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定“有病”的免费体检“病”从何来?

 桃子的图书馆zt 2016-08-08

    近些天,自称是武汉广爱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到新洲区多个村子,称可为45岁以上村民优惠体检。然而,高兴而去的50余村民大多黯然而归:医生说他们病情较重,需服药治疗,否则随时可能有危险。返回时,为数不少的村民都买了六七百元的药,有的甚至上千元。而他们的脑血管报告单上大多写着“供血不足”。

    按理,体检结果是受检人身体状况的真实反映,与是否免费无关,更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定。然而,武汉涉事医院精心谋划的这类“体检”,却完全颠复了人们的认知:从村民们坐上医院派来接送的专车那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体检结果必然有病。原因很简单,这些并非“天使”的“医生”,原本就是奔“钱”而来的。

    而接下来的环节尽在他们掌控之中:受检的村民几乎都有病,且大多是“后果很严重”的“大病”。于是乎,惊骇不已的村民“谨遵医嘱”,无奈花上数百上千元,换来足够吃上好些日子的“活血化瘀药”。显然,在这里,“爱心”成了包装,“免费”成了“鱼饵”。而所有这一切,不过又一次证实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其实,不少村民们临上车前,其子女就再三叮嘱,检查可以,但千万莫买药。但他们之所以最终还是被“套牢”,一则“诱饵”太诱人,包括血糖血脂全套、心功能35项、彩色经颅多普勒项目、及身高、体重、血压、彩超等在内,全套价可是390元。而他们缴纳的90元钱,仅是交通及伙食费而已。

    二则他们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区区几十元钱,包接包送包体检,顶值。即便查不出什么结果,就权当旅游一趟。到时只要咬定不买药,又岂会上当受骗。然而,当他们听闻那些诸如“若不治疗,三天之内就会爆血管”,抑或“以后会偏瘫、流口水,甚至要坐轮椅”等骇人话语,作为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村民来说,又如何把持得住,而最终只好就范。

    显然,这些人明里“送医送药下乡”,实则变着法儿“坑农”:譬如,涉事医院开出的心血管功能检测报告单,其数据的真实性即高度存疑,不排除做了某些“手脚”。正如某三甲医院专家所说,“如果病人心脑血管检测出这样的数据,他可能已经没命了”。也就是说,仅仅出于卖药的需要,普通老年村民由于机能退化而几乎都存在的轻微供血不足,被他们蓄意夸大到了“危在旦夕”的程度。

    而足以让人们警惕的是,这类医院“坑人”手法翻新,似乎在打法律的“擦边球”。正如医院负责人所言,中老年群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比例超过50%,而他们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做文章”:临床实践中,只有现危象的脑供血不足才可能引发脑栓塞,从而导致偏瘫、失语乃至危及生命。然他们则将所有具这类症象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归于“特危”病例,并极尽恐吓之能事,以达到从病人口袋掏钱的目的。

    或许涉事医院自认为,他们并没有虚构病例,查出的病也并非无中生有,而开出的活血化瘀药甚至对脑供血不足者还有益处。至于检测数据有拔高之处,大可归咎于仪器的误差。而医生口头上的恐骇话语,则完全可以解释为村民理解有误,甚至还可以拒不认账。也就是说,即便过后遭致村民投诉,既说不上蓄谋行骗,更构不成医疗事故。因而,他们的如意算盘是,“赢”得一回是一回;即便扛不住,至多不过退费而已。

    事实上,似这类以“预后不良”来诱骗并不算病人的村民买药,显然构不成犯罪,甚至算不上“过度医疗”,顶多错在不该一次性开药过多。因而,眼下相关部门的后续处置大多以退费了结。但问题是,涉事医院的这类动辄夸大病情的行径,既让村民并无必要地去集中、批量服药,从而承受“是药三分毒”的后果,同时又大大折损了医院的公信,倘若长此以往,让病人今后如何再敢去相信医生?

    因而,似这类惯常“打擦边球”的医院,相关部门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假“免费体检”或“优惠体检”之名而大行卖药之实的医院,一旦查实,不仅道歉退钱,还应课以相应严厉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乃至屡犯不改的,可考虑吊销其执业资格。如此,方可促使医院重塑医德,真正回归公益本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