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宁抗癌女博士遗愿实现 她的挪威森林已是万亩葱翠

 lhyfsxb8kc6ks9 2016-08-08

济宁抗癌女博士遗愿实现 她的挪威森林已是万亩葱翠

五年来,于娟的母亲舒平精心培育公益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姬生辉 摄

济宁抗癌女博士遗愿实现 她的挪威森林已是万亩葱翠

2011年报道于娟的版面之一。

复旦大学抗癌青年教师、济宁籍姑娘于娟去世已经五年多。临终前她希望能在家乡造一片公益林。五年过去了,在于娟母亲舒平的带领下,被命名为“挪威森林”的公益林在曲阜美丽的九仙山脚下茁壮成长,面积已达近万亩。同时,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截至目前已有近10万名志愿者参与了公益林的共建。

为完成于娟遗愿,母亲深居大山种树

8月4日清晨,夏日的阳光洒向美丽的曲阜九仙山,郁郁葱葱的林木就像一件件流光的绿色霓裳,将一座座山头装扮得摇曳生姿。62岁的舒平是这片树林的缔造者,她的另一个身份并不为人熟知——抗癌女博士于娟的母亲。于娟去世后,她只身来到偏僻的九仙山脚下,几乎将所有的心血和时间都倾注在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

2010年元旦,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于娟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在随后与病魔作斗争的日子里,她在网上发表数十篇日记,分享对人生的感悟。齐鲁晚报曾多次报道于娟的抗癌故事,并连载她的《癌症日记》,优美的文字、坚强的信念,感动了无数人。 2011年3月28日,齐鲁晚报记者随于娟高中母校老师赴上海看望她时,于娟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够回到故乡,那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我要好好睡一觉了。”

“于娟已经走了五年108天,我总感觉女儿就在我身边,默默注视着我。”如今说起女儿,舒平情绪平静,眼睛湿润。她还记得于娟在患病后期时常说,“想在家乡的某个地方,建成一片树林,在绿荫环抱之中长眠。”

2011年4月19日凌晨,于娟离世。痛失爱女的舒平几近崩溃,“甚至一度想要随她而去。”不忍岳母这样哀伤下去,女婿赵斌元建议她从上海回济宁老家,着手完成于娟建公益林的遗愿。2011年秋天,舒平带着家人多方筹集的30多万元回到济宁,将公益林定在曲阜九仙山脚下。

早在2009年,退休的舒平和老伴儿已承包下了九仙山下龙尾庄村的近三万亩山地,并种了几十种树。“于娟上高中时我们一家第一次到这里玩,她开玩笑说,‘退休后要在这里植下一片树林,安度晚年’。”

2011年9月,舒平索性将家安在了九仙山脚下,在一处老年公寓免费提供的房间住下。舒平在这里一住就是五年,倾注了大量心血,把每棵树都当作自己的女儿来呵护。

为造林用光积蓄,无奈买种育苗

对于公益林种什么树,舒平想来想去决定种楷树,“楷树质地坚韧、高大挺拔、生生不息,这与笑对病魔、乐观坚强的于娟何其相似!”2011年9月中旬,她拿出积蓄从陕西宝鸡购买了40万株楷树苗,在龙尾庄热心村民的帮助下,树苗被全部栽到九仙山上。

刚开始少量楷树苗死亡,而后不足一月间死亡树苗飞速增加,最终活下来的不足30%。看着死去的树苗,舒平深感自责和痛心,“我已经没照顾好女儿,为何又没有照料好它们……”

为了让树苗健康成长,舒平更加投入,“每早6点起床,带着午饭上山,为树苗浇水、松土,日头下山了才回住处。”忙碌中,舒平暂时忘却失去女儿的痛苦,收获了安慰和宁静。

当年10月份,于娟曾经就读的济宁一中校友会的几位代表前来看望舒平,并建议为这片树林取一个名字。“于娟在挪威留学时,研究的方向是环保和生物能源,曾经她有个科研项目就与挪威的森林相关。”曾在济宁一中任教的郭伟提议,“于娟一定想过把挪威森林的概念‘搬’回家,这片公益林就叫‘挪威森林’吧。”大家一致赞同。

2012年春节后,已经拿不出更多资金的舒平打算自己育苗。她以便宜的价格买来大量楷树种子,借用山脚下的20多亩田地种下。在她的精心栽培下,一棵棵树苗发芽、长大。

“看着树苗一天天长高,就像看着小时候的于娟慢慢长大。”漫步在育苗基地中,舒平仔细打量着每一棵树苗,不时用手中的剪刀除去附着在上面的杂草。“树苗长到1米半高,便可移植到山上。”除此之外,舒平也会爬到山顶,播撒一些树种。

被于娟精神感动,十万志愿者参与造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