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杂志/拳术套路】96

 建华1968 2016-08-09


太极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
螳螂拳图解
缠闭门秘功之烂缠丝---彭程
少林黑虎拳---玉心子、金婵娥
蔡李佛拳术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梅花拳拳术---李佩基 丁宝源 陈树昆


太极螳螂拳

太极螳螂拳法是古传拳功,其拳功系依据《周易》之太极阴阳学说推演而成,有螳螂手摘要365手,八肘的八八64肘,讲究阴阳、刚柔、进退、虚实。一是手法多;二是劲路奇。核心理论中的短打紧要歌诀:进退虚实、蹿跳出入、闪赚腾挪、开合收闭、长短起落。手法纲目:翻车辘轳捶、六六三十六、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柔、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全身十二捶、闪赚双手扣。


[转载]太极螳螂拳



一、太极螳螂拳名由来
  
  螳螂拳发源于山东莱阳,后在胶东半岛形成四大流派,即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此外尚有一些小的流派如勍手螳螂等。流传于烟台、莱阳之外的螳螂拳流派更多。
  实际上,螳螂拳在清道光年间梁学香传拳时就叫作螳螂拳,并没有别的什么称呼,也没有今日众多的门派。因为在那时之前,螳螂拳是一脉相传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嫡系传人掌握。
  到了梁学香时期,螳螂拳才开始对外传授,外界才有螳螂门宗法显现,但这一时期的传人相对而言也不是很多。大家仍保持着螳螂拳的原样练习。
  真正使螳螂拳在中国武术史上举足轻重者是姜化龙和宋子德先生。诸多螳螂拳流派的产生也是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通过姜化龙、宋子德、莱阳三山(王玉山、崔寿山、李昆山)的身体力行,以实战真功演绎了嫡派螳螂门武功的威力,使螳螂拳成为武术界空前瞩目的武术流派。这一时期,各派武术名家,多以练习螳螂拳为荣,带艺从师者很多,练习者更多,山于是带艺从师,练习者又各有体会,在没有完整的继承嫡派螳螂拳的前提下,将螳螂拳与其它流派技艺融合,遂形成了现今诸多的螳螂拳流派。
  为了与流传于世的众多螳螂拳作一区别,宋子德、姜化龙先生将姜化龙-宋子德-莱阳三山一脉嫡传的螳螂拳命名为“太极螳螂拳”。
  
  二、太极螳螂拳释名
  
  应该说太极螳螂拳并非是另起一派的螳螂拳,他是古传螳螂拳的载体与精华再现。
  提起“太极螳螂拳”这个名字,大家就会以为是太极拳与螳螂拳的合体,这是错误的。太极螳螂拳就足古传螳螂拳。
  太极螳螂拳以《易经》中的“太极阴阳学说”贯穿全拳。
  太极螳螂拳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乱接拳中,则以阴阳、刚柔、虚实六字为主体,总称之为六爻。六六三十六,故乱接拳中之三十六手,为拳之二十六母。太极螳螂乱接拳拳谱:“为行手、一起太极、又四象、二阴阳……”从拳谱上看,太极螳螂的母拳乱接实际上就是太极生两翼,两翼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乱接化出螳螂拳中的另一母拳分身八肘拳法。分身八肘拳法则以“阴阳刚柔,进退虚实”八字为主宰。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八肘亦演变为八八六十四肘,由六十四肘又生出三百六十五手(指摘要拳法)。天有四季,人有四肢,拳有四象;天有八节,人有八节,拳有八肘;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拳有十二柔;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拳有三百六十五手;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气、血、精;拳有三宝左、中、右。由此可知,太极螳螂拳法完全是以《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为依据的。
  另外就太极螳螂拳的运动特点来看,也可以看出处处贯穿“太极阴阳学说”的理论。太极螳螂拳法以圆为载体,动作多是圆弧,弧中求直,一正一反,恰如太极阴阳图。
  
  三、太极螳螂拳的整体风貌
  
  《太极螳螂拳谱》中记载着“螳螂之体、太极手、寒鸡步”。谱中论述为太极手千变万化,寒鸡步变化无穷,手出则映映忽忽,于发如雷,如霹雳,不动如山岳,动则如闪电,犹如水汤火烧一般。
  这里的螳螂之体,并非是指螳螂拳是像螳螂之形、模仿螳螂动作而成,而是取螳螂对敌体用之意。螳螂捕蝉时,极为灵活,前后左后晃动,可将所有进攻化于一瞬。太极螳螂拳取螳螂闪转腾挪之势,拳谱“对敌于法要决”所讲的“凡立势不可站定,凡交手须是要走,千着万着,走为上着,进为高着,闪转腾挪为妙着。”即为此意。
  太极螳螂拳之所以称“太极”两字,应该说太极手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太极手的手法为走弧入弦,攻守合为一体,攻即守,守即攻,动静相兼。《太极螳螂拳谱》中所论的“阴阳、刚柔、虚实”实际上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行实、实中有虚的技击原理。
  
  四、太极螳螂拳的劲力特点
  
  任何一种技击术,都研究劲力,这是因为,所有的技击作用都是劲力的作用。所以,论拳必然要论劲,太极螳螂拳讲究“囫囵劲”。
  囫囵,就足整个的意思,所以囫囵劲,就是周身一体的整劲。太极螳螂拳的劲力,就是周身一体的整劲。

 



太极螳螂摘要拳一段

    太极螳螂拳法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有“摘要的手,八肘的劲”之说。
  摘要拳法产生于梁学香及姜化龙传拳时期,梁学香所著拳谱《可使有勇》所载的“三堂捶九十招”(或名秘手)实际上就是摘要拳的雏形。三堂捶(秘手)里的动作均可在摘要拳中找到,可以说摘要拳法是螳螂门实战精华的集成。
  《太极螳螂拳谱-摘要批》中是这样讲的:“拳中摘要,此势如蝴蝶穿花,蜻蜓点水,四面旋绕,上下环转,叠如捶山,令人入手无路,而触处受伤,此所谓浑然一太极也。”又讲道“螳螂之体、太极手,寒鸡步,太极手千变万化,寒鸡步变化无穷,手出则映映忽忽,手法如雷,如霹雳,不动如山岳,动则如闪电,犹如水烫火烧一般。”可以说是太极螳螂摘要拳拳法的真实写照。
  摘要拳共七段(前六段共三百六十五手,第七段为地功,系梁学香先生所集),以前均是秘不外传的功夫。相对其它几段,摘要拳第一段练习者较多,流传较广。练好摘要拳第一段,对于练习太极螳螂拳法可以起到一窥全豹的重要作用。

 

预备式
  动作分解
  (1)双脚并拢,直腿站立,脚尖朝前;双臂自然下垂,两手为掌,掌指朝下,掌心朝里。平视前方。(图323)
(2)双掌外旋转,同时直臂各向身前托起,双臂在腕处交叉,右臂在上,双掌指朝前,掌心朝上,高与肩平。目视双掌。(正面324、侧面325)
(3)双掌变拳,屈肘各向后下方划弧收到腰间抱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同时,头向右转。目视右方。(图326)
(4)双拳变掌,内旋转,两臂向下伸直,双掌指朝下,掌心朝里。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前方。(图327)

[转载]太极螳螂拳

 

