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划日报203: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案例

 houfour 2016-08-08

 


城市规划这个行业到底为什么吸引你


█ 1、会议论文|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思考——刘伯英
微信公众号:众规武汉


摘录:工业遗产保护案例分析


1 欧洲工业遗产保护案例


工业遗产的类型特别多,英国的铁桥峡谷,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象征,是世界上第一例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铁桥峡谷以世界第一个用铸铁结构预制构件建造的桥梁而命名。1709年,在这里发明了焦炭,使得钢铁的产量迅速提高。峡谷里面有一条河,是用水力作为能源,进行工业生产的(图2)。 



图2:英国铁桥峡谷


除了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特别重视工业遗产外,欧洲的其他国家也特别重视工业遗产。在德国,有一系列重工业的遗产进入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德国的弗尔克林根钢铁厂,保留有长达250米的6台高炉,并且一直保持锈迹斑斑的状态,体现出了工业遗产的沧桑感和历史感(图3)。



图3:德国弗尔克林根钢铁厂     


除了工业生产和重工业的工厂遗址以外还有矿山遗址,拉姆斯伯格有色金属矿,厂房建筑有城堡式的、包豪斯风格的,是著名建筑师设计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年代的建筑都保留到现在;措伦二号四号矿井的厂房是按照大学来建的,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图4)。



图4:德国措伦二号四号矿井


工业遗产里有矿山、桥梁、玻璃厂、建材厂、砖瓦厂、盐矿等,从产业门类来说非常丰富,从建筑的艺术价值来看也是非常高的。同时,里面也有很多新的规划思想的体现,如乌托邦的思想、社会改良的社会理想等。因此,工业遗产体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法国的皇家盐矿就是在乌托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建筑设计。(图5)



图5:法国皇家盐矿


国际工业遗产与遗存的再利用,方式方法特别丰富,改造成不同功能的工业遗产有很多。马克西米利安公园所在地区原来是一个煤矿,它现在用洗煤车间做成了儿童公园,洗煤车间装饰成大象,做的非常卡通(图6)。



图6:马克西米利安公园                


位于意大利的都灵菲亚特汽车厂,原来厂区的规模很大,现在变成了会议中心,商场,酒店,博物馆,会所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图7)。通过建筑师的想象力,工业建筑的改造没有界限和限制,可以改造成任何具有其他功能的建筑。



图7:都灵菲亚特汽车厂


2 亚洲工业遗产保护案例


在亚洲,日本是最重视工业遗产的国家之一,现在已有三项以工业遗产为主的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石见银山2012年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它除了保留着非常完整的银矿,还保留着银矿开采的巷道,矿工拜的佛像、寺院、庙宇,运输的道路、港口、码头,以及因矿而生的市镇(图8)。



图8:日本石见银山


日本的富冈制丝厂2014年成功申报世界遗产,虽然不是日本第一个制丝厂,但是这个制丝厂现在保留的非常完整。


1872年,富冈制丝厂从法国进口机械设备,并且由法国的技师帮助建设,指导生产。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日本开始使用自己国产的设备,已经不再使用法国进口的设备。由于技术不断进步,即使设备更新了,仍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这就是工业生产的特点。


并不是更新了的设备就没有价值了,就应该拆掉。富冈制丝厂的建筑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厂房是砖混结构带混凝土构造柱,木屋架,外廊是铸铁结构,体现了日本传统的木结构向现代建筑的过渡(图9)。



图9:日本富冈制丝厂


明治日本工业革命遗产——九州·山口地区是2015年申报成功的,这个世界遗产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韩国政府和中国政府都提出了抗议。


因为这里面包括八幡铁厂和三菱重工,是二战时期日本生产枪炮和军舰的工厂。三菱重工的船坞不是当初的船坞,不断地改,扩大,舰船规模越来越大,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最终还是把它列进了世界文化遗产。


端岛煤矿当时有大量的韩国劳工在此工作,在面积不大的岛上,有5000多人一起工作,人口密度相当高;因为煤矿工人的工作非常危险,他们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


