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不建议大家买假货

 易良义 2016-08-09


如果你是假的 - 王菲 - 寓言
- 00:41 / 03:59


再逼真的假货也是假的


原创:三公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简介



先说我的态度:我不支持买假货,我自己也不去买假货。买不起高档货,我就用平价产品,然后积极储蓄,积极开源,等经济能力够了再去买种草名牌产品

 

01

 

工作最初的几年,我的购物清单中有很多种草的产品,比如卡地亚蓝气球和LOVE手镯,香奈儿的2.55和leboy,LV的旅行箱,爱马仕的丝巾,第凡内的戒指,maxmare的大衣等等。当年在欧洲买一只全钢的蓝气球(机械表),退税后价格也要3万。对于月入1万的工薪族而言,都要不吃不喝三个多月,对于当时月薪5000元、尚没有找到开源渠道的我而言,这笔支出我承受不了。


喜欢归喜欢,买不起的时候,我放在心里默默的喜欢。而且我一直坚信,我如果有本事,自然会有一天可以不费力的把她们带回家。

 

我从未想过透支信用卡来实现提前享用奢侈品的生活。因为我清楚“透支消费”会让女人上瘾,看起来每月几百元的最低还款可以撬动其几万元的额度,帮助自己买入心仪的商品,但这种“提前享用”最终会被“利滚利”彻底压垮。

 

我也没有想过买假货。在网络上淘一个样子差不多(甚至质地也差不多)但价格不过五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替代品,使用替代品的过程根本无法带来预想中的快乐,假货的存在只会时不时让我担心“被发现、被戳穿”的尴尬

 

我表妹刚入职场一年多时间,最爱买的就是各种原单和A货。市面上什么产品大热,她就立马在淘宝找到几百元的仿品,然后愉快地在朋友圈晒起来。她认为自己每月4000元收入买不起899的小白鞋,更负担不起MK的水桶包,所以去淘宝淘一个100元的小白鞋,再花499买一个MK的假货,有何不可。

 

表妹的逻辑中,仿造得差不多的假货和真货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原因也充分:首先,身边的玩伴未必看得出来,更何况她们大多也是背假货;其次,花更少的钱买差不多样子的东西,本身就是节约。从某个角度来看,她认为这个行为要比在朋友圈发P过的自拍照要有道德得多,至少照片见不得真人曝光,而假货完全可以在太阳底下随意使用。

 

02

 

有个问题:假货不被识别(或者不被戳穿),它就是真货?就能够证明使用者的收入状况和生活品质进入更好的阶级?这或许是我表妹购买假货的心理,但问题,如此虚幻的想法会成真吗?

 

假货就是假货,无论怎么仿真,它依然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背负着道德质疑。


别人的劳动成果随便拿过来,连LOGO都不改,直接copy推向市场,然后标榜这种方式既可以享受美观还可以节约金钱。这种“自夸”除了证明内心对“虚荣”无限的渴求外,还能证明什么?

 

如果说虚荣带来的攀比心刺激年轻人努力工作,积极攒钱去购买真货,那至少还算做了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虚荣带来的攀比心只是让年轻人去购买假货,那么她很可能会形成奇怪的价值观。

 

比如说,她不会努力工作积极储蓄,毕竟购买假货来享受品牌效应的成本太低了;


比如说,她不会尊重知识产权,并且享受廉价抄袭带来的虚幻幸福感,穿用上可以用假货,那是不是其他方面也一样可以用假货,只要不被人识别出来就行;


比如说,她不会明白一个名牌包根本不可能让自己的阶级身份发生改变,也无法证明自己生活的比其他人要好;

 

用假货会带来很多的幻觉,这种幻觉永远不会让当事人学着成长,反而为自己找到很多偷懒借口,不需要奋力拼搏,不需要内外兼修,只需要用少量的金钱就可以修饰出一个自认为漂亮的生活状态,然后让自己觉得满意。


活在P图世界里的人,总有曝光的一天,活在虚幻幸福感里的人,总有幻觉破灭的一天。

 

03

 

买一个假货包包背在身上,终究还是看重名牌包的效应,否则为何不用同样的价钱去购买二线三线的原创产品呢?

 

那么名牌效应体现在什么地方?无非是,使用名牌的人生活品质高,经济收入好;使用名牌的人社会层次跟别人不一样;使用名牌的人要比其他人更加自信。

 

可问题是,这种名牌效应真的这么准确吗?