第一式框手打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1)接上式,右掌变拳,头向右转;同时,右拳外旋转,直臂向右上方划弧摆动至肩高,拳面朝右,拳心朝前。目视右拳。(图328)
(2)双腿屈膝半蹲,紧跟着向左转腰调膀。右拳外旋转,肘部弯曲90°,小臂竖起,随着转腰调膀向前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眉平,肘尖朝下;同时,左掌变拳,外旋转,屈肘收到腰间抱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目视右拳。(图329)
(3)右脚向右跨一步,向右转身90°,腿变右麒麟步;同时,右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身直臂向右前方划弧摆动到身前,掌指朝前,掌心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掌。(图330)
(4)右掌外旋转,屈肘向右——后——下方划弧摆动到腰间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同时,向右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左拳内旋转,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眼朝下,拳心朝左。目视左拳。(图331)
2.用法
敌方用拳打我上部或中部,我用右小臂向左裹他来拳之小臂,然后右手反回,用掌横砍他双眼,紧接着用左拳再打他面部。
3.力点
裹敌方小臂时,力点在右小臂小指一边。砍敌方双眼时,力点在右掌外沿小指一边。打敌方面部时,力点在左拳面。
第二式叶里藏桃[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接上式,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后侧,腿变右寒鸡式;同时,左拳外旋转,屈肘向后——上——下方划弧摆动到左耳左侧,拳面朝上,拳心朝右,肘尖朝下,右拳内旋转,直臂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左,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332)
2.用法
敌方用右拳直打我面门或圈打我头部时,我用左小臂将他来拳挂出;同时,用右拳打他腹或胸部。
3.力点
挂敌方的来拳时,力点在左小臂拳背一边。打敌方腹或胸部时,力点在右拳面。
第三式左封右崩锤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向前探身,腿变右麒麟步。向右转腰调膀,左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下方划弧下按变拳,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高与肩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同时右拳外旋转,屈肘收到腰间抱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目视左拳。(图333)
(2)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向前探身。右拳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上方崩出,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头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拳屈肘摆动到右肘下方,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图334)
2.用法
敌方用拳直打我中部或上部,我用左手封他来手的腕或小臂,用右拳崩打他面部。
3.力点
封敌方来手的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崩打敌方面部时,力点在右拳面。
第四式鸳鸯脚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1)接前式,身向后侧,腿变右寒鸡式,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左拳外旋转,肘部弯曲90°,小臂竖起,向左——后——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后,肘尖朝下,拳面朝上,拳心朝右,高与头平;同时,右拳外旋转,肘部弯曲90°,小臂竖起,向后——下——左方划弧摆动到左耳左侧,拳面朝上,拳心朝右,肘尖朝下。目视前方。(图335)
(2)向后侧身,右脚面朝上绷直,脚尖朝前,向前上方踢起,高与腹平。目视右脚。(图336)
2.用法
接前招,我用“左封右崩锤”打敌方的面部,如他抬手招架或后仰闪躲,中部必露破绽,我趁机用右脚踢他裆或腹部。
3.力点
力点在右脚尖。
第五式闭手挺身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1)接上式,右脚盖步向后落地,腿变右麻花步,紧跟向右转腰调膀。双拳变掌,各内旋转,向前下方划弧前伸,双手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竖起,右掌在前,掌心朝左,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左掌位于右肘内侧,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目视右掌。(图337)
(2)接上式,向左转腰调膀,双掌各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下——后——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后变钩,双钩尖朝下,左钩在前,高与肩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右钩位于左肘内侧,高与肩平,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同时,左脚提起,位于右膝内侧,脚尖朝下,脚掌朝后。腿成右锦鸡独立式。头随手的摆动向左转,目视左钩。(图338)
  (3)左脚向后落地,腿变右寒鸡步,紧接向右转腰拧胯调膀。双钩变掌,右掌内旋转,向前上方划弧伸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左掌外旋转,向前下方划弧伸到右肘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头随双掌前伸向右转。目视右掌。(图339)
2.用法
  敌方用拳打我或用脚踢我中部,我用双手顺劲后搂,闭出来拳或来脚,然后反双掌劈打他面门。
3.力点
  后搂来拳或来脚时,力点在双手五指。劈他面门时,力点在双掌外沿小指一边。
第六式左搓锤右砘肘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接前式,右脚后退一步变左寒鸡式,紧接向右转腰调膀。右掌外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右——后——下方划弧,屈肘收到腰间变拳,肘尖朝后,拳面朝前,拳心朝上;同时,左掌变拳,内旋转,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眉平。目视左拳。(图340)
  2.用法
  敌方用右手打我中部或拿我右手,我右手顺势勾采他手腕,左拳打他的中部或上部。此招还可当一种拿法来用:我右手勾采敌方的手腕向外旋转扭动,用左掌根搓他的手背。
  3.力点
  勾采敌方手腕时,力点在右手五指。打敌方中部或上部时,力点在左拳面。搓敌方手背时,力点在左掌根。
第七式进步乘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接前式,右脚向前上一步,腿变右麒麟步,紧接向左转腰调膀。左拳变掌,外旋转,屈肘向左——后——下方划弧摆动到腰间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同时,右拳外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341)
2.用法
  敌方用拳直打我中部,我用左手采他来拳之腕或小臂,然后用右拳打他的心窝。
3.力点
  采敌方来拳之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打敌方心窝时,力点在右拳面。
第八式拗步入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接上式,左脚向左前方进半步,位于右脚后左方,腿成右寒鸡式;紧接着向右转腰拧胯调膀,右拳变掌,内旋转,向下——左——后——上方划弧屈肘摆动到头右侧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右,高与头平,肘尖朝后上方;同时,左拳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头平,目视左拳。(图342)
  2.用法
  敌方用右拳打我上中部,我用右手反采他来手之腕或小臂;同时,用左拳打他胸或面部。
  3.力点
  反采他来拳之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右手五指。打敌方胸或面部时,力点在左拳面。


第九式缠鞭过耳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接前式,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左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下——左——后——上方划弧,屈肘摆动到头左后侧,拳面朝前,拳心朝左,高与头平,肘尖朝后;同时,向前探身,右拳外旋转,随着探身向前冲出,拳面朝前上方,拳心朝左,目视右拳。(图343)
  2.用法
  敌方用手直打我中部或上部,我用左手反采他手腕,同时用右拳打他左太阳穴。
  3.力点
  反采敌方手腕时,力点在左手五指。打敌方太阳穴时,力点在右拳轮。
第十式鸳鸯脚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接上式,向左转腰调膀。右拳外旋转,肘部弯曲80°,小臂竖起,随着转腰向左后方划弧摆动到左耳左侧,肘尖朝下,拳面朝上,拳心朝右。左拳内旋转,向后上方摆动到头后上左侧,拳面朝上,拳心朝左;同时,向后侧身,右脚面朝上绷直,脚尖朝前,向前上方踢起,高与腹平。目视右脚。(图344)
  2.用法
  接前招,我用缠鞭过耳打敌方的太阳穴,如他仰身闪躲或抬手招架,中部必露破绽,此时我趁机用脚踢他裆或腹部。
  3.力点
  力点在右脚尖。
第十一式探锤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1)接上式,右脚向前方震脚落地。目视前下方。(图345)
  (2)左脚提起,位于右膝内侧,脚尖朝下,脚掌朝后,成右锦鸡独立式;同时,身向前探,腰向右转。双拳各内旋转,随着转腰齐向前下方划弧伸出,右拳在前,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前,拳心朝上,高与胸平;左拳位于右肘内侧,拳面朝前,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图346)
  2.用法
  接前招,我用鸳鸯脚踢敌方的裆或腹部,他定吸腰闪躲或用手招架,此时上部必露破绽,我趁机速用右拳打他头部。
  3.力点
  力点在右拳背。
第十二式闭手挺身
[转载]太极螳螂拳

