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书生的出版梦:一本字典引发的血案

 老刘tdrhg 2016-08-07

穷书生的出版梦:一本字典引发的血案

文|金何

一般惹上文字狱官司的,不是王公大臣就是达官贵人,一般这种事情不会沾上没有当官的人,不过这次王锡侯虽然不是当官的,但是王锡侯因为编写了一本实用字典,里面没有避开皇帝的名讳,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

像当时所有的文化人一样,王锡侯苦心读书的原因,自然也是能够加官晋爵。王锡侯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每天跟着自己的哥哥王景云读书学习,八岁的时候就已经通晓训诂了。其后自然是到了年龄之后,王锡侯每年都去参加考试,不过一直到了二十四岁的时候,才得补了一个博士弟子。到了三十七岁的时候,王锡侯才得了一个乡举人。此后王锡侯一连参加了九次国家公务员考试,但是可能是不走运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这王锡侯一直是考不上。王锡侯看到自己在这块不会有什么希望了,于是就钻到象牙塔里专心研究学术去了。文化人这种工作是得喝着咖啡才能出来成果的,虽然吃糠咽菜也能研究出成果来,但是这种苦却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了的。王锡侯一个已经有了家室的不惑之人,天天窝在家里做这种工作,糊口的营生都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可以想象他的生活过的确实不太容易。但是王锡侯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要大作为的感觉。

当时的字典是《康熙字典》,但是王锡侯觉得这本字典收录的字虽然很多,不过却不容易查出这个字的组词以及用法,而且字与字之间也没有什么关联。王锡侯于是就萌生了编写一本实用字典的想法,有了这样的想法,王锡侯就开始付诸行动,“以义贯字”的方法,针对《康熙字典》收字太多,“然而穿贯之难”等缺失,加以补强,并称“字犹零钱,义以贯之,贯非有加于钱,钱实不妨用贯,因名之曰《字贯》”。比如他把“木”目,后面则列“树木、木板、棺木、果木、木材、木料、伐木”等相关类,这样把读音或意义相同、相近的字汇集到一处。全书分天文、地理、人事、物类四大类,共四十卷。编写这本字典,前后一共花了王锡侯十七年的时间,这其中的苦辣酸甜,也只有作者王锡侯一个人知道。

书编写好了,必须得出版发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王锡侯不敢丝毫的怠慢,他即刻到处奔波寻求有钱的出版商人给自己刻印出版这本《字贯》,费了好大的周折,这本书终于是刻印成册,王锡侯的内心虽然有一丝的苦,但是看看自己的劳动终于出了成果,也是感觉很甜的。

谁知道到了乾隆四十二年的时候,也就是《字贯》出版的第三年,有一个叫王泷南的人向当时的江西省长海成告发王锡侯,说这个王锡侯曾经公开批评过《康熙字典》,而且还私自删改《康熙字典》,另外刻印了《字贯》,这侵犯了《康熙字典》的著作权,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说起来这王泷南和王锡侯是本家人,为何还要上告呢?这里面另有隐情。原来王锡侯家里有一块坟地,王泷南也不知道被那个江湖风水先生撺掇的,认定这块地就是风水宝地,把自己的老爷子埋在这里可能就会给自己和后代们带来好处。但是这坟地是王锡侯家的,向他要他又不给,王泷南就想了一个很损的招儿。王泷南先把自己老婆的大姨妈丢弃在王锡侯家的坟地里,王锡侯知道了当然生气,你这什么意思,于是两家就打起官司来了。王泷南看到王锡侯钻进自己的套里去了,于是夜里就偷偷的到坟地里,把盐水泡过的芝麻埋在了坟地里,这样发芽就很快,官府的人来调查之后,认定这里只是一块芝麻地,自然王锡侯败诉了,王泷南顺理成章要了这块坟地。自然从这儿起,王锡侯和王泷南的梁子可就结下了。

穷书生的出版梦:一本字典引发的血案

王泷南其实脑子并不开窍,试想那块坟地如果真的是风水宝地的话,那王锡侯为何考了这么些年公务员都考不上呢?而且埋了自己的老爹还没有见到什么好处,这王泷南倒是因为官司被发配了。后来这家伙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竟然偷偷跑了回来,王锡侯自然不会放过他,于是官府告发,这王泷南又被发配。所以这次的告发《字贯》,也算是王泷南对王锡侯的报复。

当时的江西省长海成是个满族人,这官儿平日里也不读什么诗书五经之类的,倒是对查禁这些书十分的感兴趣,到乾隆四十一年的时候,光是江西一个省查禁的书就已经有八千多种,在当时这可是全国之最,所以这哥们儿也受到了乾隆的信任。现在又有人来告发了,海成就和自己的幕僚们把《字贯》看了一下,认为王锡侯删改钦定的《康熙字典》编写《字贯》只能算是侵犯了著作权,也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地方。海省长写了一份奏折,把详细的情况告诉了乾隆皇帝,并且建议把王锡侯的举人头衔给革去,然后再给他定罪,同时把《字贯》也给了皇帝,让乾隆看看还有哪里不好的。

王锡侯听说自己又被王泷南告了,于是赶紧把《字贯》中没有避讳皇帝的字眼统统都删改了,同时把序言中批评《康熙字典》的那番话也删除了。乾隆皇帝看了《字贯》的时候,发现王锡侯在书中竟然一点也不避讳自己和老爸以及爷爷的名字,玄烨、弘历之类赫然写在书中,这是大逆大不敬,必须得严惩。乾隆不能容忍社会上的人对自己的统治有丝毫的诟病,哪怕是无心之言。

海省长听说皇帝要严惩王锡侯,也只得照办,把王锡侯一家人以及他写的所有的书稿统统带到了京城。王锡侯后来也在审问当中提到说没有避开皇帝的名讳,一方面是想让后世知道这是谁,另一方面是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来我觉得不对,就赶忙给改掉了。王锡侯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但是这个理由到底管不管用,那就得看造化了。此刻王锡侯的心里可能也有点后悔,后悔自己应该隐晦一些,不应该直接批评《康熙字典》,以及在涉及皇家的时候,应该有避讳的。但是现在已经身陷囹圄,说什么都太晚了。

乾隆皇帝当然不会心慈手软,本来是凌迟,最后改成了斩立决,王锡侯所有的子孙全部是斩监侯,其他所有的人都发配到黑龙江为奴。后来在抄家的时候,发现这个王锡侯只有六十多两银子的家底,这种情形让人看了确实心里很不是滋味。

事情到这儿还没有完事儿呢,乾隆觉得海成这次是有眼无珠,这么大逆不道的罪状,你竟然只是革去举人再议定罪名,省长你别当了,被判斩刑算是去阴曹地府和王锡侯会面去了。教育厅长以及当时主管舆论宣传的官员,也因为看了《字贯》书而没有看出其中有大逆重情,被革职除名。

仅仅是一本实用的字典工具书,涉及的人数就如此之多,从此处可见乾隆是一个多么阴晦之人,但是更加阴晦恶毒的,是他身后的那个制度,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制度,不过这个时候,这个制度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它发起狂来,才是更加的歇斯底里。

穷书生的出版梦:一本字典引发的血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