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 一路诗意风景

 快乐老年435 2016-08-07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  一路诗意风景

苏轼在二十岁那年耗尽了他一生中所有的运气。凭他一个蜀地来的野小子,竟在京城的考试中一举夺魁。接下来父子三人同朝为官,文坛上更是享有盛名。别人终极一生也没能实现的梦想,年纪轻轻的他全都实现了。再后来,王安石登台变法,苏轼一家子都持反对态度,跟领导唱反调会是怎样的下场?苏轼倒也识趣,不等王安石安排,自己就申请调离京城,自此,开始了他颠沛一生的仕途之“路”。

苏轼的足迹可以说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处,都有妙诗,都有趣事,至今,还有许许多多的风景名胜是以苏公命名的。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  一路诗意风景

一、苏堤春晓

杭州是苏轼离开京城后的第一站,而且杭州也是苏轼一生中唯一一个两度为官的城市。苏轼初来杭州时把他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水利工程上。可还没等开工,苏轼又被调到了别处。一直等了十六年,苏轼才又重回杭州。苏轼第二次来杭州时,美丽的西湖已经不像样子了。湖面因杂草淤塞而大面积缩小,已处在干涸的边缘。一旦西湖干涸,别说农田、水利、交通受牵连,连百姓的生活用水也成了问题。杭州,就成了一座废城。在这种情况下,苏轼下令招聘二十万民工全面疏浚西湖。深挖、拓宽,并把从河底挖出来的淤泥筑了一条长长的河堤,堤上修建六座石桥,以供讯时通水。没过多久,六桥一堤的美景就在美丽的西湖上出现了。后人为了纪念苏轼,便把苏轼当时修建的长堤成为“苏公堤”,“苏堤春晓”更是西湖十景之一。其实,“三潭映月”中的三座小塔,也是苏轼为防止西湖再次阻塞而修建的。苏轼为官,不仅造福了一方,更是把杭州带入了一个诗意的新境界。

苏轼为杭州的老百姓做了好事,过年的时候人们都担猪抬酒给苏轼送去。这酒好办,喝不了就留着,可猪肉时间长了就要发臭。苏轼请来厨子,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红酥酥的,按照疏浚西湖的花名册,给每家每户送去,这一来老百姓更是对苏轼竖起大拇指,并给这道菜起名为“东坡肉”。从此杭帮菜里有多了一道头牌。

杭州当地人说“晴湖不如雨湖”,可苏轼却觉得无论是晴天还是雨日,西湖就像当年的西施,美得无法比拟,于是赋出了“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妙诗句。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  一路诗意风景

二、密州三曲

刚才我们说苏轼第一次任杭州知州后不久就被调走了,调去哪了呢?密州,也就是今天的诸城市。密州不比杭州。杭州,用柳永的话说那是“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可密州,只是个不知名的小县城而已,苏轼的仕途又走了下坡路。苏轼在密州时间不长,由于位卑权小,也未能作出一番政绩。可苏轼在密州时留下的三首词,却足以使这个小城焕发出诗意的光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三首词中,有对亡妻的无尽怀念;有英雄末路时的不屈胸襟;有政治迷途里对亲人和自己的祝福,它们被传颂千年,这便是是苏轼留给密州的“三曲”。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  一路诗意风景

三、东坡赤壁

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大概是苏轼一生中事业的最低谷,可黄州确是他文学的巅峰。黄州成全了苏轼,苏轼也成全了黄州。这一切,还要从一个错误说起。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到黄州,身无分文,生活窘迫,无奈只好在东边的山坡上开荒自足,从此自号为“东坡居士”。带着内心的不平与愤懑,苏轼常到黄州附近的赤壁去泛舟游江。看着眼前的滚滚江水和赭崖峭壁,苏轼时而想起当年周瑜火烧赤壁的情形,叹自己生不逢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时而想到曹操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都淹没于历史,感概宇宙的苍茫无穷与人的转瞬渺小,“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

可他万万没想到,他眼前这个红崖赤壁并非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一个在武汉的上游,一个在武汉的下游,差着好远呢。可苏轼这几首诗文却已流传甚远,人们读了之后都想到苏公泛舟的赤壁来游玩一番,这一来,黄州这个地方就火了。旅游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黄州竟发达起来。黄州人为了感谢苏轼,就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

黄州即是今天的湖北黄冈。也许是沾了苏轼的文化气息,此后,涌现了包括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  一路诗意风景

四、东坡书院

苏轼一生被流放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偏远。苏轼62岁时,乘着一叶扁舟,来到了他此生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海南儋州(今海南儋县)。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苏轼却能随遇而安,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依山而樵,依水而渔,苏轼与这里的渔民人家相处的十分和谐。不仅如此,苏轼还把文化带到了这片碧水银滩的地域。

当地州守为苏轼建了一座房子,苏轼取名为“载酒堂”。后来他在这里办起学堂,普及文化知识,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来到儋州跟苏轼学习。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出过进士。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就考出了乡贡。“载酒堂”后来就演变成今天的“东坡书院”。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在儋州至今还保留着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难怪人们说“东坡不幸海南幸”。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  一路诗意风景

“千古第一文人”为我们留下的不只有这些,平顶山的三苏墓、常州的东坡公园、眉山的三苏祠、惠州的白鹤峰东坡故居,就连堤坝,也不只杭州的“苏堤”,在江苏的徐州和广东的惠州,都有已苏轼命名的“苏公堤”。

苏轼用颠沛流离的一生,为我们画了一幅诗意的地图,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求山访水中,来探寻文学的生命与源泉。

(图片来自网络)

--------END--------

子聿 | 一个不太着调但非常靠谱的语文老师

偶尔文艺,偶尔逗比,一直很有意思……

微信公众号:丑文<ID:ziyuchouw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