  1.动作分解
  (1)接上式,向左转腰调膀,双拳变掌,右掌内旋转,双掌随着转腰调膀向下——后——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后变钩,双钩尖朝下,左钩在前,高与眉平;右钩位于左肘内侧,肘部弯曲,肘尖朝右下方。同时,头随手的摆动向左转,目视左钩。(图347)
  (2)左脚向后下方落地,腿成右寒鸡式。同时,向右转腰拧胯调膀,双钩变掌,右掌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前上方划弧伸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左掌外旋转,向前下方划弧伸到右掌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头随掌的前伸向右转,目视右掌。(图348)
  2.用法
  敌方用脚踢我中部或用手打我中部,我双手顺劲后搂,闭出他的来脚或手,然后反双掌劈打他面门。
  3.力点
  力点在双掌沿小指一边。

[转载]太极螳螂拳


偷展斜分盘肘
  
  承上动,左脚向右脚后偷步后撤,同时,左手由左腋下向外、向前伸展,掌指向右,掌心向前,右掌位于左上臂处(图25)。右腿向右后划弧后扫,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登山式,同时,右肘横起,由右向前、向左盘肘,右拳拳心向下,左掌随于右前臂处(图26)。
  

[转载]太极螳螂拳


  
  急打燕子投井
  
  承上动,左腿屈膝上抬,左手由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胸前。落左脚,双腿屈膝成小登山势。右拳向斜下方打出,拳心向里,略低于左膝(图27)。
  
  起身鳌鱼侧身脚
  
  承上动,身体略右转(侧身),以左腿支撑全身重量,起右腿向右侧踢出(脚尖绷紧),同时右手由下向右、向后叼手,位于右腿上侧(图28)。
  [转载]太极螳螂拳
  
  回身翻车至底
  
  右脚落地,左腿屈膝抬起,成独立式,右手后摆,左手位于右肩侧,目视左侧(图29)。回身左转180度,左腿向左侧落步,左拳由右肩侧经头上部向左侧劈击,右腿过左腿向前上步,成小登山式,右拳由身后经头部向前劈击,高与腹平,左拳位于右肩处(图 30)。
  
  起身朝天一柱香
  
  左腿过右腿向前上步,右拳由下向上勾击,拳面向上,拳心向里,高与眼齐(图31)。
  
  插肘
  
  右拳由上经左拳里向下插拳冲出,拳眼斜向下,拳心向外,高与腹平,下盘玉环步姿势不变(图32)。
  
  转身崩捶变玉环
  
  身体右转,成右登山式,同时左手在体前由上向下封阻;扭腰调膀,右拳经左拳上向前上崩捶,拳心向上,高与头平;左拳位于右肘部(图33)。
  [转载]太极螳螂拳
  身体右转,使两腿前后交叉,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左腿顶在右腿胭窝处,成玉环步,左手随腰胯转动向前上插出,掌心向前,与头同高,右手收于左肩处(图34)。
  身体左转,左腿过右腿向前上步成小登山式,左手向左、向后叼采成勾手,勾尖朝左下,左臂微屈;右掌向前插出,掌指向上,高与腰平,与左腿在一条直线上(图35)。
  
  硬起胳肘至膝
  
  左脚前迈,右脚屈膝上抬,身体前纵,同时左手由左向右、向上采握;左掌迎击于右前臂处,两手高于头部 (图36);右腿前落,屈膝成小登山式,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部上方,拳心向上,右拳由上向下打落于右前下方,高与膝同(图37)。
  
  转打海底取宝
  
  成右虚步,右掌在身体下方向左、向身体里侧划弧,左掌收于右肩处。前纵后落地踏实,双腿屈膝成小登山式,同时,右掌变为勾手,由下向前抖臂打出,左掌变勾手位于右肩处(图38)。
  
  进步玉女绣花
  
  右脚向身体右前侧上步,呈右小登山式,右手由右方向上、向左、向后划弧收至左大臂上方呈勾手,左手由头顶向下向身体右前方伸出呈阳勾(图39)。身体后撤成右寒鸡步,左手向后、向左、向上、向右划弧停于右大臂处,呈阴勾手;右手向右、向前、向左划弧停于身体中线处,高与口平,呈阳勾手(图40)。
  
  阳勾叫插捶
  
  右手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划弧,与左臂成交叉,左手紧随其后,向左、向上、向右划弧,双手同时向右侧回收至右腰胯部,左掌在上,掌心向下,右掌在下,掌心向上(图41)。右脚向前上步成小登山式,右手变拳向前打出,拳心向上,左掌位于右肘处,高与肋平(图42)。
  
  护眼错掌打
  
  左腿屈膝,右脚尖点地,成右虚步,身体略右转,同时,左手向右后勾采成勾手位于左肩处,右掌随腰胯转动向前搓掌打出,掌心向前,掌指向右,高与眼平(图 43)。右脚向前上步,左脚拖进,成小登山式;同时左掌向右、向后采手,收于右腋处,右拳以前臂为力点,随腰胯的左转向前扑肘打出,拳心向前,高与胸平(图44)。
  [转载]太极螳螂拳
  
  闭手挺身
  
  重心后移于左腿,使下盘成右虚步。上盘手法同前述之闭手挺身势(图45)。
  
  玉环步双封双帮肘
  
  上左步身体左转呈玉环步,同时左手由身体右方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划弧,右手随之向前打出,掌心向左,左手位于右肘内侧(图46);右腿过左腿向前上步成小登山式,同时身体右转,屈右臂,左手掌心附于右前臂尺骨处,随右前臂向前击出,右拳拳心向下,高与口平 (图47)。
  
  左封右崩捶
  
  承上动,腰胯右转,身体略前探,呈右小登山式,同时,左手随腰胯左转向前下封出变拳,拳心向下;右拳则由下向里、向上经胸前由左封手上向前打出崩捶,右臂弯曲向上,右拳拳心向里,拳面向外,高与眼齐,左拳位于右肘下一拳左右(图48)。
  [转载]太极螳螂拳
  
  勾打掌手雷
  
  右手上提至头部上方,呈阴勾手,同时左手向左、向上、向前、向下划弧;随之右手向前下方塌出,掌心向前下方,臂略屈,左手附于右腋下。下盘先上左步、后上右步成右虚步(图49)。
  
  电将手
  
  右手上提至头部右上方成阴勾手,左手由腋下向前钻出成阳勾手,下盘先上左步、后上右步成右虚步(图 50)。
  
  双捆顺风扫叶
  
  左手向左、向后掠至头部左上方,成勾手,右手从原处向前、向下、向左螺旋劈出,右掌掌心向上,右脚向前上步成倒登山式;右手从原处向自己的左后方掩肘,左手向前附于右前臂处,成双前臂交叉状,同时右脚后收成虚步(图51)。
  右腿向前上步,左腿紧跟,成右小登山式,同时左手向后勾采,右手经左手上向前横劈击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图52)。
  
  叶里藏花
  
  右腿向前上步,左腿紧跟,成右小登山式,同时左手向后勾采,右手经左手下向前横劈击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左前(图53)。
  
  双封仙人取发至地
  
  先右手后左手依次向前、向右、向左封手,拳心向下,右手向左、向前采抓成拳;同时向右转身,双手拉至右后方,左手随右手转动,同时先上左步、后上右步成小登山式(图54)。上左步,右腿虚点成右虚步,上盘双手打出闭手成闭手挺身(图55)。
  
  收势
  
  上左步,双脚并立,同时双手由前向上、向后收于两腰间,拳心向上(图56),双手向下插至两腿侧(图 57)。


太极螳螂拳架

 

