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女生喜欢纹身在胸上?

 紫嫣雅閣 2016-08-07

月半了的美编

想去文身

问我意见




是彰显混血、后殖民主义文化,如一杯龙舌兰般燥热的奇卡诺式:



还是有明显反社会倾向的“摩托车族”风格:



是近年来流行的中国风:



还是带着活力气息的动漫范儿:



我是好人,我不敷衍她。


文身,大有学问。


一、语文老师说:

是“文身”还是“纹身”?


当你们认为这篇我可以砸图了事时,我偏要先来讲讲文字,这样显得我格外有文化。


“文身”还是“纹身”呢?


《水浒传》中是“九纹龙”史进,到了《宋江三十六赞》便是“九文龙”了,到底哪个?


《左传·哀公七年》:“越人断发文身”,说明早期用“文”。清代《说文解字注》:“纹者,文之俗字”,这就明白了。


早期汉字数量不多,都用“文”。后来造出“纹”,分担了“文”的部分含义,当表“花纹”“纹路”“纹理”之意时,用“纹”。词具有“时代性”,或许将来某天“纹身”会完全取代“文身”,写“文身”是错别字。但目前,两种都对。“纹”的出现是汉语的进步,下文开始都用“纹”。




二、历史老师说:纹身有段传奇


中国古代,纹身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刺青”。先秦,“刺青”名美事儿不美,黥刑。谁不好好修长城,秦始皇就在他脸上刺俩字:“城旦”。进入唐,刺青的历史才快乐起来。


唐,一首刺青的诗


唐人爱诗,也爱刺青;二者融合,就成了把诗刺在身上。


有人刺下了王维整本的《辋川集》,有人刺下了白居易、罗隐诗百首,有些富二代还会把自己睡过女人的姓名、年龄、相貌、地址全部刺在身上,称之为“针史”


唐代刺青以蜀人手艺最好,图案多选蟾蜍和蝎子。长安出现了最早的专业刺青师,“札工”。想来唐代札工一定技艺了得,或许还会优于今人,不然这么长篇大论岂不要活活疼死?


此外,唐代刺青还分文武,文人刺诗,武人刺“口号”,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唐代市长)”,右臂刺“死不怕阎罗王”


长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竞相比雕青。

精刺五彩多奇妙,东传扶桑有遗风。


日本纹身果然是跟我们学的。



宋——刺青的都是美人


宋人有钱又爱玩儿,再加上唐代的铺垫,刺青在宋代已经开始平民化、普及化。以《水浒传》为例,施耐庵给刺青取了个美妙的名字:“花绣”。书中花绣最美的有三位:鲁智深、史进,燕青


鲁智深外号“花和尚”,《水浒传》第27回:“三拳打死了一个镇关西,逃走上五台山,落发为僧,因他脊梁上有花绣,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鲁智深”。




史进的纹身应该很美,他老爹史太公是这样晒儿子的:“老汉的儿子……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身花绣,肩臂胸膛,总有九条龙,满县人口顺,都叫他做九纹龙史进。”


新版《水浒传》的“九纹龙”真的很九纹龙啊!


史进的花绣在“肩臂胸膛”上,鲁智深的在“脊背上”,燕青则是刺了“一身遍体花绣”,这一身花绣有多美呢?让北宋名妓李师师告诉你。



“李师师笑道:‘闻知哥哥好身纹绣,愿求一观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贱体,虽有些花绣,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体?’李师师说道:‘锦体社家子弟,那里去问揎衣裸体!’三回五次,定要讨看。燕青只得脱膊下来,李师师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


燕青一身花绣犹如“凤凰踏碎玉玲珑,孔雀斜穿花错落”,想必李师师摸那一下定是浑身一抖。



走出小说,宋人真实的花绣,比书里还热闹。


徽宗时,一群腿上有刺青的恶少在东京大街上演“骑马追妓女”,老百姓蹲路边儿瞧得不亦乐乎,还取了个名字叫“花腿马”


宋代还出现了专门的“刺青俱乐部“,叫“锦体社”。社与社之间时常比试,赢了还有奖。


南宋“紫青道人”白玉蟾:


青黑文身志气豪,生擒六贼脱尘劳。

当年尚有弯弓手,射杀三尸入大罗。


导演好可爱,还专门弄了个“花绣男合影”


宋以后,刺青就没什么美妙的历史出现了。元代纹身者众多,朝廷还以纹身为刑法,这不乱套了?ZF只能专门出个法律说说这事儿。


《元史》刑法三规定:


被捕的盗窃犯如果身上有刺青,要把他原来的盖住;再犯,刺在手背上;惯犯,左右项臂刺满;再犯,脖子上的空地儿都给他刺上!


