这样的努力显然是难能可贵的,也给此前此后的奥运组织者以启发。并不是一定要罄尽国力、举国动员才能够办一届好的奥运会,也并不是一个极尽奢华、极尽浩大的开幕式才能够创造历史、永载史册。一个有特色的、小而美的奥运会开幕式,往往更符合民众的诉求,也更能够与国力、经济发展现状等制约性条件融洽。

    奥运会从雅典一路走来,其最本真的精神气质恰恰在于人本身。尽管随着时势的发展,奥运会与其基于“业余运动员”参赛的理想已经破产,奥运竞技场已经成为专业运动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不二选择,但无论开幕式的声势有多么浩大,对于人本身的关注不应该变。一届好的奥运会、一个好的开幕式,首先应该能够看见“人”、看见“人的发展”。

    尤其是在近几十年来,原本属于体育竞技的奥运会,被越来越多赋予国家竞争的意义,也由此,这一赛事也日渐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竞技场。而宏大与奢华,也往往为举办国带来沉重的负担,越来越庞大的奥运预算还抬高了未来奥运的举办门坎。事实上,早有专家表示,必须想办法削减奥运规模,使得更多城市真正有能力举办奥运。

    里约奥运以简约的开幕式开始,或将有助于打破沿袭已久的“烧钱”魔咒,让奥运精神实现真正的回归。这样的回归或许有巴西近年来经济衰退、民生凋敝的因素,但从根本上看,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正本清源。也即,奥运本来就应该这样办,开幕式本来就应该立足于“独创性”,而不是一味追求奢华、比拼场面。

    “面子”也好,“形象”也罢,并非完全没有必要,但这种追求应该立足于纯粹的体育精神,应该与国家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现实的生活处境相契合。

    如果国家的孩子们连一块足球场地都难以找到,如果国家的学校连一条安全的跑道都难以企及,如果社会公众连晨练都缺乏去处,则奥运会开幕式的宏大叙事只能加剧公众的厌憎。

    向"简装"的里约奥运开幕式致敬,就意味着回归内心、回归常态、回归源自雅典奥运的初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