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陋室铭》是怎样写出来的?

 图101 2016-08-07

《陋室铭》是怎样写出来的?

《陋室铭》是怎样写出来的?

提起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凡知书者是无人不晓的。至于《陋室铭》是怎样写出来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时,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当时的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遭贬之人,便想戏弄这个诗名远播的文人,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看轻名利的刘禹锡毫无怨言。虽然多年来迁徙于巴山楚水的边远地区,饱受鞍马劳顿、颠沛流离之苦,而且因政治失意而导致情绪低落、心情抑郁,但刘禹锡毕竟是个文人,舞文弄墨的习惯丝毫未改。闲暇时看江上船来舟往,不禁心潮涌动,思绪万千,就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陋室铭》是怎样写出来的?

本想落井下石的策知县见了,自然十分恼火。便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杨柳婆娑,清水倒映。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丝毫不以住房为念。他又欣然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更是生气。于是,他又撵刘禹锡搬至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里居住。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在悲愤之中,才华横溢的刘禹锡如鲠在喉,不吐为快。于是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竖于门外。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闻之惊愕,趁人不备,便前去细读《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字字珠玑、构思巧妙、称誉古今的《陋室铭》,充分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有识之士曾云:如果刘禹锡官运亨通,一直在朝廷为官,身居殿堂,他能写出《陋室铭》这样传诵千古的佳作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