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行草书“三大家”书法赏评

 轻风无意 2016-08-08

在现代书坛,郭沫若、舒同、启功的行草书,可谓炉火纯青,堪称现代行书三大家。郭沫若的行草书被称为“郭体”,舒同的行草书被称为“舒体”, 启功的行草书被称为“启体”,他们各自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自成一家。

一、郭沫若行草书

(原创)现代行草书“三大家”书法赏评   - tlqiaojun - tlqiaojun的博客

 

郭沫若善于行草书,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展现了线条涩重苍厚、用笔起落急缓大胆的创造精神。 郭沫若书法早期有着碑学功底,至后来的融汇碑帖,在到晚年的风貌独立,显出激情洋溢、涤满乾坤的浪漫风采,形成风靡神州的郭体书法。郭沫若早期(流亡日本时)书风尚未形成,但其洒脱自然、洋溢着真性情的尺牍书法,有着晋唐人的风致。在全国爆发抗日战争的时候,郭沫若回到国内,为抗战而写书法作品,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笔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其书法特点走向大众化:在字型结体、笔法起运、章法行气等,都有了转变,格调刚柔并举,或含蓄温和,或疾厉昂扬,这也成为郭沫若书法走向成熟的前奏。书写新中华,“郭体”渐渐形成。最终郭沫若书法成熟、风格更趋强烈、创作也更为旺盛。 郭沫若书法风貌精气饱满,形式与内容又有新的开拓,风格的独创性,显出激情洋溢、涤满乾坤的浪漫风采,形成风靡神州的“郭体”书法,成为20世纪学者型书法家的一个典范。

可以用“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概述“郭体”,郭沫若的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其中行草书的特点是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中精妙之处,从他的自叙可以看出他早年师颜鲁公,用功刻苦,其宽博的造型,朴茂、在于“意”的挥洒和“韵”的和谐。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按现在风格成型的“郭体”书法来看,郭沫若的 颜体最多,其曾在《洪波曲》中说:“我从前也学过颜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敦厚的线条,以及横轻竖重的笔画质感都与颜体的基本特征相符,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拥有了人格的浪漫与文化思想的深刻,转换成书法作品时,即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学、人格上的浪漫与文化上的“狂飙”来审视其书法创作,应该是耐人寻味的。

早期,郭沫若的书法是从苏(东坡)字果开始练起的,著名书法家 沈尹默先生就曾有诗赞郭老书法,曰:“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参无法法,东坡元是解书人。”这也是因为郭沫若在他自传中描述自己的书法启蒙是跟大哥学起的:除了父母和沈先生之外,大哥是影响我最深的一个人,大哥年青时分性格也很浪漫的,他喜欢做诗,刻图章,讲究写字,也学过画画。大哥写的是一手苏字,他有不少的苏字帖,这也是我和书法接近了的机会。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黄纵苏横,不必是病。” 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

郭沫若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文学、历史、考古、戏剧、翻译以及社会活动等诸多领域都有造诣。他在流亡日本的十年里,沉潜于上古史的研究和发掘,写出了《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卜辞通纂》、《金文丛考》、《殷契粹编》等一些重要学术论著,列为我国学术界中 甲骨卜辞研究的“四堂”之一,也实非虚名耳。由于对甲骨文的研究,早期造型符号,而且用毛笔撰写,虽非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有着一股金石气的气息。而且他有着深厚的历史涵养和古文字学家的底蕴,使得他的书法看似气势开张笔走龙蛇,一副不拘绳墨狂放架势,实质还是融古贯今、自有法度于其中的。

郭沫若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书法与东坡书法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郭沫若在书法上下过苦功并有相当造诣,其擅长于草书和颜体,除了苏字、颜字外,郭沫若于“二王”、孙过庭《书谱》 以及黄山谷、米芾等都有涉猎。

文革前郭沫若和高二适有一场著名的“兰亭论辩”,他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中就谈到:“我自己也是喜欢《兰亭序》书法的人,少年时代临摹过不少遍,直到现在我还是相当喜欢它,我能够不看帖或墨迹影印本就把它临摹出来。”这可见其早期的碑学功底,为到融汇碑帖的广泛吸收打下了基础。

