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说,SaaS相当于把原来买企业服务软件的方式变成租赁,其实这是最核心的一个东西——降低企业使用企业软件的成本。“原来用一个企业软件,成本非常高。我经常和SaaS人员出去跑客户,他们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这个软件能替代你一个员工,一个员工六千,这个软件一个月一千卖给你。老板很开心,节省一个人力,还省了五千块钱。所以出现SaaS软件的根本原因,就是租赁这个方式。” 卢山是复星昆仲资本投资董事,主要负责企业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投资,主导参与了红圈营销、小微律政、众盟科技、博车网等2B领域项目投资。他坚持认为:SaaS在中小企业端的机会仍然很多。 SaaS缘何兴起 这些年,对于中国互联网玩家来说,“跟着美国的节奏就是正确的”。国外投资者热衷投资的领域,在国内也一样是最先火起来的。 数据显示,CRM(即客户关系管理)领域和协同OA(即自动化办公)领域在国外做的比较好,同时这个领域在国内也比较火。CRM先发展起来是因为它跟企业的营收直接相关,同时这也是企业主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在国内这个领域估值超过10亿人民币的大概有4、5家公司。大家熟知的销售易、红圈营销、纷享逍客是移动CRM领域的几家典型的厂商。 细分领域之下的各CRM厂商各有各的绝活,红圈营销已上新三版;SFA起家的销售易完成C轮融资后布局PaaS平台;腾讯注资的EC营客通与QQ互通,是电销领域不可小觑的一支劲旅……CRM领域获得资本关注的已有数十家,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协同OA。特别是在快消、零售、服务等众多行业都涉及到的外勤领域,以外勤365为代表的外勤CRM厂商,已经把这个领域吃的很深。在海外的CRM领域,Salesforce公司则是这一领域的明星。 “当然,中国的企业SaaS,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我觉得企业协同单独不容易做,尤其是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因为中国人和海外不同,自己的交际圈中“同事”和“朋友”概念是经常混淆的,很多企业就算用了钉钉,同事之间交流还是以微信群和QQ群为主,这也是为什么说腾讯已有的业务资源对其产品“微信企业号”帮助很大。因为这个道理,中国出现独立的slack之类公司的挑战比较大”。复星昆仲投资副总监刘思齐说。 孙达飞是三行资本的创始人,他最近要求公司的全员使用钉钉(一个移动办公软件),他觉得钉钉在协同软件里算是出类拔萃,用起来十分顺手,可以实时解决“报销、请假,以及日常审批等一些很小的痛点”。看上去是用户的“小痛点”,但解决的却是有关效率的“大问题”。 两个月前,这款叫钉钉的软件把擂台打到了深圳腾讯总部附近的地铁站,打出了后来被马云认为很“low”的广告:“钉钉群的蒋总是真的,钉钉上只有工作。”“XX群的‘蒋总’是真的吗?工作生活混淆。”而“XX群”字眼的背景色,就是微信的绿色。钉钉所说的,是武汉某私企一位女会计被所谓“董事长”拉进一个新建的微信群,群内6人自称都是“公司老总”,结果女会计被骗后,将公司85万公款汇给诈骗团伙。 对于钉钉广告的打法,不少人质疑甚或不耻。 这场口水战也引来马云的批评,他在阿里巴巴合伙人群里说:“钉钉那个广告实在太low了像jd做的广告,我已经正式向马化腾和腾讯公司道歉!”而且马云还说了一句:“看来市场预算太多才会造成这样的事。” 有意思的是,在马云的这几句训话中,以同样含沙射影的方式讽刺了京东(jd)。之后这个产品团队把马云的批评截屏后公诸于众,加上一封写给腾讯和马云看的道歉信,似乎“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互联网圈的热点,其传播效果,胜过了在地铁站、Uber平台上或明或暗叫板微信的所有广告。 微信正是腾讯的拳头产品。 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一款叫做“来往”的App,挑战微信。这是一款移动好友互动平台,也是阿里集团成立网络通讯事业部后,首个对外正式亮相的集团核心级项目。 马云不仅以花名“风清扬”入驻来往,还邀请各路明星入驻来往,据说还曾亲自为来往站台:每个阿里人在当年11月底前必须拉来100个用户,没有100个用户就没有当年的年终奖。但是由于非工作社交领域已经被微信、陌陌等攻城掠地,阿里之前的产品“来往”并没有取得很好的进展。 塞翁失马。挫败的来往团队随后调查发现,关于工作领域的社交软件还没有一款大众熟知的产品。于是,“来往”创始成员陈航,带领团队另起炉灶,蛰伏一年半,打造出一款叫钉钉的企业社交产品。而这款产品,总结了做“来往”时的经验,不断打磨,最终被称为阿里巴巴全集团,甚至是阿里投资的所有阿里系项目里,与腾讯类似产品差距最小的一次。 如今,阿里钉钉上线一年多,企业和组织用户数已超150万家,成为一款现象级的SaaS产品。