 

首先,好的身份怎么可能通过一个包包来体现?生活品质的好坏,竞技水平的高低,往往体现在很多层面,真实往往体现在外人看不见的层面。全身名牌的人有可能负债累累,衣着普通的人有可能万贯家财。

 

其次,名牌只能赋予表象上的美感,而无法提升内在涵养。当一个人希望自己跻身上流社会,不仅仅求的是他人的羡慕和崇拜,还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羡慕崇拜可以靠珠光宝气来短暂拥有,但尊重只能依靠人格魅力,后者拿再多的钱也堆砌不来。

 

最后,自信来源于什么?是自身强大的内在产生的命运掌控力,而不是一个包包或者一双鞋。很多年轻人背着名牌包包却依然对未来命运感到恐惧,穿着昂贵的衣服却依然在职场上畏畏缩缩,能力跟不上,再多的品牌也只是累赘。

 

真名牌的效应尚且如此,假名牌只能让这种虚幻的美好更加可笑罢了。

 

04

 

说一点我个人对于名牌的理解。

 

1、我个人不支持用假货。消费是一件视经济状况而定的事情,不同的经济水准消费不同的商品。倘若真心热爱某件单品,以这件单品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开源节流,尽快攒下一笔钱把这个单品买回家。


同理,倘若真的希望自己未来可以有经济实力消费更多更好看的单品,那么从工作的一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理财目标,让自己的经济水平尽快达到更高的消费层次。

 

在我工作头一个5年,除了购买过7650元的卡地亚三色戒外(积攒了好几个月的零花钱),我一直在努力挣钱理财。我很清楚自己的经济能力,有多大的胃口吃多大的饭。进入第二个5年后,随着开源模式的不断拓展,经济状况有很大的提升,这时候我才开始逐步买入早年心水的那些单品。哪怕买名牌,我自己心里都有一个消费底线,开支不能超过月收入的百分之30。

 

2、买假货会给自己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背假货在身上,总会提醒吊胆赝品被识货的人看穿,那么背假货的幸福感在哪里?而且,只要被别人识破一次,未来哪怕自己有能力用真货,也常常会被别人认为是假货。背假货还会严重破坏审美,品味这东西本身就走差异化路线,但日日背假爆款还能指望自己培养出什么品味呢?

 

3、买名牌到底为了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既然名利这东西不过是身外之物,内涵修养又无法从名牌身上获取,那么名牌存在的价值就是质优好用。


人最不能亏待的是身体,贴身的衣服是否舒适透气,外套风衣是否百搭且经典,鞋子是否跟脚且能长久走路,这些都是衡量名牌性价比的要素。买名牌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羡慕的眼光,而是要让自己在舒坦愉悦的状态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真的很难想像自己穿着一身并不舒适的套装,踩着一双并不合脚的鞋子,一边忍受着痛苦,一边还能够把工作处理好。

 

打个比方,倘若我花2万多元买天梦之床,不是因为这套床品是名牌,亦或者我需要天天邀请别人到我家来参观天梦之床,并由此证明“我有钱,我买得起”。真正的原因在于天梦之床的确舒服,可以让我每天8个小时的睡梦时间香甜。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都在床上度过,这么重要的时候怎么能够随意凑合。只要我经济承担得起,我就值得为好的睡眠质量买单。

 

名牌这东西,不是给自己贴金,或者为自己正名。它只是在提供一种服务,一种生活质量的享受。用得好不好,是否对生活质量锦上添花,只有自己最清楚。

 

试问,人人都想嫁给有钱人,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名牌,但得到名牌后的生活真的如想象中那么幸福美满吗?

 

05

 

最后说回我的表妹,其实她完全有能力买一个MK的真品,关键在于她怎么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

 

表妹每月收入4000多元,单位提供食宿,抛开正常开销外,她至少每月可以节约2000元。但工作这一年多的她,一分钱都没有存下来,所有钱都拿来吃喝玩乐,各种淘宝小玩意,各种看电影聚餐,月底能不伸手跟我姨妈姨夫要钱就算谢天谢地。

 

可问题是,表妹即便如此吃喝玩乐,也并没有体会到真正高质量的娱乐休闲。

 

我给她算过一笔账:

 

如果每月减少一些无意义的聚餐和看电影,少买两三件一两百块的假货,那么每月至少可以节省1500元,半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节省9000元,一年就是18000元,年底单位还有5000元的奖金,那么手头至少可以积攒下23000元。

 

国内买名牌不划算,那么她完全可以考虑在淡季的时候凑假期去日韩玩一圈,淡季旅行费用4000左右,在日本和韩国购买MK甚至同类型品牌的包也就是2000多元左右的价格,如果在奥莱买,价格也就是1500元左右。除此之外,护肤品、美妆品、日常用品也可以顺带一起买了,1万元的预算足够。

 

每年稍微控制开支,给自己积攒1万元的旅行经费,坚持三五年,哪怕最终自己的钱都花在的旅行和消费上,至少这样“拓展视野、提高格局”的消费要远远比窝在家里各种淘宝卖假货然后订外卖的“吃喝玩乐”,有价值有意义的多吧。

 

我个人非常理解表妹她们对于吃喝玩乐的追求,储蓄是对未来的一种保障,但并不是强迫所有的人都这么做。但是我觉得,吃喝玩乐的背后也有着不一样的价值,在有限生命中,利用有限的资金,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娱乐应该是上选。


PS:今天是七夕情人节,祝愿所有阅读文章的有情人天天开心,也祝愿写文章的我和读文章的单身兄弟姐妹们都可以躲开今天满满的恶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