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海拾贝----关键是赢,而不是赢的漂亮

 江苏常熟老李 2016-08-07

    过去曾读过一篇《火鸡的故事》,讲的是:有个人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外都撒了玉米,大箱子门口支了一根棍子,棍子上系了一根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远处,等到火鸡进入箱子,他就拉绳子,把门关上。
     一天,他看到有12只火鸡进入笼子里,正想拉紧绳子关上门时,不巧有1只溜了出去。他直懊悔自己拉绳子晚了,心想只要那只火鸡一回来,就关上门。然而,就在他等第12只火鸡上门的时候,又有2只火鸡从笼子里跑出去了,于是,他又想,等笼子里有11只火鸡的时候,就拉绳子,可是他在迟疑等待的时候,又有3只火鸡溜了出去……就这样,机会在他懊悔、迟疑、等待中消失殆尽,最后,笼子里1只火鸡也没剩。

 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去深思,在《操盘感悟之十八:小城故事多》里曾提到过一位朋友在45元买的中石油的事情,当时就是因为跌到了35不舍得卖,跌到了25更不舍得卖,最后还是要斩仓出局,以至于亏损巨大。其实,不但在股市里有很多这样的人,在期市、汇市同样大有人在,他们在失去最佳的出逃(平仓)时机后,心理上就始终处于不断后悔,心存幻想的阴影中,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可以说,只要他们第一步最佳卖点没有抓住,在熊市中就注定了他们日后一路深套的结局。一位哲人说过:旧的习惯是最可怕的力量。“那么高的价钱我都没有抛,现在股价这么低我怎么会卖呢?”“我就不信它跌下去就不涨上来”,如此种种都是一种严重的旧习惯所造成的心理惰性和心理障碍。从心理层面分析,人在行为处事时一般会采取两种态度:一种是完美主义,一种是缺陷主义。抱着完美主义态度的人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抱有缺陷主义态度的人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显然,有完美主义想法的人是应当受到鼓励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股市这样的高风险市场中,完美主义这条路基本上市走不通的,只有缺陷主义才能找到生存、发展的机会。正像投资高手斯坦利·克罗曾经说过:“最赚钱和最令我安心的操作,总是顺着当时大势而操作的时候。赔的最惨和感到最大压力的操作,总是在我建立或抱着逆势赔钱仓不放的时候。”总之,在熊市中,那些完美主义都会沦为深套一族,而缺陷主义则往往成为潇洒的看客。

火鸡的故事告诉人们掌握恰当的时机,果断决策对事业的成功是多么的关键啊!可是在股市或者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人并不懂得抓住时机的重要性,总幻想有十全十美的结局。当情况开始恶化时(大盘处在下降趋势或者进入熊市的时候),并不是想办法去减少损失,而是依然抱着飘渺的幻想,不能清醒而又全面地分析现实状况,仍然以赌徒的心态盲目坚守,以致于一步步深陷困境,直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无论中外股市都是这样,当应该恐惧时我们满心期望,应当期盼时我们却又畏惧不前。

人们的天性习惯就是喜欢买股票与持有股票,而不爱卖股票。就像现在大盘从2444点下跌以来,有几个能做到多看少动或者空仓不动?正像《股海拾贝---等待市场机会是很痛苦的》一文所说的:在这种震荡下跌的行情中,会有个股上涨,也会有个股下跌。看起来每天都很热闹,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等待市场机会是很痛苦的,手中拿着钱,看到一些个股涨的很好会比较郁闷。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能真正把握这样的机会吗?我们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市场当下处于的哪种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水平。面对投机市场上大大小小无穷无尽的机会,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水平耐心把握属于自己的有限机会,可是有些人一天不买股票就心神不宁,生怕失去眼前赚钱的机会。现实中的人总是要求太多,而让欲望迷茫了眼睛,现实中的人总是迷茫的时候太多,而让盲目指挥了自己的行动。如果你把2月18日以后的操作结果做一个简单统计,你是获利了还是赔钱了?其结果是不言而喻。他们不但没有抓住火鸡,反而将自己关进了笼子里成了“火鸡”。

证券投资活动是一项对抗性活动,由于有对手的存在,投资者不可能仅依靠自己的努力就获得非常完美的结果,落实在投资上,关键的是赢,而不是赢的漂亮。在股市中,人们总是要求自己,怎样在一轮行情中抓住最大的黑马?怎样获得一只庄股的最大价差?怎样不失去每一次波动的机会?笔者认为这些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是大资金也很难做到这点,方法论的关键是对赢输的性质和赢利的稳定性加以区别。股市收益的原则应该是保持稳定性与持久性,而不是最大化,在股市里不是比谁在某一段时间赚的钱更多,而是比谁活得更长久,技术操作的最高境界只能做到如此,因为证券投资活动是一项对抗性活动,在这个市场中每个人都有局限性。

人的一生要面对很多的问题和难题,很多时候,我们穷尽心思想要找一个十全十美,万无一失,立竿见影式的解决办法,即所谓的“最优解”,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遗憾的发现,这样完美的解决办法是相当少的,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一个 “还凑合”的,“还可以” 的,“差不多”的办法,就是“次优解”。
     每个人都希望完美,这是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但是生活常常是无奈的,个人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没有最好“最优解”的。一般来说,“最优解”是很难达到的,而“次优解”却常常是可操作的,可寻求的。关于这个问题,一个教授曾举过了一个婚姻方面例子。他说我们谈恋爱结婚,每个人都想找一个最好的、最适合的伴侣,也就是“最优解”,但是最后找来找去总是不能找到这个“最优解”,于是只能和一个“次优解”结婚。但是很多年后,你会发现,多年来和你一起生活的这个“次优解”,原来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那个“最优解”!其实,无论是爱情、工作还是人生道路,“最优解”往往只在理论上存在。与其在这上面难以得到,不如好好的把握住“次优解”,反而会有一个美好的结果!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也表明,我们往往被迫做次优选择以得到最佳结果,这时候的次优选择实际上是最佳选择。在不考虑对手策略情况下的最优选择往往会导致最差的结果。 

     在金融市场中,我们同样不能陷入“囚徒困境”,那些“唉,卖早了,少赚了”,“早知道下跌,我昨天就该抛了”等等这些患得患失的想法,将会使你的心境每天都处在懊悔之中。证券市场很难做到完美,遗憾始终伴随。假如我们逮不住12只火鸡,逮住11只或者7、8只,只要赢了就是胜利,关键是要赢,那些幻想每一次都赢的漂亮,其结果就是幻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