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1 武侠小说里常常有这样的镜头:两帮人正打着,忽忽而然就会有人挎着个剑背着个手仰着个头看着个天踱出来,作忠厚长者状作江湖大佬状作历经沧桑状,说一些不疼不痒不咸不淡不明不白的话:“你们这些年轻人啊,too simple。你固然有错,他也有不对的地方;这个事看上去是坏事,其实也是好事;你看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你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流……”。于是听的人作恍然大悟状,闻大道以弭兵兮;说的人作仙风道骨状,教孺子而得乐哉。 曾几何时,这踱步而来的诲人不倦者,也是有血有肉有性情的。华夏族是农耕出身,吃稻米长大,比不得洋人凌厉。两千年中庸下来,更是锋芒尽失,性情全无,人多失其本心。回想一下:我们有多少少年时掩鼻侧目不齿的,却变成现在争先恐后效仿的?多少批判者,终成为自己曾批判的人。也不知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每天见不想见的人,喝不想喝的酒,干不想干的事,说不想说的话;想瞪眼也忍了,想骂娘也忍了,想放屁也忍了,想打嗝也忍了;就连打个喷嚏都要考虑会不会影响威严。这是真痛快还是假痛 快?是真自在还是假自在?这一切能换多少大富贵,大权柄?现在活着的,心脏跳着的,喘气的这个,是你自己么?午夜梦回,看着天花板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 杨振宁,死了老婆续弦本来很正常,即便续了根嫩弦那也是你情我愿。若是考虑再三决定忍了,固然保住“晚节”,却憋屈了自己。那么到底值不值呢? 也许值,也许不值。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有人认为某些东西值得拿另一些东西去换,有些人则认为不值得,都无可厚非,没有谁对谁错。周伯通觉得自己过得挺好,慕容复也觉得自己过得挺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是觉得小儿以尿和泥之乐,虽千金不易的,便是我的知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