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池塘里的那些事儿(48)

 昵称29757931 2016-08-09

源头截污(1)

池塘水质管理的本质是“鱼虾生活污水处理”。因此,尽可能减少源头污染是池塘水质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源头污染包括池塘底质污染、水源污染以及无效饲料污染。

池塘底质改良与修复。

池塘底质对水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将池塘比喻为一个茶壶,土壤就是茶叶。只有好的茶叶,才有可能泡出好的茶水。不同属性的土壤,也就基本上决定了水质的属性。

除非遇上极端土壤(如酸性硫酸盐土壤或盐碱地),一般情况下很少刻意对池塘土壤进行改良。但是,应该根据池塘土壤环境条件要求进行定向修复。例如,池塘底部土壤偏瘦,在干塘处理时避免将有机物质清洗干净,如果土层太浅,就应该合理保留。

根据前人的研究,比较高产的池塘土壤的一些参数为:

质地:壤土

深度:15~20厘米

有机质:1.5~2.5%

钙离子:200~300毫克/升

pH:7.5~8.5

硫不能大于0.75%

池塘底部土壤的养殖后的修复主要是氧化——即干塘晒塘。尤其是高产池塘或对虾池塘,根据上面土壤指标,合理使用碳酸钙(不能用石灰)。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表层15~20厘米的塘泥翻耕、破碎,彻底氧化。

如果休耕时间长,还应该在池塘中开挖大约40~50厘米深,宽度根据土壤质地而定,只要边沿不崩溃即可。排(抽)干水,提高土壤干燥深度,促进矿物和氨氮氧化,当土壤完全干燥后,沟里再进水湿润土壤,两三天后再抽干,如此重复,可最大程度去除土壤中的氨氮。

池塘底部修复最关键的目的是调整pH、氧化矿物(清除氧债)和消除氨氮。以免将上一造的污染物遗留到下一造,形成连作障碍,导致“新塘旺三年”的后果。

回水前将沟填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