虽然从图片上看,这里就是大量的废墟,没有一个完整的建筑,但它仍然是工业遗产(图10)。



图10:九州·山口地区


日本还有很多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成功案例。如横滨码头旧仓库区,它现在改造成为一个商场,保护的意识非常强,外面一个广告都没有,建筑立面非常干净,整洁,码头的地面还保留至今,原汁原味。在改造和利用的过程中非常克制,不做更多的改造,不做更多的加法(图11)。



图11:横滨赤练瓦仓库


仓敷常春藤广场酒店是由纺织厂改造的酒店,它加固厂房的构件变成了特殊的装饰,结构加固变成了艺术的表现(图12)。



图12:仓敷常春藤广场酒店


3 美国工业遗产保护案例


美国在工业遗产保护上跟欧洲不太一样,它有自己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如美国国家公园。


美国旧金山码头的仓库区改造成了博物馆,这个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也很普通,但被保留下来(图13)。



图13:旧金山码头仓库区       


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在美国做的比较早,比较突出,它注重的是资源再利用。而在欧洲更多的是注重保护遗产,因为工业革命是从欧洲英国那边兴起来的。但是美国没有这样的历史负担,做的比较轻松,他们更多的是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来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再利用,如旧金山利用码头的旧建筑改造成商业步行街(图14)。



图14:旧金山码头旧建筑改造


4 发展中国家工业遗产保护案例


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如墨西哥蒙特雷市芬达多拉国家公园钢铁博物馆。这是由高炉改造成的钢铁博物馆,这个钢铁博物馆不是原来锈迹斑斑的状态,而是涂了防锈防腐涂料,做的比较沉稳,与锈迹斑斑的构筑物融合在一起(图15)。


整体改造的做法比较克制,这对今后工业建筑、工业构筑物和大型设施设备的保护和利用带来很多启发。



图15:墨西哥蒙特雷市芬达多拉国家公园钢铁博物馆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 2、上海启动四大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微信公众号:城市更新


上海四大城市更新行动的示范项目,采用“12 X”的弹性管理方式选取与推进。目前已确定了12个典型性、创新性、公众性与实施性均比较突出的项目,作为今年的示范重点。在此过程中,可以增补示范项目,纳入 “X”类。



在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开发强度双控背景下,上海通过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逆生长”。5月19日召开的上海2016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研讨会暨“行走上海”品牌发布会上,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宣布:


将用三年时间,实施上海有机更新“共享社区计划、创新园区计划、魅力风貌计划、休闲网络计划”四大行动计划,示范项目的选取与推进采用“12 X”弹性管理方式。



2015年5月,上海市政府颁布施行了《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围绕社区建设、风貌保护、功能提升、设施完善等方面,全市确定了17个城市更新试点。


今年的城市更新,贯彻了“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海实际,将“有机更新”进一步渗透至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和城市治理中。突出以人为本和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的转变,针对城市功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风貌、生态环境、慢行系统、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了“缺什么”。关注公共参与,通过需求紧迫度、实施主体积极性、实施难易度方面的考量,明确了“补什么”。


据上海市规土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上海将创新规土政策,制定风貌区的空间开发权转移(TDR)等城市更新中的规划土地政策,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共同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着力强化土地出让调节机制,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先确保公共要素的落地,使每一块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成为城市治理的过程。


经过梳理,今年上海将针对“社区生活,创新创业,历史传承,休闲空间”等四个市民关注焦点和城市发展的主要短板,开展“共享社区计划、创新园区计划、魅力风貌计划、休闲网络计划”的四大更新行动计划。


共享社区计划,是聚焦居民日常“衣、食、住、行”,构建15分钟社区宜居生活圈。通过优化居住、就业的土地利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梳理公共开放空间,营造可达性强、服务匹配、功能复合、开放安全的宜居社区,提高社区生活的品质。并以广泛的公众参与为基础,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创新园区计划,是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传统产业园区的整体转型,以及在建成区域内嵌入创新空间,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充分发掘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创新之城;


