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富志专栏】到底该向李镇西老师学什么

 爱读156 2016-08-07



杨富志老师


  简  介    

杨富志 山东莱芜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李镇西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国培专家,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优秀培训专家。山东省书香家庭,山东省十大教育科研名师,山东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5~2010年主持山东省省级课题“读名著、批名著、演名著、写名著、把根留住”,荣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报》《中国教师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语文教与学》《语文学习》《北京教育》《湖北教育》《福建教育》《黑龙江教育》《教育导报》《四川民族教育报》《中国西部·教育》《中华校园》《班主任之友》《师道》等专业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专著《问道彳亍如是我教》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已在山东、湖北、贵州、甘肃、内蒙古、四川、安徽、广东、湖南、北京、广西、福建、上海等全国各地做报告达100余场。




到底该向李镇西老师学什么

杨富志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这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得一句话,这句话在我的心灵深处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有人说,当一句话让一个人产生了共鸣的时候,这个人的人生中一定有那么一段遭际足以引发其情感的震荡。的确如此,茨威格这句话之所以在我的灵魂深处激起了波澜就是因为在我40岁左右的这几年,加入了一个民间教师网络自主发展团队——李镇西研究会。
  这几年,我与来自大江南北的几千名教师在李镇西研究会这个迷人的圈子里,栖息着、追寻着、彳亍着、生长着……我们一起读教育论著、听教育报告、写教育随笔、论教育现象、谈教育未来……可以说,我们在这里牵着李老师的衣角,与李老师同行,过着自己培养自己的网络自主学习生活。这,对我而言,不啻找到了一个心灵栖息的家园。但我没有意识到,原来这就是“一种使命”,一种“最大的幸福”,直至读到茨威格这句话,然后才猛然醒悟。这醒悟不禁让我踌躇满志起来,好像“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语)”似的。
  只是,我与那些像我一样对教育有些地方不满却无力改变但仍想向上的无数教师,该怎样学习李老师,才能像李老师那样热爱学生、像李老师那样教学娴熟、像李镇西那样能说会写、像李老师那样反思成长、像李老师那样师德高尚呢?
  有时我学李老师的金玉良言。每当在李老师的著作里、博客里、微信里读到他那虽朴素却很智慧的言论时,我就激情燃烧,血脉贲张。曾经,我把李老师所说的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一句奉为圭臬。我觉得李老师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那时候的我,处在苦恼之中。我苦恼为何我的一言一行,无不符合“人性”,却遭到人家的非议。
  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就在我在“做自己”还是“刻意转身”之间做出抉择的时候,我看到了李老师这句话,它就像甘露般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有勇气选择“做自己”,做好人、当好教师。
  有时我学李老师的精气神。我一直信奉这样一种理念,不管学谁,要么不学,要学就要学出个样子来,否则绝不罢休。我知道,这样寻章摘句地学李老师,仅仅是皮毛功夫。不仅学不到李老师的真本事,还会走入死胡同,很容易陷入鹦鹉学舌似的机械、片面、呆板的误区。怎么办呢?有人建议,应该学李老师的精气神。他认为,技术性的东西易学,好上手,但是缺少精神支撑的技术,很容易走样,恰似邯郸学步,贻笑大方。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学李老师的精气神,但很快就发现,精气神这东西,岂是那么容易学的?不必说李老师的爱心,也不必说李老师的责任心,单是李老师的童心,就让人望尘莫及啊!
  有时候,一件事,坚持做个三五天很容易,做个一二十天也不难,但是难就难在一辈子坚持。诸如爱心、责任心、童心,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词汇,越朴素越难以坚持做下去。因为,这个社会太浮躁,浮躁得令人没有勇气没有信心静静地等待,等到一个谁也不敢打包票的结果——未来一片繁花似锦。如果不是这样,谁负得起这个责任呢?没有人!然而教育之效用,绝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它的效应恰恰是在学生毕业之后的若干年甚至是十几年才显露出来。再加上我没有李老师那么有学问、那么有底气、那么有资历……而这一切,又怎能一蹴而就呢?只能在实践中慢慢地涵养。这是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来慢慢修炼的事情。
  有时我学李老师的行走姿态。就在我四顾茫然的时候,李老师的一句话令我恍然大悟。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在李镇西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召开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2015年7月22日晚上,我在泰山高铁站接上李老师后,本想找个饭店,让李老师吃点饭、喝点水,休息一下,但李老师却不顾旅途劳累,一上车就打开笔记本电脑,兴奋地说:“……还有一个结尾,我写上。”一道去接站的韩老师惊奇地问:“李老师,您在车上能打字,能写文? ”“没问题!火车上、汽车上、飞机上,不仅能写,还能读。”李老师边回答边打字。我看到李老师的手在键盘上上下翻飞,那情景很像钢琴家朗朗在演奏经典名曲。陪同接站的韩老师不由地发出了赞叹:“李老师的手,不仅会跳舞,还会唱歌。”这赞叹,真叫绝!我们静静地欣赏着,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后,李老师抬起头,对我说:“九千多字,写完了!”我却在心里暗暗地算着一笔账——从南京到泰山的高铁用时大约两小时十分钟,再算上刚才的大约二十分钟,在不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李老师竟然写了九千多字。这不能不让人惊叹、佩服!我不由地脱口而出:“原来伟大是熬出来的啊!”“没什么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享受,习惯而已。”李老师双眼炯炯有神地看着我说。
  李老师的这几句话,勾起了我的回忆,早在 2012年7月23日,在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第一届中国李镇西式好教师颁奖大会上,我曾信誓旦旦地说:“我不信,我写不过既当校长又当班主任还到处作报告而且年龄还比我大的李老师……”可结果呢?三年过去了,我食言了。当然,如果非要说理由的话,那肯定很多,什么李老师境界高啦、学问深啦、见闻广啦等等。不可否认,这些理由都道理,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借口呢?我认为,关键是我没有养成习惯,在不断地写的过程享受教育幸福的习惯。所以幸福就不见了,剩下的只是疲惫以及由疲惫带来的抱怨。
  李老师的这一席话,与我犹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那一刹那,我明白了,谁以享受的心态来做事谁就能享受到职业乐趣,倘若能够习惯成自然,谁就生活在幸福中。谁如果不能以享受的心态做事,即便是当了皇帝做了娘娘,也不会幸福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到底向李老师学什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学习李老师,既可以学习他的金玉良言,也可以学习他的精气神,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李老师的教育行走姿态,也就是要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因为李老师的教育行走姿态左牵他的金玉良言,右擎他的精气神。我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迟早会形成习惯,当习惯成自然的时候,幸福就会来敲门。


——本文在2016年7月13日发表于《中国教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