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使用二氧化碳发电:绿色环保可持续

 苍茫龘地 2016-08-07

科学家使用二氧化碳发电:绿色环保可持续

这张图片解释了捕获温室气体,然后将它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同时产生电能。

(图片来源于:康乃尔大学)

引言

人类持续不断的在地球上留下“碳足迹”,同时,也在想方设法减少“碳排放”带来的影响。“碳捕获”(Carbon capture)技术,是一种方法,在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气之前,以化学方法捕获它。在最近的研究中,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开了一种新的捕获温室气体的办法,然后将它转换为有价值的产品,同时产生电能。

研究简介

著名的工程学教授Lynden Archer,和博士生Wajdi Al Sadat,开发了氧气辅助的铝/二氧化碳,使用电化学反应,隔离二氧化碳和产生电力。

这项研究,“氧气辅助的铝/二氧化碳电化电池:一个用于二氧化碳的捕获/转换和发电,”(“The O2-assisted Al/CO2 electrochemical cell: A system for CO2 capture/conversion and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该研究小组建议的电池,使用铝作为阳极,并且混合二氧化碳和氧气,作为阴极的活性成分。通过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隔离二氧化碳,进入富碳化合物中,同时产生电能和有价值的草酸作为副产品。

科学家使用二氧化碳发电:绿色环保可持续

(图片来源于:康乃尔大学)

新的“碳捕获”模型

在大多数的“碳捕获”模型中,碳以液体或者固体形式被捕获,然后加热或者减压释放二氧化碳。浓缩的气体然后被压缩,运输到能够重新利用它的工厂,或者放入地下。Archer称,研究的发现,代表了一个可能的范式转变。

“我们已经设计了一个碳捕获技术,可以产生电能,这很重要,”他说,“在发电厂采用目前的碳捕获技术,一个主要的障碍就是用于捕获二氧化碳的再生液体,利用了多达25%的发电厂的能量输出。这样严重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商用。另外,捕获的二氧化碳,必须被运送到可以储藏或者重用的地方,这样需要新建基础设施。”

研究小组报告了他们的电化电池,每克多孔碳(阴极)产生了13安培小时,放电电位差不多在1.4伏。电池产生的能量与最高能量密度的系统产生的能量相似。

他们的研究另外一个重要观点,Archer称,就是过氧化物中间体的产生,它在二氧化碳在阴极减少的过程中形成。过氧化物和普通的惰性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形成碳-碳草酸,可以在很多工业中广泛应用,包括制药,纤维和金属冶炼。

“一个工艺,能够转化二氧化碳成为更多活性分子,例如一个包含两个碳的草酸,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可以用来合成各种产品。”Archer称,注意电化电池的配置,将是独立于从草酸中生产的产品。

科学家使用二氧化碳发电:绿色环保可持续

(图片来源于:康乃尔大学)

应用和未来展望

负责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的便携式“碳捕获”汽车的Al Sadat称,这项技术不限于发电厂的应用程序。“它很符合汽车的便携式碳捕获,”他说,“特别是,你考虑到依赖于电能的内燃机和辅助系统。”

他称铝,是这种电池阳极的最佳选择,它是一种丰富的材料,比其他高能量密度的金属安全,并且比其他的材料(锂,钠)成本更低,同时和锂具有差不多的能量密度。他进一步的指出,许多铝工厂,已经合并了一些发电设备,所以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发电和减少碳排放。

目前,这项技术的缺点是电解液,连接阳极和阴极的液体,对于水十分敏感。所以进一步的工作,就是解决电化学系统的性能,并且使用对于水敏感程度低的电解液。

参考文献:W. I. Al Sadat, L. A. Archer. The O2-assisted Al/CO2 electrochemical cell: A system for CO2 capture/conversion and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cience Advances, 2016; 2 (7): e1600968 DOI: 10.1126/sciadv.1600968

消息来源:http://mediarelations./2016/08/04/cornell-scientists-convert-carbon-dioxide-create-electricity/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ntelligentThing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