 

[转载]太极螳螂拳



  预备式:直腿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尖向前,双臂放松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图1)。

  转身左指路:向右转身,左脚向前踏半步,跟右脚,定式为小蹬山式,同时左前臂竖起,以桡骨为力点,向外旋臂,自右向左顺时针挂出;右手自右向左捆闭或右拳横掍,拳眼向右,拳心向上(图2)。上动不停,右脚跟落地,向右拧腰变步为寒鸡式,同时左手以拳轮为力点,顺时针内旋臂向前横向抖击,拳心向下,拳眼向右,然后弹回;右手抱于右肋前(图3)。

  技击参考:我方左转身,左手挂出,右手击敌面部后捆闭,左手反打其面门后收回,以左寒鸡步站立。

  鳌鱼侧身连环脚:上动不停,腰略向左拧,左手变勾手向左下掠,同时起左脚前弹,右手变掌封护于身前(图4)。上动不停,双手随腰右拧向后引,左手自向左圈封,右拳自右向左前上方圈打,同时右脚蹬地起跳,以右脚内侧为力点向左摆挂,左脚落地为金鸡独立式,左手扶于右臂肘弯处,抱于胸前(图5,图6)。

  技击参考:我以左寒鸡步侧身而立,敌右手打来,我左手向左一掠,起左脚,随起右脚,右拳也圈打而出。

  双封双肘、右胳肘、右挫捶:接上式,我右脚尖外摆上步,定式为玉环步,同时右手自左下向右上至右肩侧,随腰右拧,左腆肘自下向上腆出(图7),随之左脚上步,右盘肘自有向左盘出(图8正,图8背)。上动不停,我有脚尖内扣上步为小蹬山式,同时右臂以尺骨为力点,随腰右拧,向右下胳肘口昆下;左手附于右肘弯处(图9)。上动不停,我向左转身180度,定式为小蹬山式,同时左手向左下封采,右拳随拧腰栽至左腿前方,右膝向下猛跪(图10)。


[转载]太极螳螂拳



 

[转载]太极螳螂拳



  技击参考:敌右手打来,我右手勾采住,左肘打人右胁,随之左手勾采,打出右盘肘,右胳肘再扑下,再以右挫捶击之。

  翻身顺手牵羊锁口捶、偷展胳肘随:接上动,我腰身向右转180度,右脚向右上步,脚尖外摆,同时右手变掌,逆时针外旋臂向右上挂出。动作不停,我右臂继续外旋翻掌下拿,向右后叫,左手自左向有封闭,步法变为玉环步(图11)。上动不停,我左脚上步,脚尖内扣,定式为小蹬山,同时左手外展后速收回,同时击出有拳,拳心向下,拳眼向左(图12)。上动不停,右脚盖步向前,定式为玉环步,同时左手自右肘下面向前洗展,右手收于有腰旁(图13)。上动不停,左脚尖内扣上步,定式为小蹬山,同时左手臂顺时针外旋,左掌抓握成拳外捌,随拧腰,右胳肘横向击出(图14)。

  技击参考:敌在右侧压顶打来,我用右手展拿,向后一叫,右捶打锁口。敌左手一招,我即左手偷展,右捶胳肘扑下打敌肋。

  合手走马双扣、双捆圈曲窝里炮、连环实难招:接上动,右脚向前垫半步,左脚内扣上步为小蹬山,同时左手变掌,自左向右封护于脸下方,手指向上,掌心向右;右拳随腰右拧变掌,随腰左拧向前插出,掌心向上,手指向前(图15)。不停,我右脚向前盖步,脚尖外摆为玉环步,同时右掌白下向右上略挂,逆时针外旋掌向右下叫,左手以尺骨或拳轮为力点,逆时针内旋臂,向右下措打(图16正,图16背)。不停,我左脚尖上勾上步,同时两手向前下打双掷肘,右手扶于左臂弯处(图17)。上动不停,我左脚略向前半步,右脚超过左脚为虚步,同时左手变掌自右上向左下封拿,右掌自左下向右上捆闭。不停,步法不变,腰向右拧,同时我右手变拳,自右上向左下劈下后,以桡骨为力点屈臂挑挂,左手向右随拧腰封闭,右拳心向后,拳眼向右(图18)。上动不停,我右脚前蹿,左脚跟步,定式为小蹬山式,同时右拳向前下劈出,拳心向左,拳眼向上;左手扶于右肘弯处(图19)。不停,我左脚跟放下,稍后移右脚为虚步,收胸腹,同时右臂顺时针内旋,自下向左向上、向右挂至右脸侧,拳心向后,拳眼向右;左手握拳击出,拳心向下,拳眼向右(图20)。

  技击参考:敌右手打来,我右采左掯,左打双掷;敌出手,我即左封右捆;敌漏打崩捶,我即右挑左封,右手打胁;敌逃时,我即左挫捶打面。


[转载]太极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北派螳螂拳的一种。其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为基础。其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三部分:第一为基本功。它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第二为套路技术。它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其套路有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柔灵、摘要、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第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七星螳螂拳的创始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末科武举王永春,该拳创于光绪十八年(1892)。七星螳螂拳重在其意,不在其形,刚柔参就,手法有虚有实,有正有奇。总则为踢、打、摔、拿、点。

1 基本简介

七星螳螂拳是在螳螂拳的基础上创建的,是螳螂拳在流传过程中的一个分支。

螳螂拳是 中国古有的一种汉族拳术,该拳始创於梁武帝年间的王郎,王郎创拳后,击败少林寺僧,后入少林寺传拳术。螳螂拳在少林寺中只传留少数人,更是轻不外传之拳法。

螳螂拳传於民间是在乾隆末年,山东茶县西北芦郷云花观之升霄与少林寺僧関系颇好,学得螳螂拳。升宵学得之後,又重集了少林短打秘钥,并有增补。

道光十二年,山东阳信县知事衙内捕快山东平度人李之剪经项思准引见,拜升宵为师,学得螳螂拳。

光绪十四年,李之剪到烟台传螳螂拳於王云生、郝顺昌二人。

光绪十八年,王云生以李之剪嫡传螳螂手、摘要、八肘等拳及与师弟郝顺昌交换的小拳并少林真传诸谱,几经参学、研悟,应魁德堂之魁星以和七星北斗而创立七星螳螂拳门。

七星螳螂拳手法有虚有实,有正有奇;能柔能刚,可攻可守,可縦可横;分身八肘为母,包罗万象;更以摘要为譬,能生千变万化;或拍前而攻后,或击左而破右,势势之中,着着之内,步法俱备,攻发即中;手出映映忽忽,手发如雷电霹雳,势势之内,着着之中,重重叠叠如捶山;动则如闪电,不动则如 泰山;此谓浑然一体也。

七星螳螂拳总则为 、 、摔、拿、点。有二十四绝命鸳鸯腿,三十六暗腿。摔有三摔六跌,共三十六摔掠。有一百零八字法,二十四字总法。拿有十八大擒拿法,三十六滑溜,三十六黏冻,共合七十二把拿法。点有十二大穴、二十四小穴点法等。

2 武术起源

 七星螳螂拳的创始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末科武举 王永春,该拳创于 光绪十八年(1892)。

王云生的【螳螂拳考】描述:

螳螂拳始创於梁武帝年间之王郎,帝初年,当时之名家云集少林比试拳脚,山西太原郡有王郎字法明,入茅山随师陶弘景字通明谥真白学炼丹术,兼习佛道及拳脚,陶隐居传狸拳於朗。郎得此拳後舆少林僧较之,数战未胜。僧叽笑之曰:移山倒海何足惊,茅山道士落名,有人学得佛门业,束手敢敌百万兵。郎闻之愧愤交加,气鬰至癫。一日栖於树下,忽闻树上有蝉鸣,举目见一蝉与螳螂争鬦,蝉用四足不能胜其螳螂之两臂,蝉坠地,螳螂逐而捕。郎心顿悟,取其归,并以草杆戏之,取其法,朝夕苦修,将螳螂捕之功悟彻拳理中。数日覆寺中与僧较技,郎以螳螂之双刀手法,一叼一刀,封其双目,系败诸僧。诸僧败北,方丈遂请郎入寺,授其法,创出第一法,即双螳螂,後又传蹦捕手法及捕蝉之法。其第一套拳,名曰蹦捕,其手法有三十六招,因郎原习狸拳,故此拳中还留有狸拳手法。又创出螳螂捕蝉拳,最後又乱接一套拳,郎在寺传授三年後,随师覆茅山隐居修练不出。其师陶公曰:今数十年中,能胜少林者鲜矣,汝今胜之,可谓螳螂縂敌矣。师并为郎隐居志铭云:绂冕岂荣,虽璜非寳,万礼求真,缄兹内抱。武帝大通二年正月十四日升仙,出太宵经,并有拳术刀剑録等著。螳螂拳在少林寺中只传留少数人,更是轻不外传之拳法。

到宋末时,福居禅师删集了拳术刀剑録,又增集了十八家拳法,撰冩了少林衣钵真传罗汉短打秘钥,即所谓之少林螳螂拳,但此拳亦不轻传,只有少数人能学得此拳。

螳螂拳传於民间是在国朝乾隆末年,有山东茶县西北芦郷云花观之升霄与少林寺僧関系颇好,学得螳螂拳。升宵学得之後,又重集了少林短打秘钥,并有增补。

京都城西直门白云观闫玉清亦好武术,遨游大江南北求师访友,得升宵传以螳螂拳法,闫以为此拳应为世用,随将此拳传於旗人项思准,项传於直棣沧州白兔庄杨俊谱。

道光十二年,王科辰举,山东阳信县知事衙内有捕快山东平度人李之剪,爰习拳脚,项见其人品端正,勤修好学,经其引见,拜见升宵为师,学得螳螂拳。

李之剪先後在闽侯济南任过捕快,当过擭卫,设过镖局。告老还郷後,足迹天下。在光緖十四年至福山烟台传螳螂拳於王云生及郝顺昌二人。白日传拳於王云生,晚宿郝家,传拳於郝。

王云生以螳螂拳为主综合所学诸家拳法潜心研悟,应自家堂号“魁德堂”之魁星,以和 七星北斗,取名“七星螳螂拳”。随之其师弟郝顺昌也创出“鸳鸯螳螂拳”。

3 拳法特点

 一、 劲整力圆 周身相合

二、 拳紧体松 轻沉兼备

三、 贯穿紧凑 节奏明快

四、 刚柔相济 长短互用

五、 开合收放 蓄发相变

六、 腾挪闪展 身法灵活

七、 勾搂缠封 变化无穷

4 拳功体系

 功法

功法是七星螳螂拳的基础,功法的研究和习练是内气、内劲、 内功的培养和提高。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拿住丹田练内功,壮内以助其外。罗汉十八功、三回九转 排打功是练 内气、内劲培养整体力的内功

1.三回九转排打功

三回九转排打功,是练内气,内劲,筋骨皮之功法。此功能使人通周身气血,排到哪气可到哪,此功可增强抗击,增加臂力、腿力,能使身体坚实强壮。此功既不伤皮肉,亦不损 筋骨,是强壮筋骨的最佳功法。

2.罗汉十八功

“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罗汉十八功为十八式,在练功方法上,崇尚练意不练气,练气不练力,练力易断,练气易滞,练意则通。本功着重釆气,服气,导气、行气、运气, 在内气壮大的基础上积蓄真元之力,以意行气,按窍运气,采用自然 呼吸,使五脏通畅调和,关节自开,丹田气充足,精气自满,神气 常清。练功贵在精、气,神,精神贯足,内劲充足,内功浑厚,拳术的威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达到螳螂拳功夫的境界,这就要靠内功的基础。

拳法

拳法是七星螳螂拳体系的核心,以罗汉短打秘诀为纲要。七星螳螂拳讲求“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柔”,手法上强调十二字诀:勾、搂、采、挂、崩、劈、刁、砸、粘、拿、帮、靠。在 风格特点上,进退虚实,长短起落,闪展腾挪,窜跳出入,刚柔相济,开合收闭。在技击上,虚虚实实,随机应变,取上而打下,打下而取上,由里门反外门,外门反里门,招之即打,打之即招,连打带招,招带打,声东而击西,忽起忽落,长有七长之妙,短有八短之强,八八六十四门,九九八十一化。其拳法劲路为快、脆、囫囵劲(整体劲)。其拳路有插捶崩步、拦截、挫刚,柔灵、十八梭、小翻车、大翻车,摘要六路、四段八肘、劈捶、截捶。白猿系为指路、偷桃、人洞、献桃、出洞、献书等。

七星螳螂拳

器械

器械是七星螳螂拳的辅助练习,从某种意义上讲, 器械就是拳之延长,练好器械必须有功和拳的基础。其主要器械有: 七星剑白云追风剑、 燕青刀、梅花刀六合棍、五虎群羊棍梅花枪、 春秋大刀等。

1.七星剑

七星剑是七星螳螂门主要器械之一,剑法为点、撩、穿、劈、刺、挑,粘、缠、带、挂、滑、截,前六字以攻为主,后六字以化解为主,整套剑法,舒展大方,朴实无华,虚实无定,内外合一,招招相化,灵活运用。

2. 白云追风剑 (加踏罡布斗即为天罡剑,俗称七星剑)

七星螳螂门之白云追风剑与其他剑有区别,属双手握剑用之,七星螳螂门中此剑知者甚少,秘不外传,此剑最长不过四尺四寸(1.46米),剑柄为剑通身四分之一为宜,以此分之方可得心应手。此剑剑法有:点、刺,洗、格、崩、劈、撩、抹、穿、托、扫、截、拦、云、绞、挂、钩,缠、搓,剪、滚、漏等。 动作朴实,轻沉兼备,内外合一,刚柔相济,逢实则虚,逢虚则实,灵活善变,收发自如,乃上乘剑法。有二十四剑诀。

二十四剑决

滚手连环左右防,一升一降把身藏。

拔草寻蛇找外腕, 凤凰点头占中央。

剑换左右手绝妙,奇取中门步在先。

吞吐步法身如燕,敌进我取精确准。

扑腿下截反取上,连环扑步截下踝。

秋风扫叶反臂撩, 迅雷闪电剑盖顶。

霸王摘盔刺太阳,白猿入洞掏心窝。

风轮剑法真奇妙,横扫千军左右旋。

上来崩撩下来砸,中平剑来滚手化。

剑批诸法云中行,十字批剑有刚柔。

刺搓剪格 任君用,抅崩撩劈剑法精。

3.六合棍

六合棍吸取了少林棍法和其他家棍法的精华汇集而成。六合棍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点、抵、卷、搅、撩、挑、挂、提、劈、刺、穿、压、抽、带、缠、拦、封、闭、圈、抱、云、扫、插、挟、抡、拖、架、搪、崩、扎、掴、捣、戳、撅、比、滚、漏等技击方法。六合棍受螳螂拳功势凌厉、迅疾多变风格的影响,又经过螳螂拳家们不断研习提高,因此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棍法,具有结构严谨、动作朴实、刚柔相济、 上下相随、快速多变、技击性强的风格特点,更加突出了六合棍法连棍带枪的特点。