明就更不用说了,朱元璋对和他旧史有关的一切都很忌讳,比如和尚、乞丐、明教。下层人民出身的朱元璋,身边纹身的应该不少,一登基就明令百姓不许刺青,“自此无敢犯者”。


但今日,别说纹身不犯法,连部队征兵也放宽了对纹身的要求。


2012年,国防部对征兵准作了调整,由过去的着短装时身体裸露部位刺有“点、字、图案”直径不得超过2厘米,改为3厘米。


一部中国“刺青史”完美收官。



说到刺青史,一定要再说日本。


早在两千年前,日本的早期居民阿伊努人(the Ainu)就开始纹身了。江户时代(1603——1868),纹身成为日本“浮世文化”的组成部分,妓女是这一时期纹身的一大群体。


但从1720年开始,日本将纹身作为一种刑法,后来则成了一种阶级划分工具:纹身者是被社会遗弃的对象。那个时期,如下图这样的纹身需要3年才能完成,花费150到200美元。



近代以来,日本黑社会兴盛且合法化,不少女性也开始加入到黑社会。黑社会女性纹身不仅体现了黑社会的信仰与标识,也增强了对男性的吸引力。


几年前,日本黑帮女天藤湘子在自传《流氓的月亮:一个黑帮分子之女回忆录》中展示了自己的纹身:精雕细刻的龙凤,一个嘴里含着尖刀的中世纪日本艺伎,格外抢眼。



如今,即便是日本的家庭主妇也开始纹身。“全身化”,是日本女性纹身的一大特点:



三、玄学老师说:纹身禁忌什么的……挺复杂


纹身业内有“镇不住”“扛不起”“背不动”的说法,即认为所纹图案会对纹身者的命理造成一定影响,于是总有人爱这样说:


1)XXX非要在背上纹个关二爷,劝还不听,结果撸串儿被砍死了。

2)XXX非要在背上纹条邪龙,劝还不听,结果撸串儿被砍死了。

3)XXX非要在胸前纹个夜叉,劝还不停,结果撸串儿被砍死了。


奇怪,你到底是想说“纹身有禁忌”还是想说“撸串儿有危险”?



纹身有禁忌,的确有此一说,比如“男不纹凤,女不纹龙,画龙不点睛”,但也有好的说法,像是“青龙过肩,财路无边;青龙盘腿,财如洪水;鲤鱼跃起,福禄无比;背有钟馗,自有雄威”之类的等等。


信不信?灵不灵?谁也说不清。但倒了霉怪纹身什么的,好像挺没劲的,毕竟也不是关二爷让你纹的啊。


四、民族学老师:纹身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


自百越(秦汉时期对壮、布依、傣、侗、仫佬、水、毛南、黎等 8 个民族的统称)以来,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便有纹身的风俗。



《汉书·地理志》:“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


南方多水,水中猛兽是先民生存的一大威胁,再加上笃信神明,先民以龙为鳞虫之长,水神之首,将神龙形象刻画在自己身上是想将自己化妆为“龙子”,这样可得到龙神庇佑,躲避侵害。



此外,先民以神龙为图腾,以龙为宗,傣族的纹身就有“别异同,孝祖宗”之用。无纹身者,生前得不到本族认同,不能与他族区分,死后也不能在祖先那里认祖归宗,这是十分残酷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 其先禹之苗裔……纹身断发, 披草菜而邑焉。”纹身,对南方少数民族而言是“族徽”一般的存在。



五、美学老师说:纹身,就是美本身


美出一条经纬度,那里或许是家乡,或许是我把爱人弄丢的地方:



美出一幅画像,陪伴了我,安心了它:



美出一份誓言:we are together。



美出一份温情,相伴相依:



美出一种姿态,一生一世:



美出一种宣布,让全世界听到:



美出一朵花,绽放在不同的角落:



所以,美编如果真要纹,我肯定支持。


至于纹在哪里……就这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