二、舒同行草书

(原创)现代行草书“三大家”书法赏评   - tlqiaojun - tlqiaojun的博客

舒同是我国现代最杰出的书法艺术大师之一、人民艺术家,新中国书法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舒体的创立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和首任主席,被毛泽东称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他的书法独成一体,被誉为舒同体,简称舒体。所谓舒体,就是以颜、柳之楷为本,取各家诸体之长,使浑圆之劲,用藏锋之功,寓巧于拙,借古于今,创独特风格,立“七分半”字体。这个“七分半”,可以说是“舒体”的精华,即结体上楷、行、草、隶、篆五体各取一分,风格上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合称“七分半”。

舒同书法的艺术个性或基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气象浑穆,宽博端庄,雍容大方,圆劲婉通、内在含蓄、凝重而洒脱,醇雅而开放,端严中寓动势、丰媚处见遒劲、既具有形的筋骨皮肉,又焕发出神的脂泽盛采,有着一种碑刻或钟鼎礼器般的庄重感。

舒同的字于《多宝塔》和《麻姑仙坛》用力最深。同时潜心于秦篆,取其中锋运行,血脉通畅之势和转折舒缓、结构圆备之法。嗣后复临何绍基等大家、名家书帖,融诸体为一炉,撷数法成一统,终于自成面目--舒体。也称“七分半”,即:用笔结体上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风格上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综合起来就是"七分半"。舒同善用短锋狼毫,中锋运笔,讲求藏头护尾,回锋逸转,起笔处顺入而无缺锋,转折处舒缓而少涨墨,收笔处用旋锋为求其圆浑;墨则略淡,讲求圆厚而通畅;运笔留重,笔道圆满流便,间出枯笔,然不刻意求迟涩,用笔端庄直爽,绝少偏斜,势劲力匀,不见起止之痕;方圆得宜,点画明快,一丝不苟,绝少无故出尖露锋;每笔均尽力输送,笔到、力到、气到,十分结实,绝少飘笔、弱笔、燥笔。舒同书法的点画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圆,圆笔多于方笔,以方折顿拙成形者较少,起笔、落笔、造形多告浑圆,锋芒不露,点则危石落地,由此增添不少丰姿和活力;二是直,舒家多直画,且颇为直挺,一贯到底者常见。然而由于起落笔之圆劲,却使之显得直而不呆,既庄重劲健,又活泼流动,生气贯注,筋骨内涵,犹如绵里裹铁,外柔内刚;三是润厚,舒字注意吸收宋人笔意,讲究圆畅之笔,线条一般圆润饱满,血脉流通,温文尔雅,格外沉着持重,其书作既凝重沉着,又潇洒超逸。舒字结体以颜体“外满”为基调,造型多取圆势,重心平稳而斜正互出,收张得宜,虽每有变化,而未尝乱其法度,由于结构尽量舍繁从省,于是产生出一种凝重沉稳而生动婉通,雍容大度而结束坚实的总体效果。其章法,基本以传统格局为准绳,不刻意求新求奇,行楷字距、行距一般均告齐整而宽疏,字与字多独立,字之大小亦基本相同。其点画相宜,字字生动,开张得宜,字字顾盼,错落有致,行行呼应。总之字脉行气,贯通浑成。尤其他六七十年代的书作,有“鸿飞兽骇之姿,鸟出蛇惊之态,”横扫千军,一泻千里。

舒同的书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风行,成为现代书法的代表流派之一。

舒同学书,从颜体入手,后转益多师,篆、隶、碑帖皆有涉猎,以博大的胸怀博采众长,终生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变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创舒体书法艺术,形成了气魄宏大,刚健雄浑,意气飞扬,格调明朗清新,富具钟鼎礼器之美的艺术气象。由于“革命加书法”的舒同和他独创的“舒体字”本质上就是复合式的书法体种,因此舒同先生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在古人优秀的碑帖上整合、取舍、吸收各种书体的成熟的笔法有机融合。

舒同的书法渊源于颜真卿的楷书。写字取法颜体,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的柳公权、杨凝式。宋朝苏东坡特别推崇颜字,将写得一笔颜体楷书的蔡襄尊许为“本朝第一”。人们学颜字,固为颜字自在的雄浑魅力所吸引,也受到颜鲁公人格气节的影响。即使不看好颜体楷书的米芾,也能在颜字上觉察出“昂然有不可犯之色”。颜字是人格化的书法,并且成为千年以来“书如其人”的典型。这些由颜字引出的文化现象,现在从事书法的中青年未必理解,但是,对于出生于清末民初的舒同那一辈人,选择哪一种古代名家的字进入书法世界,却是大有讲究的。在他们那里,书法不仅是写字的技巧或艺术,还寄寓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书法是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当舒同掌握了颜体的笔法、字法之后,这笔颜字已经与他的审美理想浑然一体,并且成为其心灵与文化传统进行“对话”的固定方式。