对练

对练可以提高知己知彼、进攻与防守的能力,又可通过互练来检验手法、 步法,劲力正确与否,同时也能提高练拳者的兴趣,对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由于对练可以避免直接散手中的无意伤害,所以作为一种向散手过渡的训练方法。对练套路有拍案、桃花散,摘盔、崩步对折、摘要对打、大靠、交平等。多年来,七星螳螂拳以其完整的体系、系统的理论、鲜明的特点、独特的风格,显著的效能和中华民族文化特色而蜚声海内外,这一 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5 历代祖师谱

鼻祖

王郎

升霄道人

初祖

李之剪 李义春

始祖

王云生

二世祖

王世禄王云生之子) 范旭东 迟书洛

三世祖

郭嘉禄、 杨维新 林景山 罗光玉、 王传义(王云生之孙)

赵亮甫、 张有德、肖树宾、 刘永昌

注:为什么把李之剪、李义春定为初祖,按魁德堂王公云生七星螳螂拳历代祖师谱中记载,“在创七星螳螂拳之前,云生学李公义春之华山派长拳及李公之剪之螳螂拳,吾以螳螂拳为主,综几家拳法,创出七星螳螂拳,原先之拳不叫七星螳螂拳,而这些师傅是吾当初学拳的师傅,而吾不能没有师承,也不能自己创派而忘其祖师,所以把几位师傅尊为七星螳螂拳初祖,王郎、升霄为鼻祖……”

6 弘扬发展

经过老一代的老拳师的继承与发展,七星螳螂拳的门徒已经遍布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

7 史实部分

李之剪晚年传螳螂拳王永春(字云生)、郝顺昌。王最初拜李义春道长学华山派拳脚,后又学地蹚拳、罗汉拳。在习得螳螂拳手法后,与师弟郝顺昌串换拳法套路,以螳螂拳为主综合其所学,潜心研悟,于光绪十八年创出七星螳螂拳。

王云生在“ 七星螳螂拳生化之理诸打法 兿术备要谱 魁德堂”中记载: “ 七星螳螂拳缘起 余少之时朝文暮武习文履试不第而弃之专攻武道于国朝同治五年师承福邑芝罘烟台毓璜顶华山派第十七代法嗣李公义春道长门下习华山拳脚及心法同治十一年又至文登求学地龙经光绪十四年在烟社教此时又得平度李公之剪嫡传螳螂手摘要八肘等拳法近廿套又与师弟郝顺昌交换小拳十余套并得少林真传诸谱几经参学研悟...既应我魁德堂之魁星以和七星北斗而重立门者七星螳螂拳至此始矣兹恐久而失传数典而忘其祖故简叙缘起教后昆弗忘之云尔 时在光绪十八年正月吉日 山东省登州府福山县芝罘烟台西闗 魁德堂主王云生晓谕堂内(王云生印)”

王永春传七星螳螂拳于范旭东

范旭东有九大弟子,即:罗光玉、赵亮甫、林景山、肖树宾、王传义、郭家禄、张有德、刘永昌、杨维新。

8 口诀心法

十八家手法歌

太祖的长拳起首, 韩通的通背为母。

郑恩的缠封尤妙,温元的短拳更奇。

马籍的短打最奇, 孙恒猴拳且盛。

黄祜的靠身难近,绵世的面掌飞疾。

金相的磕手通拳, 怀德的摔捋硬崩。

刘兴的?]搂采手, 谭方的滚漏贯耳。

燕青的占拿跌法, 林冲鸳鸯腿强。

孟苏的七势连拳,崔连的窝里剖钟。

杨滚的棍采直入,王朗的螳螂总敌。

(注:除王朗外,其他十七人皆为宋朝人物或宋朝小说人物)

十二字诀

勾、搂、采、挂、刁进、刁打、粘黏、贴靠

黄汉勋 宗师曾把“刁打”改为“崩打”,唯晚年已正名“刁打”。

八刚

泰山压顶,迎面直统,顺步双掌,叠肘硬拱,贴门靠壁,硬崩伏底,左右双棍,摔捋两分。

歌曰:有门则由径以升堂,无门则破壁而入室。

飞杵千斤,击毫发而莫损, 荆轲匕首困于难使。

青丝一线,击虎臂而有余,搏虎擒龙随手而得。

十二柔

见刚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棍手而漏手,

直统而勾手,采手而入手,搂手而进手,磕手而入手,

扑手而进手,挑手而入手,开手而叠手,粘手而破手。

八打

一打眉头双睛二打唇上人中

三打穿聪耳门四打背后骨缝

五打胁内肺腑六打撩阴高骨

七打鹤膝虎头八打破骨千斤

每部位皆属次要,虽不致命,亦必重伤,如遇强手,非此不足以致

胜,然不可轻予施用,以伤好生之德,慎之慎之。

八不打

一不打太阳为首二不打正中锁喉

三不打中心两壁四不打两肋太极

五不打海底撩阴六不打两肾对心

七不打尾闾风府八不打两耳扇

皆致命之处,非性命相搏,幸毋施用,若彼不念人命之为重,亦只招之而已。

(“八打”就是,一打眉头双睛(眉弓及眼睛),二打唇上人中(人中穴),三打穿腮耳门(面颊和耳门),四打背后骨缝(肩胛骨内外缘),五打肺腑胸膛(两肋),六打撩阴高骨(耻骨),七打鹤膝虎头(骸骨),八打破骨干斤(臁骨);而“八不打”是,一不打太阳为首(太阳穴),二不打对正锁口(胸口剑突),三不打中心内壁(硬软肋结合部),四不打两肋太极(两腋),五不打海底撩阴(下阴),六不打两肾对心(腰眼),七不打尾闾风府(骶尾骨),八不打两耳扇风(耳窝)。) 拳套有四十套。有五套基本拳法,即崩步拳,十四路弹腿,十八叟,躲刚、及插捶。其他有五花手(梅花掌、 梅花拳、梅花腿(共2路)、梅花手、梅花落(路)、白猿窥宴、白猿出洞、 白猿偷桃、螳螂出洞、螳螂偷桃、双插花、 小虎雁八肘、柔灵、醉罗汉连环扣打、连环锦套、大架式、小架式、大翻车、小翻车等拳套;器械对拆等等。

9 拳术内容

不同支派有不同内容。 步法有七星步、猿猴步等十八马步法。

拳法有勾搂采捅捶、七星补捶、连环圈捶、黑虎偷心等十五种拳法。

腿法有 扫堂腿、穿心腿等十五种腿法。

掌法又有梅花掌、翻天印掌、磨盘掌等大八种掌法。

拳术对拆有:桃花伞对打,大扎对打等,共四套。套路对子。

兵器套路有:梅花子午单刀、滚堂双刀、燕青单刀、五行单刀、军中大刀、六合单刀、六合双刀、春秋大刀、子午剑、文武八仙剑梅花枪、七星双锏、秦家双锏、六合棍、五郎棍、虎尾三节棍、虎头双勾、地堂鞭等二十六套

兵器对打有:双刀对枪,三节枪对枪,共有十二套。

一套健身十八罗汉气功,以及 铁沙掌

槟城精武, 马来西亚流传套路计有:

拳套:

四路冲捶、十四路弹腿、十八叟、黑虎交叉、崩步、躲刚、插捶、柔灵、白猿出洞、白猿偷桃、连环锦套、 一路摘要、二路摘要、三路摘要、大架式、小架式、飞雁掌、八肘、 四路奔打、四路分打、燕子投林、连环扣打、连环锦套、螳螂捕蝉、 螳螂手一路、螳螂手二路、螳螂出洞、螳螂偷桃、梅花手、梅花拳、梅花落、大翻车、小翻车、落鹰掌、拦截等等。

对练拳套:

领崩步、领躲刚、桃花散、偷接、领白猿出洞、拍按等等。

兵器套路:

燕青单刀、五行单刀、军中大刀、 子午剑、八仙剑、三节棍、 梅花枪、 六合枪、 六合棍、五郎棍、 齐眉棍、虎尾三节棍等等。

兵器对练:

五郎对棍、三节棍对枪、双匕对打、空手对刀等等。


 

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校长兼总教练      傅彪/演练



















螳螂拳图解


螳螂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大瑰宝,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支奇葩。在她有史记载的二百多年的传承中,历代传人豪杰俊才倍涌,影响与日俱增。

螳螂拳的风格,总的来讲,是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

螂拳的手法,主要是: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要求: “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



预备式

动作分解:双脚并拢,脚尖朝前,直腿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成掌,掌指朝下,

掌心朝里。目视前方。(图168)


第一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左脚向前进一步,腿变左踏基步。吐胸,向前探身,右掌内螺旋,随着探身直臂向前上方摆动变钩,钩尖朝下,高与头平;同时,左掌屈肘向上摆动到右肘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下。目视右钩顶。(图169)

(2)探身吞胸,腰向下沉。右钩变掌,随着吞胸沉腰,直臂向前下方摆动,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鼻平。目视右掌(图170)

(3)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左侧。右掌内旋转,随着转腰直臂向左上方摆动变钩,位于身的前左侧,钩尖朝右,高与耳平。目视右钩顶。(图171)

(4)向右转腰调膀。右钩变掌,随着转腰直臂向右前方摆动,位于身的前右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前左方,掌心朝下,高与耳平。目视右掌。(图172)


(5)腰向右转。右掌由外旋转变为内旋转,随着转腰屈肘向左——后——上方划弧,摆动到头上后方变钩,钩尖朝前,肘尖朝右后方:同时,左掌向前上方推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目视右掌。(图173)

(6)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向前探身。右钩变掌,外旋转,随着探身向前下方劈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鼻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掌屈肘向下后方摆动,位于右小臂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掌。(图174) 用法:用右手挑打敌方的下颏。如敌方仰头闪过,我顺势用原手打他前胸,如他又闪过,我顺势用原手打他左耳门。如他再闪过,我反手再打他右耳门。此时他如抬手招架,我顺势将他招架之手刁开,用左掌打他面门。如他再招架或闪躲,我用右手劈他中门。 力点:打敌方的下颏和左耳门时,力点在右钩顶。打敌方的右耳门和劈敌方的中门时,力点在右掌根。打敌方的面门时,力点在左掌外沿小指一边。


第二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吐胸,向右转腰调膀。双掌随着转腰调膀齐动,右掌内旋转,屈肘向右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侧变钩,钩尖朝右前方,高与眉平,肘尖朝下,左掌屈肘向右——下——后方划弧,摆动到右肘内侧变钩,钩尖朝下,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钩。(图175)

(2)吞胸,向左转腰调膀。双钩变掌,随着转腰齐动,左掌内旋转,屈肘向前——上——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变钩,钩尖朝左前方,高与眉平,肘尖朝下;右掌外旋转,屈肘向左下方划弧,摆动到左肘内侧变钩,钩尖朝下,肘尖朝右下方。目视左钩。(图176)

用法:敌方用双手连环取我双眼,我用双手左右刁采。力点:力点在双手五指。


第三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右脚向前进一步,双脚并拢,脚尖朝前,两腿半蹲。双钩随着进步先向前下方摆动到腰高,然后吐胸直腰,直臂向前上方摆动,钩尖朝下,高与头平。目视双钩顶。(图177)

(2)左脚向前进一步,腿变左踏基步。随着沉腰、探身、吞胸,双钩变掌,随着探身沉腰向前下方摆动,双掌并齐,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相对,高与头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目视双掌。(图178) 用法:接前招,我用“左右二阴阳”招出敌方的双手,紧跟用双手挑打他的下颏。如敌方仰头躲过,我顺势反手劈打他胸部 力点:挑打敌方的下颏时,力点在双钩顶。劈打敌方胸部时,力点在双掌根


第四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右脚向前进一步,脚尖朝右前方。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右掌随着转腰调膀直臂向前伸出,掌指朝前,掌心朝左;同时,左掌屈肘向下后方划弧收到右腋内下方,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掌。(图179)

(2)左脚向前上一步,腿变左踏基步。向右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左掌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上方伸出,掌指朝前,掌心朝右,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右掌屈肘向下后方划弧收到腰间,掌指朝前,掌心朝左,肘尖朝后。目视左掌。(图180)

用法:接前招,我用“双提双剁”劈打敌方的胸部,如敌方后退闪躲或抬手招架,我进步用双掌连环穿击他的腹或胸部。 力点:力点在双掌指尖。


第五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右脚提起,位于左膝内前侧,脚尖朝下,脚掌朝后,膝尖朝前。随即向左转腰调膀,向右侧身,右掌外旋转,随着转腰向前前——上——右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侧变拳,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鼻平,肘部弯曲,肘尖朝下;同时,左掌内旋转,屈肘向右下方划弧,摆动到右肘下方变拳,拳面朝右,拳心朝下,肘尖朝左。目视力右拳。(图181)

(2)右脚向前进一步落地,向左转身180°,腿变左登山势。右拳内旋转,屈肘向左——后——下方划弧,摆动到胸前,拳心朝下。右肘随着转身向左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前,肘尖朝前,高与肩平;同时,左拳变掌,外旋转,屈肘扶贴在右小臂小指一边,掌心朝里,掌指朝前。目视右肘尖。(图182)

用法:接前招,我用“秀女引针”穿打敌方的腹或胸部,如敌方躲过后紧接用右拳还击我中部,我顺势用左掌封住他的右腕,用小臂挑打他肘关节。如敌方逃脱,我速将右腿插到敌方腿的右边。同时用右肘击打他胸部。

力点:封敌方右腕时,力点在左手五指。挑打敌方肘关节时,力点在右小臂拇指一边。击打胸部时,力点在右肘尖。


第六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向右转身180°,腿变右麻花步。右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身屈肘向右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侧变钩,钩尖朝下,高与眉平,肘尖朝下;同时,左掌外旋转,屈肘向右——后——下方划弧摆动到胸前变钩,钩尖朝下,肘尖朝下。目视右钩。(图183)

(2)左脚向左——前——右方划弧上一步,腿变成左踏基步。随跟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双钩变拳,各外旋转,随着转腰探身,左拳直劈向前——左——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拳面朝前,拳心朝右,高与鼻平,右拳屈肘向左——前——下方划弧,摆动到左肩内侧,拳面朝前上方,拳心朝左,肘尖朝右下方。目视左拳。(图184)


(3)右脚向右——前——左方划弧上一步,腿变右踏基步。随即向右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右拳随着转腰直臂向前——上——右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侧,拳面朝前,拳心朝左,高与鼻平;同时,左拳屈肘向右——下——后方划弧,摆动到右肘内侧,拳面朝前,拳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拳。(图185)

用法:敌方从背后用拳直打我中部,我回身用右手采他手腕,左手采他肘部,然后用左脚勾住他的脚腕,左拳向左用力打他中部。如他后退逃脱,我紧跟再用右脚勾他的脚腕,用右拳向右用力打他中部。 力点:勾敌方的脚腕时,力点在左右脚尖。打敌方的中部时,力点在左右拳背。


第七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左脚向后退半步,紧跟向左转身180°,身向前探,腿变左麒麟步。右拳变钩,内旋转,随着转身直臂向前上方冲出,钩尖朝右,高与头平;同时,左拳变掌,内旋转,屈肘向后上方摆动到右肩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钩顶。(图186)

(2)右脚进半步震脚落地,腿变左踏基步。向右转腰拧胯调膀,左掌变钩,内旋转,随着转腰直臂向前上方冲出,钩尖朝上后方,高与头平;同时,右钩外旋转,向后上方摆动,位于头上后方,钩尖朝前,肘部微弯,肘尖朝后。目视左钩。(图187)

(3)左脚向前进半步,右脚跟半步,腿变左麒麟步。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右钩变掌,外旋转,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下方劈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钩变掌,内旋转,屈肘向前下方划弧摆动到右肘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掌.