钉钉的数据云图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钉钉服务的150万家企业用户,分布在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横跨IT、游戏、互联网、医疗、教育、制造业等上百个行业,不乏复兴集团、优酷土豆、统一、汽车之家、分众传媒、普华永道等中国大型企业。 除了阿里系在钉钉推广时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外,钉钉在产品功能上快速满足企业用户最急迫的痛点,并迅速迭代新版本的能力,也是钉钉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驱动因素 谈及SaaS行业的驱动因素,卢山认为一是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网络的成熟。“这个其实就是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就没有办法,如果没有网络,没有云的话,何谈SaaS。用网络连接到云端的服务器来实现以前替代本地功能的软件服务,这是比较基础的东西。中国也一样,前段时间小马哥(马化腾)说腾讯云要赶超阿里云,阿里云这段时间过得不错,基本上还是说得过去的一个SaaS平台。前几年我们在聊公募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个市场很不好,不成熟,但现在可以看出来,这个市场的格局和稳定市场的局面,相对非常成熟了。 二是低成本。“SaaS软件的成本越来越低,原来是买一套,现在是把软件拆开,按需来卖,有多少人需要多少功能就买多少。过去不行,过去是整体打包,用不了这么多,而且没有那么便宜卖给你”。 三是SaaS软件现在的生存更容易。以前,每次软件升级都要花很长时间,所以每次升级都是非常谨慎的。杀毒软件的历史上,最痛苦的就是升级杀毒软件包,每次都是吓唬你说有一个非常可怕的病毒,如果你不升级估计电脑就挂了,没办法只有花半个小时升级,但现在大家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软件升级方式了。SaaS可以在云端重新部署,对你操作使用一点变化和感觉都没有。 四是高可用性和伸缩性。这两个词比较抽象。对于企业来说,SaaS初期采购成本低,后期按需付费,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决策成本,提升了企业软件的可伸缩性,风险低且更为经济。 五是协同。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的普及,使得客户、员工、合作伙伴间的沟通更为密切高频,多屏方位、实时同步成为迫切需求,而这恰恰是传统软件的痛点。未来已经不局限于我们现在坐在办公室对着屏幕处理事件,你会发现有人拿着笔记本也好,拿着手机也好,拿着iPad也好,各种各样的工具,需要协同在一个网络体系下,信息流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去处理。 最后是企业需求。这点在中国更明显。红利降低促使了中国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只要你不傻,随便找个事做都能赚不少钱,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是高速增长红利期,那个时候每家公司运营成本都蛮高的,比较粗放式的发展,但现在企业的压力很大。” 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在他自己的书中,反复提到了京东能走到今天,其优秀的物流体系是拿一套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累积出来的。之所以能够做到那么高效的仓储和配送,是因为当年刘强东还在中关村工作的时候,就让他的工程师做内部物流配送系统。所以一个企业能达到把低毛利的事情做到规模,未来一定会赚钱,他一定是在内部,向自己的管理和运营要效率,要收入。这也是中国所有企业家未来不可能避免的一件事情。而这也正是SaaS的起点。 BAT不买我怎么办? 近日有消息称,纷享逍客在宣布完成E 轮7000万美元融资之后,立即着手大规模裁员。2012年10月,纷享逍客完成A轮融资,之后从2014年开始进入融资快车道,三年搞定了5轮融资。相比之前纷享逍客每每宣布融资消息时激起的热议,行业对纷享逍客此轮融资消息的反响出奇平淡。 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纷享逍客先后经历了4次战略方向性调整,素有“战略变色龙”之称。从最初效仿Yammer做企业内部交流平台,到以销售管理为核心转型移动CRM,再到D轮之后对标企业微信和阿里钉钉将重心转向企业移动OA协同,直到最近完成E 轮融资之后宣布再次回归销售管理,专注CRM和分销管理,做PaaS。 自去年高调进入OA协同领域,不久前又宣布回归销售管理领域,重拾CRM,时隔仅一年。究其原因是因为纷享逍客切入协同OA之后在与阿里、腾讯的正面交锋中的确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纷享逍客曾喊出“成为2B领域BAT”时的豪情也已不再。其CEO罗旭也曾表示,面对钉钉和企业微信,纷享逍客杀入红海只得通过免费的方式来获客。 