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訞唁 2016-08-09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文件,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条路子”纳入基层党建“五个一”行动以及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15年全市1835个村和农村社区(合并前数据,下同)总收入5.56亿元,比2013年增长33.65%。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261个,占总村数的68.72%,比2013年增加599个。
  一、主要做法
  (一)转思路。首先,在一些产业发展比较集中的村,引导村级组织兴办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探索“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新路子,构建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集体获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阳区长春镇新屋山村集体2015年创办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实现收入5万元以上。其次,对一些无资源、无来源的村,利用屋顶、空坪隙地、荒山荒地开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安化县大福镇文利村通过建设60KW光伏发电站,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彻底摘掉了收入“空白村”帽子。再次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村组公路建设以及农村集中居住、产业扶贫相结合,增加集体资产,拓展增收渠道。沅江市草尾镇新安村利用村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试点机会,兴建幼儿园、茶楼、会堂各1所及门面11间,通过公开发包,每年增加收入21.2万元。(二)优班子。先是严格选。把选好“一个支书”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市共选拔500多名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次是注重引。将目光投向外出务工经商能人,积极鼓励引导回村任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沅江市胭脂湖街道胭脂湖村现任村支部书记郭智华在外务工20余年,懂技术、会管理,被推选为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大干新农村建设,村已成为街道三大经济发展重点村之一。再是抓培训。市里每年对全市所有村干部进行一次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分批组织村干部到省内外集体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素养和能力。(三)挖潜力。一是盘活资产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村部等固定资产和土地、山林、水面、矿产等自然资源,通过拍卖、招租、自主创业、联合经营等方式增加收入。安化县村级组织租赁闲置学校622所、村部440栋,出租门面50间,发包水面7万亩,每年可创收680万元。二是投资理财增收。部分现金资产积累较多的村,购买银行高利率储蓄、理财产品、债券、基金,或者投资入股企业,实现保值增值,获取投资收益。三是发展物业经济。城中村、城郊村利用交通地理优势,盘活资产,兴建、购置门店、住宅等房产,增加集体收入。安化县东坪镇泥埠桥村引进资金100多万元,将村里旧办公楼、礼堂改建成商业门面出租,村里每年收取租金15万元。四是兴办经济实体。积极兴办种植养殖、加工服务、商贸仓储、旅游服务等经济实体,获取经营收益,增加集体收入。安化县江南镇庆阳村依托茶马古道景区公路纵穿全村的有利区位,开发旅游资源,创办农家乐,2015年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四)强监管。一是创新村级治理机制。打破原有村支“两委”治理格局,建立村党支部领导,村民议事会协商,村民监督委员会监察,村民委员会执行“四位一体”的村级治理新机制,优化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民主决策水平,确保村集体经济不受损失。2015年全市1835个村(社)杜绝不合理开支198万元。二是实行村账乡(镇)代理制度。在坚持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民主监督权“四权”不变的基础上,按照村民自愿、依法委托的原则,实行钱、账分离的农村财务和资金双代理制度,强化村级财务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村级事务管理民主化,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三是完善科学用财体系。完善并落实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各项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控制非生产性开支,资金都集中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上。大通湖区明确规定村级集体收入除按政策上缴国有土地收益金外,其余全部用于村级发展生产、化解债务等。
  二、对策思考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激发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活力,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了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20年我市要全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达标,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需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创新思维,补齐短板,精准施策。(一)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把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大政策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力度,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项目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便利和优惠,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基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启动补助、项目贷款贴息、信用担保、进步奖励;各相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复垦、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中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优先支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建设,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要明确乡镇的主体责任,不但要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市县乡(镇)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还要纳入县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压紧责任,形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强大推动力。(二)进一步突出班子建设。要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重点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真正把那些政治觉悟高、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能人选进班子;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参观交流等形式,加强村干部思想观念、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本领;要探索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贡献较大且成效显著的村干部,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与工资报酬、公务员录用、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进一步拓宽发展门路。鼓励、引导村集体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首先,开发利用好集体土地,特别是对“四荒”地,通过垦复、整理、疏浚等措施,提高使用效益。其次,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由村集体领办土地流转合作社,集中连片自主经营或统一对外流转,获得规模效益;第三,利用区位、地域、产业、资金、人脉等优势,发展粮食种植、畜禽水产、花卉苗木、果蔬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物业租赁、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等经济实体,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通过产业带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进一步健全治理体系。努力完善“四位一体”治理机制,不断推进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防范经营风险。严格落实民主管理监督制度,保障集体成员对“三资”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认真执行村集体财务开支审批、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财务公开、资产资源管理等制度,对私自低价处置和发包的,进行严肃查处。
  (调查组成员:陈瑶曹胜平周跃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