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落的贵族-安福路洋房

 关福 2016-08-08

安福路,应该是法租界里,很受人们喜欢的一条路,提到安福路,可能你的脑海里冒出一连串的词汇:文艺,小资,精致,优雅,悠闲。。。

然而这诠释不了安福路的全部,每次走在安福路上,最最吸引我的不是284号王宠惠住宅,也不是201号吴国桢住宅,而是255号,一幢虽已残败破落,但却总是引人驻足的洋房。


 


上海的洋房很多,风格也很多,但是这样一幢浓郁哥特风格的洋房还是鲜有一见的,番禺路的孙科花园虽然也有哥特式的连续尖劵和劵廊,但终归是西班牙风格的洋房,华山路,武康路,安福路一带多为英国乡村式风格的洋房,或是西班牙风格,现代式风格的洋房,这样一幢哥特风格的洋房,即是围墙高耸,还是显得独树一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福路255号1930年建造,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移居上海的前俄罗斯贵族安德罗夫为自己和家人建造。为西洋式外庭型花园洋房的独立住宅形式,面积约为840平米,一层是辅助性底层,走进东侧的入口,首先面对的是走廊,走廊南侧有两间杂物间,北侧设有佣人的房间和车库,西段尽头有佣人的厕所,通过北侧外部楼梯上至二楼(主层)的主出入口,主层南侧设置带阳台的客堂和餐厅,阳台设有可直通庭院的楼梯,北侧西端设有书房,东端为厨房、带浴缸的卫生间,中间是楼梯间,三层东南西北都设有卧室,二层客厅上层是大阳台,北侧有卫生间和箱子间配套,四层也像似,餐厅和南侧的卧室都有壁炉。


外墙为小鹅卵石贴面处理,门窗开口部四周用水泥砂浆仿石边框处理。主入口为拱形门,上部设有意大利罗马风建筑上常见的三角形装饰山花。南侧房间二层开口部采用饰有多立克壁柱的仿哥特式尖券形联窗,阳台为古典的券廊形式,三层方形开口部上方有三角形窗龛和洛可可风格绞绳式圆形柱装饰。 


这个建筑体现了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罗马风格的住宅要素,又因为业主的国籍关系采用了将主要楼层设置在二楼的的俄国住宅方式 。(文采用《 开埠后的上海住宅》一书。)


 


就是这样一座曾经俄罗斯贵族居住过,显赫一时的洋房,现在花园一片狼藉,立面也已经破损严重,身临其境,很难不触动内心的一些思绪。



中间哥特式尖劵的门里,一个现代的防盗门显得格格不入,真想一睹曾经正门的模样,前天刚看完一幢上方花园,老物件相对保存的很好,门,窗,把手,装饰,原汁原味,立在255号门前,心情和很多看过的人一样,除了惋惜,剩下的只是无尽的唏嘘。。。


 



二楼连续的半圆券,哥特式尖劵,三楼三角形窗龛,立面丰富而富有变化,重新粉刷一新,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景象?



南面的花园狼藉不堪,无处立脚,侧面拍一张,本来沿台阶拾级而上的心情也被眼前触目所及的景象一扫而光,花园,露台,所有关于美好的向往只能留给想象。



建筑的美在于立体,东面依然有尖劵的设计,尖劵的轮廓形成多层次的装饰


 


每一面皆有风景,360度无死角。


 


三角形的山花,在绿树掩映下,更加鲜活而灵动


 


 


立于建筑北立面之下,仰视,感受建筑的无限美好,美好的建筑是凝固的乐章,迷人的结构线条是跳跃的音符


 


 


 


西侧看,真像一座绿树鲜花掩映下的城堡,木质的百叶窗,斑驳的墙壁无声的在诉说岁月的痕迹,虽然没落,但却肃穆的提醒你去浮想它曾经的无限荣光。


 



 


 


 




转角楼梯,私密而更富有生活的情趣,走的不是楼梯,是一地的心情,一步一步,似乎一点一点,更加靠近神秘向往的地方。


 


里面住了十几户人家,七十二家房客的老房子,有时候也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曾经无数次碰到老洋房里的人,不无向往的表示想住新公寓,而我们,却深深地喜欢这些老的建筑。。。


 


整顿后的安福路255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