舒同留下的作品以行书为多,而其笔法由颜体楷书得来。要把颜体楷书的笔势转化为行书,有相当的难度,这方面,他可能借鉴了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的书法,而且受到何绍基颤笔的影响。但是,舒同挹颜体的厚重,行书的点画主于圆转,执笔不作回腕法,此又不同于何绍基。我无缘亲见舒同作书,由笔画形态推测,舒同用笔几乎是笔笔中锋,使转映带也是力求“笔正画圆”;起笔处,笔锋从来是藏而不露。舒同50年代写赠管易文的行书《毛泽东·长征》四条屏,深得颜字的“雄秀”,又具自己的行书风采,是舒字的上品。

舒同书法脱胎于颜真卿,颜体书法的特点就是字越大越精神。颜书的精神从视觉分析是这样的: 其一,横笔画比较细、竖笔画比较粗。两根粗粗的竖画上搭一根细细的横画,本身就会产生稳定的感觉;其二,颜体书法采取“外拓”的笔法。颜体字的外拓是这样的,纵向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像汉字字型内侧收敛、中间的行笔过程则尽量朝字型的外部拓展,给人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就像是欧洲建筑中的希腊柱,无论是多立克式、还是爱奥尼式,给人的感觉都会是中间粗、两头细,这种视觉印象叫人觉得柱子很结实。颜体字给人稳定结实的感觉就类似于建筑中的希腊柱。舒同体由于脱胎颜真卿书体,因此舒同书法中的楷书大字和颜体同样真力弥漫、越大越有精神。舒同体的这种稳重大气,就特别适合写榜书,尤其适合题写单位名称,店铺匾额,也适合亭台楼阁、回廊立柱的题字。

舒同书法,融合了颜真卿与清代何绍基的书法,尤其是对于何绍基字体笔画的改造。清末何绍基采用了一种不为众人接受、违背人常规的执笔方式,把字的笔画写的哆哆嗦嗦,以制造苍涩、凝滞和厚重的感觉。何绍基的书法给人一种造作、不流畅的感觉,甚至有些丑陋,当然拿到现在也适合某些人追求奇斜丑怪的情趣。特别是对于初接触书法审美的人来说,这种“以丑为美”的美感是不易被接受的。舒同一反这种“美感”,他经过加工和提炼,把线条变得流畅起来,这样就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使初识书法者也首肯。加上“四平八稳”的风格和传统中国人性格里欣赏“朴实憨厚”“做人厚道老实”的需求暗中相溶合,使人产生一种稳重、流畅、圆润之美。当你仔细揣摩何绍基书法,不难发现,舒体书法与何绍基书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舒同的书法事业达到巅峰时期,也就是舒同五六十年代的书法,就更加相像了。

三、启功行草书

(原创)现代行草书“三大家”书法赏评   - tlqiaojun - tlqiaojun的博客

启功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国学大师,书画鉴定家,精于古文,善作诗词,著述丰富。字元伯,一作元白,满族,姓爱新觉罗。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2005年6月30日逝世。

在书法艺术上,启功先生取法传统,以经典为师,融合百家,创造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集合众美,独具特艺术特色的“启体”书法,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笔者以为启功是自元代赵孟頫之后中国书法历史上的的又一位书法巨匠,是当今书坛新的楷模, 2001年6月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兰亭终身荣誉奖”。2002年6月获文化部颁发的“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根据启功先生一生的书法学习与创作实践,将其书法艺术生涯可划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六岁起到二十岁前(1919-1932),是启功书法学习的启蒙阶段。第二阶段:二十一岁到四十岁(1933-1952)是启功书法的自觉学习、运用提高阶段。第三阶段:四十一岁到六十四岁(1953-1976),启功书法特色的初步形成阶段。第四阶段:六十五岁以后到九十三岁(1977-2005年逝世),启功书法的成熟阶段,“启体”书法形成,启功进入书法创作的高峰期。