魅力风貌计划,是聚焦上海历史传承的“多元丰富性、拓展抢救性、适用提升性、协调精致化、深度人文化”的内容,梳理、抢救一批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里弄街区、公共建筑、产业遗存、风貌道路。赋予历史街区新的活力和功能,提升城市文化价值和内涵品质,守住上海乡愁,凸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一座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


休闲网络计划,是聚焦健康有机的生活方式需求,倡导慢行交通,营造舒适可达、密度适宜的慢行空间,打造有健康而充满活力的生活环境。通过贯通黄浦江、苏州河等市区级滨水步道及绿道,理顺社区慢行网络,改造万体馆等市级地区级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创造更多健身的休闲场所,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四大城市更新行动的示范项目,采用“12 X”的弹性管理方式选取与推进。目前已确定了12个典型性、创新性、公众性与实施性均比较突出的项目,作为今年的示范重点。在此过程中,可以增补示范项目,纳入 “X”类。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 3、同衡城市研究|不用打开你家小区围墙,也可以实现小街区的好处
微信公众号:市政厅


小街区真的还不错哦,好在可以让我步行去打酱油,安全地行走,甚至主要道路被堵的时候,可以另辟蹊径,全身而退。



摘录:街区与居民出行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1、居民居住街区越小,步行率越高。


好了,到了调查问卷时间。本次考察利用2013年北京居民出行调查及满意度调查问卷,有效样本3853个。


将调查问卷中的交通方式与样本居民所在街区大小做交叉分析,得到表2:



结果非常明显:选择步行的居民,所居住的街区尺度远小于其他通勤方式的居民。其他三种通勤方式,似乎并不对应街区的大小。


2、居民所居住街区越小,交通出行的满意度越高。


我们用交通满意度(包括通勤、生活和商务出行三方面)、安全性和区域认同感三个指标,与街区大小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也非常明显。



街区大小与交通满意度的三个分指标显著相关,且呈微弱负相关。这说明:街区越小,交通出行的满意度越高。


同时,通过问卷也分析了居民所居住街区的尺度与居民对服务设施方便性、安全性、建成环境舒适性、人文环境舒适性等的关系,发现尺度影响并不显著,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街区尺度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否仅限于交通出行方面?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居民日常生活范围内(一公里生活圈)的街区尺度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


3、居民一公里生活圈内的街区尺度越小,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越高。



可以看到,此时街区大小与服务设施方便性、安全性、建成环境舒适性、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都呈负相关。这说明,居民生活圈内的街区尺度越小,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越高。


因为街区尺度减小时,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便利,城市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增多,在鼓励了步行出行的同时,也变相增加了居民在街头的交流机会,从而影响街区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时也由于增进亲切感使得居民安全感加强。这契合了雅各布斯的论述。


以上发现也说明,只考虑单个街区的尺度控制,取得的效果是微弱的,还需要将周边街区一同纳入规划之中。


摘录:结语


经过统计,北京的街区平均街区尺度在300m以上,平均住区尺度在280m以上,都处于比较大的水平。而从空间分布来看,有很明显的沿“中心—边缘”而增大的趋势。


这些大尺度的街区、宽大的马路、断头路不仅给人们出行造成了绕路、过马路难、步行危险度高等出行问题,也是北京交通环路、支路不均衡的罪魁祸首。例如5月20日北五环因货车侧翻,造成全城1/4道路大堵车,就充分说明例了北京交通对环路依赖过高,道路的脆弱性与极差的可达性在这时候便充分体现了出来。


细观北京的空间形态,封闭的大学、公园、景点等形成了一部分超大型的街区。


而住区对街区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本身就很大的住区直接形成超大街区,另外一种则是多个空间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小区组成的超大街区。


第一种情况在法律上、实操中都很难实施“小区开放”,而第二种情况则比较容易实施,涉及的法律政策问题也较少。


通过空间句法来模拟西二环到西四环之间,各小区间道路打通前后的交通情况,结论非常积极。打通后,区域与北京整体的路网道路可达性提高,环路依懒性降低,整体路网的均衡性有所提升。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小街区在鼓励步行、居民对其出行满意度上也有更加正面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