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光、CT、核磁共振到底啥区别,为啥让TA做这个,却让我?!

 平淡人生a9 2016-08-09

诊室里,面对医生开出的影像学检查单,患者时常有此疑问:

“为什么看神经内科总是先让做CT,而不是核磁?”

“为什么医生让我做核磁,而不是相对便宜的CT?”

同样是“拍片子”,到底是做核磁、CT、还是X光,其实医生开检查单时想的是这件事:

哪项检查更适合这个有可能的疾病?

今天,乐约健康(微信ID:leyijk)就把医生的这个idea给大家说一说。

X光、CT、核磁共振到底啥区别,为啥让TA做这个,却让我?!X光、CT、核磁共振它们的差别竟然是……

我们得明白一件事:让人分不清的三种“拍片子”其实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成像原理。它们分别适合检查什么疾病,与成像原理关系重大。

  • X光:主要看“密度”

作为一种能量很大的电磁波,X线对人体组织结构有着很强的穿透力。但是,人体各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X线穿透时被吸收的量也不同。既如此,剩余的X线量也不同,这才形成了了黑白灰分明、层次显著的“片子”。现在我们看图说话,密度的概念正式登场。

X光、CT、核磁共振到底啥区别,为啥让TA做这个,却让我?!

人体的组织结构呢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单位体积内各种元素的总量就是密度。举个例子:

骨骼、钙化灶、体内液体等(听起来质地较厚重的组织),吸收X光较多,穿透人体过程中余下的X线量较少,因此形成白色影像,也就是传说中的“高密度影”。比如图中上臂、肋骨。

呼吸道、胃肠道、脂肪组织(听起来质地较疏松),吸收X光较少,在片子上呈现黑色影像,即“低密度影”。比如含气体较多的肺脏。

再就是密度居中的实质器官、肌肉、结缔组织,比如心脏,在片子上呈现的影像介于黑白两色之间。

  • X光的擅长:骨折、肺脏病变

呐,诊断某些疾病呢,正是利用X光片“泾渭分明”的特点:

比如骨折、肋骨病变,密度高的骨骼白色影像哪里出问题一目了然。

比如液气胸等肺部及气道病变,肺脏的黑色影像中混入明亮的白色,也会第一时间被发现。

  • “非黑即白”的X光也有缺点

不过,接受X线照射部位由于密度不同营造出的黑白反差看似鲜明对比,在很多情况下这也成了无法以用它确诊的桎梏,究竟什么原因造成某个令人在意的“阴影”?X光有时并不能明确告诉医生。这就是X光检查的不足——缺乏特异性

比如,肺脏的“阴影”,是肺结核?炎症?还是肿瘤?若非复查,恐怕只有结合穿刺活检来进一步定性了。

X光、CT、核磁共振到底啥区别,为啥让TA做这个,却让我?!

  • CT:分层拍摄的X光

讲了那么多X光的事儿完全不白费。说起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无论价格还是检查方式,这个看起来比拍X光高端不少的检查,实质却和X光很相似,密度的概念依然适用。

讲真,拍CT片利用的不是别的,正是X射线!换句话说,CT是X线检查的分支之一。可是呢,看看它们的片子,一个是咱外行人也能大致识别的“骨架图”,另一个则是多幅“相似形”构成的组合图,同样用放射线拍摄,照片咋就那么大?原来——

拍X光:是坐是站?手臂外展还是抱头…摆什么pose就拍什么照片,影像相当于普通照片;

拍CT:只要在CT床就位,情况更接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断层扫描即是被拍摄者横向被“切分”成了统一厚度、统一间距的“片儿”,怀疑哪里切哪里…经过放射线穿透,留下一幅幅相似又不同的影像。这些断层影像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医生读片时就能立体把握患者情况了。

  • CT的擅长: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大血管疾病

和X光相比,同样是应用放射线、同样要看“密度”,CT自带某些“青出于蓝”的标签:CT在分辨能力上优势更强。例如采用CT检查骨组织疾病可以捕捉到更清晰、更精确的“高密度影”。除此之外,CT也有独特优势。

中枢神经系统:如颅内肿瘤、血肿、脑梗塞、脑出血、椎管内肿瘤等,CT诊断这类疾病很有价值。

心脏大血管病变:大多利用图像后期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评价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管径等,对于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大有帮助。

X光、CT、核磁共振到底啥区别,为啥让TA做这个,却让我?!

  • 很遗憾,CT的不足之处正是辐射

论辐射,拍个CT接受的辐射量可比普通X光要大!因此孕妈不能做CT检查。

论能力范畴,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还不算“狠”高。

而且,同样是应用放射线,有些疾病诸如鼻咽癌早期,拍个辐射剂量小、价格低廉的X光片已可确诊,看来“青出于蓝”有时未必“胜于蓝”。

  • 核磁共振:放心吧,没有辐射

以貌取人可不太好哦。核磁共振(MRI)和CT检查方式那么像,但它俩可不像X光和CT那样有“血缘关系”。拍个CT片要去放射科,若做核磁共振就得去“核医学科”了,事实上,核磁共振与我们担心的辐射问题就是两条平行线。

X光、CT、核磁共振到底啥区别,为啥让TA做这个,却让我?!

大家还记得前不久发生于上海某医院的那起“意外”吧?急于接出患者的家属将轮椅推进核磁共振室内,这台轮椅瞬间和待机的仪器来了个“亲密接触”……

那位患者家属好心办了冤枉事儿,因为TA不知道,核磁共振仪器作为一块大磁铁,启动后可以对人体施加某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发生磁共振现象,才能产生某种能够生成图像的信号。最重要的是,全过程没有电离辐射

  • 核磁共振:排查软组织疾病哪家强

擅长留下“高密度影”的X光和CT,短板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不足,而核磁共振的长项恰恰就是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的检查优于CT。

即便有所专长,孤木仍然不成林,核磁共振检查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胃肠疾病)也需要有内镜检查等手段的配合才能帮助确诊疾病。

而且核磁不是谁想做都可以,检查前应满足的条条框框非!常!多!(前方高能)

危重病人不可以…

幽闭恐惧症患者不可以…

怀孕三个月内的孕妈不可以…

带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夹、人工金属心脏瓣膜绝对不可以!

还有很多不可以!

乐约健康(微信ID:leyijk)提示大家,X光、CT、核磁共振各有优势,同属影像学检查,却没有谁比谁好之说,只有待查的疾病适合不适合,今天的医学成像技术日益发达,但像X光这样廉价快捷的检查依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为什么让TA做这个,却让我……”面对医生开出的检查单,这个疑问便可消除了。

X光、CT、核磁共振到底啥区别,为啥让TA做这个,却让我?!

———默默提示您继续浏览的分割线———

更多实用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乐约健康(微信ID:leyijk)

乐约健康已经开通全国5000家公立医院的医生挂号资源,从身边的社区医院到驰名全国的三甲医院,都可在微信轻松预约。

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