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户”、欠薪、留守儿童......国务院七大实招破解民生难题!

 淼淼孟娜 2016-08-09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6年,国务院出台多个重要政策文件,力求破解包括拖欠农民工工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民生难题。这些政策文件可以归纳为七大民生实招,现在难题都得到了解决吗?

“黑户”不再望“户”兴叹



依法登记户口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政策性障碍等因素,部分公民无户口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于无户口人员而言,入学就业、就医就学等方方面面都遇到了很大困难。

政策
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明确了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无户口人员,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无户口人员,未办理收养手续的事实收养无户口人员,被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户口被注销人员等8类人员依法登记户口的具体政策,从此摆脱“黑户”身份。

截至2016年6月全国已有重庆、甘肃、吉林、黑龙江、广东、广西、山东、陕西、河北、江苏等13个省份出台了无户口人员落户的实施细则。公安部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国公安机关共摸排无户口人员109万余人,为74.6万无户口人员办理了户口登记。

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资料图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关乎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也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稳定。然而,我国部分行业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资问题仍较突出,严重侵害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欠薪顽疾”亟待治愈!

政策
1月19日,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意见》要求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主体责任,依法督促企业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措施,推行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管理、银行代发等制度。明确到2020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

政策出台后,四川、辽宁、陕西、甘肃、安徽、福建等多省相继出台实施细则,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有多个省份开通举报电话,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



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走出家乡务工、创业,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

政策
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意见》明确提出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基层乡镇政府和居村委会要强化监护监督职责和评估帮扶职责;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公安部、民政部等要各司其职确保留守儿童权益保护。

《意见》出台后1个月,民政部等27个部门已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多措并举推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此外,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已于今年3月29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力争让每个孩子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资料图


在中国,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特困人员,多达580余万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共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

政策
2月17日,国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明确,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强调政府要对特困人员给予托底保障,包括提供粮油、服装、被褥等基本生活条件。

《意见》出台后,民政部财政部3月28日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全国范围内,甘肃、湖南、四川、山东等地已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对特困人员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出台11项硬要求



资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