对于现状,刘思齐曾在几个月前公开分析说,“2014年底之前,国内互联网创业几乎95%是2C项目,从2015年开始,2B项目越来越多,企业SaaS服务在这里面是最受资本推崇的,纷享逍客、红圈营销等等都有了不俗的业务、融资战绩,现在BAT三家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企业SaaS云平台了,当然钉钉是走在最前面的。” 中国的互联网界,BAT是绝对的巨头。有段子戏称,创业者最担心的往往是“BAT抄我怎么办?”甚至是“BAT不买我怎么办?”人们还戏称,现如今SaaS领域的创业者在投资人那里已然是比不上网红和直播吃香了。 刘思齐说,“我个人认为,国内企业SaaS,并不一定会完全为BAT所控制,理由是BAT传统业务都是2C的,他们已有业务对企业SaaS的帮助有限(微信企业号作用大一些),而且企业SaaS的专业性较高,也有不少行业垂直、定制等要求。” 在《中国经济信息》第15期的报道中,三行资本创始人孙达飞认为中小企业存在高死亡率的陷阱,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平均周期只有两到五年,而在美国却有四十年。“面对中小企业你不可能收很高的费用,你的公司辛辛苦苦做一年,刚刚有点起色,大部分客户就流失了,再重新来一把,这个压力非常大。”如果有哪家做SaaS的公司它的目标客户是中小企业,那么“大家想想会是什么格局”。显然,孙达飞并不看好为中小企业做服务软件这事儿。 复星昆仲资本的卢山却觉得“中国的中小企业还是有机会的”。这大概也是投资的真正奥妙所在。如果所有投资人的判断都完全一致,投资这个行当大概会变得竞争异常激烈以至于了无生趣。 “我跑过很多客户,其实他们不像我们想的那么落后,不知道如何操作软件管理好公司,或者认为这些软件没太大用。其实现在即使是非常传统的零售行业的企业主也不是这么认为的,原因是什么?要感谢2C端的移动互联网。”卢山表示。 孙达飞说,中国移动端的普及程度比美国要更好,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使用SaaS软件。 卢山提到一件事,足以佐证以上这个判断。他讲到,银行营业厅的保洁是外包的,有次他跟外包公司的老板聊天,问这个老板怎么看企业信息化。这老板说PC(电脑)他玩不转,也不懂,但手机上的各种功能他玩得挺溜的,比如微信抢红包。所以这个老板说,“如果我能够通过我的手机管理我的员工,我会觉得这事我能接受得了,我也用得好。” 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SaaS行业的机会。如今,你可以看到街面上的许多饭馆前面,来自于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平台的送餐小哥每人一辆电动车,而他们可能来自全国的三四线城市。相同点是:他们用某种软件抢单配送,全部使用熟练。 因为中小企业定制化需求较弱,像上面提到的保洁公司并不需要一个特别不同的软件,你只要给他一个满足现有需求的软件他就能用得挺好,“这点很好,而大的B端就要求必须给它做定制化。” 此外,中小企业相对决策很快,而大企业的决策周期、回款周期则相对要慢很多。“一个做SaaS的小公司,进入一个大企业集采名单还是挺不容易的,你的注册资本金多少,每年流水是多少都有要求。但对于小B端,或者中型B端,做乙方是很容易的,因为老板和最终决策人你是能够触碰到的。比如约见那个保洁公司的老板,绝对不会像见中石油老板那么难。” 卢山进一步解释说,“中国移动的账期大概是七到八个月,中国联通账期大概是1.5年,这种账期我不知道小B端谁能扛得住,不是这两家公司缺钱,也不是不愿意付钱,而是流程太慢”。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中小企业作为服务群体,仍有很大机会的原因。 谁是最合适的创业者 谁能成为SaaS领域更合适的那一个创业者?“最好是干过的;做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管理痛点、盲点有切身体会;具备管理大团队的潜力;有销售背景。”卢山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给出了答案。 对于具备管理大团队的潜力这一点,卢山解释说“我们看中国也好,看美国也好,发展不错的企业服务,SaaS类公司团队规模都没有小于500人的,我们看很多2C小而美的公司都没有超过300人,但是做企业服务基本上要超过这个数。” 融资时拿美元还是拿人民币?这是个问题。因为所有公司的投资人都希望未来能够IPO上市,创业者都希望上市实现个人价值和财务自由,但美国2B市场上市有隐形门槛。由此卢山也对创业者提出了融资建议,他说,从拿第一笔资金到七年以后,如果你的营收和利润做不到2亿美金或者10亿人民币,不能实现上市,融资时就千万不要拿美元,因为你去不了美国。因为如果你有不错的利润,你在国内有可能就能实现IPO了。 卢山提醒大家,在美国曾经出现了很多独角兽的公司,不幸的是今年很多独角兽夭折了,这和美国市场里面之前资本过热的有关系,也有一些是因为公司财务增长速度和财报远不及预期。不像中国的一级市场,明显感觉这个公司已经不对了,但它的估值还可以往上涨。 |
|
来自: mrjiangkai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