关于启功书法艺术的评价论述可谓多矣,恕不赘述。笔者以为启功先生的书法特色可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清、正、刚、雅,秀、润、和、天。 所谓“清”即清楚、清秀、清朗,一指用笔笔笔有法,清清楚楚,干净利落,一丝不苟,毫不含糊;二指笔画清劲,结字清秀;三指章法清朗、气息清新 ,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正”即正确,正气,端正,即学书路子正,方法正,笔正心正结字正 。“刚”即笔画刚勁有力,又锦里藏针,刚柔相济,骨力内涵,瘦不露骨,字形刚健;“雅”即文雅,雅致,有意蕴,有品位,富含书卷之气,无粗俗、狂野、怪异之气;“秀”即秀美,秀丽,笔画劲秀,匀称含蓄,结字多纵势挺拔,亭亭玉立,给人美的享受。“润”即温润、玉润,笔画刚健瘦劲但瘦而不干,瘦而不硬,而是骨肉匀称,如处子肌肤,温润如玉,遒美劲健, 因枯笔而出现的飞白枯中带润,枯而不燥。这与“和”有相通之处,“和”当然是和谐,平和,“和”是启功先生的书法的最主要的特征。它即体现在一字之中,对不同点画的轻重、粗细的和谐变化上,也表现在结字时依其结构特征巧妙、妥帖的安排上,更表现在谋篇布局中对不同的字据其笔画多少、字形特点所进行的或大或小、或轻或重富有节奏变化,浑然一体,自然和谐的处理上。使作品气韵生动,节奏感强,富有美感。总之启功书法不管是在点画、结字还是章法上都给人以平易近人,平和亲切之感,给人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而无夸张做作之势,无粗野狂怪之像,无张牙舞爪之形。具体来讲:启功先生在用笔上,笔笔中锋,无一笔懈怠(风格成熟以后);多藏锋,少露锋;多圆笔,少方笔;多圆转,少圭角;多直线,少曲线;笔画匀称、圆直劲挺,棉里裹铁,铁线玉筋。在结构上也多取纵势,类篆书体势。“篆贵婉而通”,启功先生将篆书圆通劲直的笔法与其婀娜多姿的修长体势融合于其行、楷书法创作之中,并辅之以其活泼自然、节奏鲜明、清新淡雅的章法,从而形成了启功书法的和谐之美。其字结体精严, 清朗挺拔,布势轻重相宜,主宾相济,风神俊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给人自然、端庄、秀润、挺拔 、劲健、舒展之美感。这种和谐之美既是启功平和的心态以及他“做人诚平和”原则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理念在他书法中的体现。这种美是点画美、结字美、章法美与人格美、境界美的有机结合,是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的有机结合,是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这种美在启功的书法创作中已形成一种天然之美,一种“清水出芙蓉”,无须去雕琢的自然之美。达到了一种美自天成,“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所以“天”即 天然之美成为启功书法的又一特征。当然这种天然之美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启功先生遵循艺术规律,孜孜以求,长期学习、钻研、探索、实践、创造的结果,是从有法到无法,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一种飞跃。是他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相生,中庸之道以及前面提到的以和为贵等重要思想与书法艺术相融合的结果。一句话是他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学养相结合的结果。要进一步探讨启功先生成功的秘诀,必须认真研究他的学书历程,人生经历,从中我们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和更多的启示。

启老晚期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书贵瘦硬方通神”的风格,中宫紧凑,四外开合,极有特点。赝品只是模仿启老书法的形,但是启老的那种学者风度、大家风范,却没有表现出来。鉴别启老的书法作品,应该从笔法、结构、章法三方面提高自己的眼力,从笔法来讲,以行做楷,用行书的笔法写楷书,有的一些假作品把这些点画写得很生硬,而启老在这方面写得很含蓄,每一个字的结构,启老融会了颜、柳、欧、赵和《智永千文》在一起的,其他一些临摹作品往往不注意到这些,因为他没有深厚的功底。启老写字运用自如,成竹在胸,所以写出来在行款上还是很流畅的,所以我们要想提高眼力,就应该从笔法、结构、章法这三方面来进一步把握住自己,提高眼力。

启功先生楷行草皆工,尤擅行、楷,他取法诸贤,集合众美,法古创新,自成一体,世称“启体”,有当代“王羲之”之美誉,实不为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