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桥说变(游记)

 卖炭翁的舍得斋 2016-08-08

虹 桥 说 变

南方诸省多的是有栏杆有顶盖的风雨桥但婺源的彩虹桥声名遐迩,没到过婺源的绝大多数人会把它当成婺源象征也许难得说出其他标志。从卧龙谷出来返回清华镇当然得去看看彩虹桥。汽车拐进小道奔向溪边,黄老板告诉:“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唱“小小竹排江中游”潘冬子乘竹排的场景就在这里拍的。”清澈的溪流静静流淌有几位大嫂正在洗濯衣衫让我再见了久违的棒槌,一叶竹排在装载货物正好成为摄影陪衬。转个弯才见到那沐浴八百载风雨见证自宋以来江山变易的廊桥,它正在大修据说连桥面都拆了,穿深灰色制服的保安以“建设工地,谢绝旅游”为由不许我们近前,我说“是远道来的”他毫不通融:“来这里的全都是远道,家门口的谁来?”没办法,只好远远地拍张照片弥补未能登临的遗憾。

第二天早上去江岭经过婺水见桥体很是漂亮,问黄老板这桥叫什么名字他说也叫彩虹桥,我觉得婺源人这招很是聪明:“旧彩虹收钱建新彩虹,建造摩登漂亮新彩虹的同时修旧如旧留住旧彩虹,虽说是此彩虹非比彩虹但各司其职:旧彩虹继续赚钱新彩虹承载交通。”婺源以“最美的乡村”著称,其县城可溯源至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始称弦高又名蚺城,后以此地出生的先贤朱熹别号冠名曰紫阳,山环水绕街宽道阔车龙马水霓虹闪烁一派繁华景象,但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座经过了天翻地覆变化的新兴城市。

泱泱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史名城可谓多矣,但仅存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其中山西平遥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这些地方皆因善待了祖宗遗泽才有如今天天送来大把银子的万千游客。我去过平遥,那方方正正周长六公里多的城墙上垛口三千敌楼七十二座暗合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之数,城内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星布着当年赫然华夏的票号、镖局、作坊都谓之为博物馆,那年月进一处就得花十三元钱现在不知道涨了多少。也去过丽江,那不筑城墙的四方城内商家民居顺着三条水道曲曲弯弯,但无论怎么走错了只要按照水流的方向就能走出来,那里家家户户满院落的奇花异草整洁清静端的风情万种让人流连忘返,住的那家旅馆居然是全木结构的明代建筑,外貌古色古香但房间内设施相当时尚令我诧异不已。

我的家乡也很美而且文化渊源厚重,我读高小和初中的地方叫小淹(我们把“淹”字读成yuan)依山傍水风景幽雅,清道光十年授两江总督的陶澍就出生於兹,那官厅建造得巍峨轩昂,官厅上首有七级浮屠和三棵三个大人手牵手才能抱拢的柏树居然一样数十米高一样不枝不蔓笔直笔直地直插云天人称“三炷香”,资江对岸有具名“印心石屋”的茶亭,茶亭前方有一大悬崖有头有尾酷肖乌龟当然谓之乌龟岩,小淹镇临江长长一条街,靠江水的这一面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那地方几乎没有任何工业也就没有污染,天蓝云白水秀山青,每当朝阳升起或晚霞初布,云层似乎镶上了金边分外美丽。四九年后官厅自然成了胜利果实但作为“粮仓”得到了保护,但那些用词古怪的大红金字匾额没有用处,被赏给我们学校当厕所和浴室的挡板,多少年以后粮仓进步了官厅变成校舍,也许就什么也难得留下了。随着大环境的与时俱进小淹也在日新月异,青石板街道吊脚楼被扫荡殆尽,印心石屋老茶亭被砸个粉碎,直插云天三炷香被砍掉用于大办钢铁,小淹变成了水泥砖头堆砌再也没有半点自己的韵味。如果那些有讲究的老东西能够当成历史遗产传承下来,兴许我们的小淹也会招引游客赚来大把银子,唉!

当然,人们总不能死抱着古老破旧而不求进取,当年的平遥也一样差一点被推倒城墙扩宽道路毁掉旧貌建造新颜,幸亏被一学者发现立即上报而案惊中央,平遥才逃脱灾难得以存留:城墙内一律原汁原味,城墙外规划建设,这才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它并没有阻碍幸福生活的建设反而为山西打造了一张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名片。

我们能不能给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后的子子孙孙留点值得称之为遗产的物件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