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苑街长华里社区~“一门式”服务暖人心~

 汐钰文艺范 2016-08-07



从传统的“一站式”服务到如今的“一门式”服务,这一字之别体现到具体工作中,究竟能为居民带来哪些实惠和便利?南开区华苑街长华里社区创新“一门式”服务,为居民打开“民生之门”。

引进“国医堂”、成立老年食堂、开设社区法庭……长华里社区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变让居民们至今依然津津乐道、如数家珍。长华里的许奶奶已经70 多岁了,现在儿女们都在国外,家里只剩下老两口。二位老人最头疼的就是“吃饭问题”。因为行动不方便,老两口每周只去一两次菜市场,买回一周吃的菜。做一次饭从择菜到做好,要一两个小时,要是做点“费事的”,就得大半天儿。正在老人为一日三餐烦恼的时候,社区里建起了老年食堂,不仅可以到食堂里去吃,还可以享受送餐上门的服务,老两口终于不必每天在厨房里发愁了。


除了老年食堂、“国医堂”之外,让居民感触颇深的当数市民社会事务“一门式”服务中心的建成。居民们都说,长华里市民社会事务“一门式”服务中心的建成,开启的是一扇“便民之门”“民心之门”。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我们正在通过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全社区3500 多名居民建立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在内的档案。”长华里社区居委会主任薛似玉介绍说,“将来通过调用档案,能够极大缩短居民们的等候时间,简化办事流程。”


年逾七旬的长华里社区居民滕树荣老人有幸成为享受到“一门式”服务中心跨领域数字化服务的“第一人”。老人一直居住在位于西青区的女儿家中,返回长华里社区是为了给女儿咨询缴纳养老保险事宜并给外孙子开具《入学证明》,社区新貌让老人倍感欣喜地四处张望。社工干事曹叔彬见状热情相迎,用读卡器读取了滕树荣的身份证信息后通过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核对,确认老人的外孙子户籍所在地为长华里并已达到入学年龄后,认真开具了《入学证明》。


“咱们居委会社保主任在吗?我还得给闺女问问上养老保险的事。”滕树荣问道。“不用找社保主任。”曹叔彬笑着说,“现在咱们长华里社区建成了市民社会事务‘一门式’服务中心,每一位社工干事都能给您办理事务。”熟练地启动南开区市民社会服务信息系统软件后,曹叔彬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模块中详细记录了滕树荣女儿的相关信息并为老人介绍了办理流程。“您可以随时来‘一门式’服务中心,请任何一位社工干事通过‘办理情况’子模块查询进度等信息,以确保阳光操作、限时办理。”滕树荣满意而归。


滕树荣的满意是有道理的。对于社区居民特别是那些年老体弱、身有残疾或需要特殊照顾的居民来说,让他们“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本身,就体现出一种无声的关爱。

撰文/ 孙岩朵 摄影/ 王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