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1455)崂山明霞洞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6-08-08

祖国风光(1455)崂山明霞洞

崂山明霞洞石刻

明霞洞位于崂山东部,在上清宫之北的玄武峰近山巅处。明霞洞系一天然巨石而成,洞口高约2米,洞内高于人立,面积约10平方米,洞额为邱处机镌"大安辛未"(1211年)。

崂山明霞洞石刻

门口对联,篆体石刻:得天独厚,得地独精

崂山明霞洞石刻

明霞洞位于上清宫北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内高于人立,面积约10平方米。金大定年间,将此洞修建成庙宇,故《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1162年)。"清康熙年间该洞遭雷雨,大半塌陷土中,仅见邱处机于大安三年(1211年)题刻之"明霞洞"三字。

崂山明霞洞石刻

丘处机题"明霞洞"三字已陷入地面,尚见霞洞二字。

崂山明霞洞石刻

"天半朱霞"四字,也有人念作"霞朱半天",总之,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朝霞映红了半边天。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站在这里看天,只能看到一半天,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五彩云霞映红层峦群峰,景色异常壮美。这一景观被列入"崂山著名十二景",称"明霞散绮"。刻石为国民党元老邵元冲所题。

崂山明霞洞石刻

“天池清波”,海城陈亚兴于民国22年题。明霞洞后玄武峰上有数个石坑,多常年存水,有称小天池。


崂山明霞洞石刻

篆体石刻“云窟”,题者不详。阳刻,非常精美。

崂山明霞洞石刻

明代陈沂题记。陈沂和即墨蓝田于1533年(嘉靖十二年,癸巳年)来过明霞洞。

崂山明霞洞石刻

“嘉靖癸巳秋九月二十六日,与蓝侍御田同来。参政陈沂书并题”

崂山明霞洞石刻

陈沂明霞洞题诗  据明代陈沂《鳌山记》载,他曾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游崂山时,在明霞洞题诗一首。史志上均称,该诗已陷到地下去了,其实是一大谬误。

崂山明霞洞石刻

诗为:
  明霞一峰千仞青,
  众山为堵前为屏。
  云雾挥开上绝壁,
  乾坤坐见浮沧溟。
  古来好事亦无迹,
  此地栖仙应有灵。
  岩扉夜闭洞中卧,
  石溜静滴声泠泠。

有个别字已模糊不清,可能有误。

崂山明霞洞石刻

由明霞洞循径北上为玄真洞。洞在接近山巅的峭壁下,洞口向南,洞呈椭圆形,高约2米,洞壁光洁,传为张三丰修真处。洞口镌"重建玄□真吸将乌兔口中吞"数字,笔力遒劲,古拙,亦传为张三丰手笔。洞外东岩下另有小洞,口西向,名"三丰洞"。清末翰林庄陔兰诗曰:"陡绝玄真窟,盘崖一径行。下云鸡抱卵,出海蚌还珠。中有光明镜,常悬日月符。三丰留口诀,玉兔养金乌。"

崂山明霞洞石刻

崂山明霞洞石刻

“三丰洞”,洞口左侧有武举周鲁的题诗。

崂山明霞洞石刻

周鲁在崂山共题诗两首,这是其中之一。查遍网络及史志,都有一个大错误,把最后一句写成了“万山环翠雾中围”,对照石刻才知是“万山环翠画中围”。一字之别,意思差大了!

崂山明霞洞石刻

崂山明霞洞石刻

题刻“乾坤门”

崂山明霞洞石刻

崂山明霞洞石刻

篆体题刻“北泉与石亭同来”,北泉就是蓝田,石亭是陈沂。

崂山明霞洞石刻

明霞洞里的“玉液泉”。此泉为崂山名泉之一,天旱不涸,水质清甜,更兼之冬温夏凉,令人惊叹。

崂山明霞洞石刻

篆体石刻:“入圣超凡”。明霞洞西侧的斗姆宫遗址门楣上有一精美古石刻(现在是观音殿院门上方石刻门匾),上刻四个篆字:“入圣超凡”,具体年代不详,但根据石料风化程度和在古建筑的位置判断,是最初修建观音殿的遗留物,有400年以上历史。此石刻字体娟秀,刻工精细,是崂山石刻的上品。

崂山明霞洞石刻

崂山明霞洞石刻

这片石刻是崂山全真道金山派道士孙紫阳(玄清)修真记,将另文说明。

崂山明霞洞石刻

崂山明霞洞石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