用法:敌方从背后攻过来,我回身用右手打他的面部。如他抬手招架或仰头闪躲,我紧跟用左手打他的胸部或下颏,右掌劈打中门。

力点:击打敌方面部、胸或下颏时,力点在左右钩顶。劈打敌方中门时,力点在右掌外沿小指一边。


第八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向右转腰调膀,右掌屈肘向后下方划弧收到腰间,掌指朝前,掌心朝左,肘尖朝后,左掌屈肘向后下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变钩,钩尖朝下,高与腰平,肘尖朝下;同时,起身左脚提起,位于右膝前,脚尖朝下,脚掌朝后,膝尖朝前。目视前方。(图189)

(2)左脚向前落地进一步,腿变左麒麟步。随即向右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左钩变掌,外旋转,随着转腰探身直臂向前上方伸出,掌指朝前,掌心朝右,高与肩平。目视左掌。(图190)


用法:接前招,我用“左右天分双合折”,劈打敌方的中门。如他躲过,紧接用手还击我中部,我用左手采他来手之腕,然后反手用掌穿击他腹或胸部。

力点:刁采敌方来手时,力点在左手五指,穿击敌方腹或胸部时,力点在左掌指尖。 第九式动作分解接前式,右脚向前上一步,腿变右麒麟步。紧跟着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右掌变拳,随着转腰探身直臂向前上方伸出,拳面朝前,拳心朝左,高与鼻平;同时,左掌屈肘收到右肩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拳。(图191)

用法:接前招,如敌方后退躲过我“左插掌”,我紧跟进右步,用右拳打他胸部。

力点:力点在拳面。


第十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左脚向前进一步,双脚并拢,两腿半蹲。向右转腰拧胯调膀,左掌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右——前——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变钩,钩尖朝左,比头稍高;同时,右拳外旋转,屈肘收到腰间抱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上,肘尖朝后。目视左钩。(图192)

(2)右脚向左——前——右方划弧进一步,紧跟向左转身180°,腿变左登山步。右拳内旋转,向上摆动,拳面顶着右胸,拳心朝下,右肘抬起,与肩平,随着转身向前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侧,肘尖朝右前方;同时,左钩变掌,外旋转,屈肘向左——后——下方划弧摆动,掌心贴靠着右小臂小指一边。目视右肘尖。(图193)

用法:接前式,我用“右补锤”打敌方的胸部,如他抬手招架,我左手采他招架之手的腕或小臂,然后右腿插到他腿的右侧绊他的腿,同时,用右肘击打他的中部。

力点:采敌方招架之手的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绊敌方的腿时,力点在右小腿脚跟一边。击打敌方中部时,力点在右肘尖。


第十一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向右转身90°,左脚向右跨一步,双脚并拢,两腿半蹲。右拳外旋转,随着转身屈肘向上后方划弧,摆动到身的右侧,拳面朝上,拳心朝左,比头稍高,肘尖朝下;同时,左掌内旋转,屈肘向右后方划弧摆动,位于右肘内侧,腕向掌背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目视右下方。(图194)

(2)向右转腰调膀,身向后侧。随着转腰侧身右拳直臂向右——下——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后右侧,拳面朝下,拳心朝左,高与胯平,左掌内旋转,向上后方划弧,摆动到头上,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右,掌心朝前,肘部弯曲,肘尖朝左;同时,右脚直腿向左上方踢起,脚尖朝上,脚掌朝左前方,高与胸平。目视右拳。(图195)

(3)右脚落地,双脚并拢,两腿半蹲,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左侧。右拳外旋转,随着转腰侧身屈肘向前——上——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拳面朝左,拳心朝下,高与头平,肘尖朝右前方;同时,左掌屈肘向左下方划弧摆动,腕向掌背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前,掌指贴靠在右小臂拇指一边,肘尖朝后。头向右转,目视右方。(图196)

(4)右脚向右跨一步,向右转身90°,身向前探,腿变右麒麟步。右拳外旋转,随着转身向前下方摆动,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左,拳心朝后,高与眉平,同时,左掌向前下方推出,腕向掌背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贴靠着右腕内侧,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拳。(图197)

用法:如敌方从右边用脚踢我中部,我用右拳向下打他的来脚,然后反右拳圈打他头部。如敌方低头躲过,我进步用右拳打他腹或胸部。

力点:打敌方来脚时,力点在右拳轮。圈打敌方头部时,力点在右拳眼。打敌方腹或胸部时,力点在右拳背。


第十二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右脚盖步退一步,向左转身90°,腿变右麻花步。右拳和左掌随着转身屈肘向左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侧,右拳面朝左,拳心朝后,高与肩平,肘尖朝左,左掌腕向掌背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仍贴靠在右腕内侧,肘尖朝前下方。头向左转,目视左方。(图198)

(2)左脚向左——前——右方划弧上一步,腿变左踏基步。紧跟向左转身90°,身向前探。左掌变钩,外旋转,随着转身直臂向前——左——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钩尖朝右,高与眉平;同时,右拳变掌,向前左方划弧摆动,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贴靠着右肘内侧,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左钩。(图199)

(3)右脚向右——前——左方划弧上一步,腿变右踏基步。紧跟向右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右掌变钩,随着转腰探身直臂向前——上——右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侧,钩尖朝左,高与肩平;同时,左钩变掌,屈肘向右下方划弧摆动,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贴靠着右肘内侧,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钩。(图200)

用法:如敌方从背后向我打来,我回身用左脚钩他的脚腕,用左手打他胸部。如他逃脱后退,我紧跟上步再用右脚钩他的脚腕,用右手打他胸部。

力点:钩敌方脚腕时,力点在左右脚尖。打敌方胸部时,力点在左右钩顶。


第十三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左脚向前上一步,腿变左踏基步。向右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右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屈肘向右——后——上方划弧,摆动到头前上方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右,肘尖朝后;同时,左掌变拳,内旋转,直臂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鼻平。目视左拳。(图201)

(2)右脚向前一步,腿变右踏基步。随跟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左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屈肘向左——后——上方划弧,摆动到头前上方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左,肘尖朝后;同时,右拳外旋转,直臂向前下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鼻平。目视右拳。(图202)

用法:如敌方用拳打我中部,我用右拳反封他来拳之腕或小臂,然后进左步用左拳打他面部。如敌方后退逃脱,紧跟用另一拳打我中部,我顺手用左拳反封他来拳之腕或小臂,再上右步用右拳打他面部。

力点 :反封敌方来拳之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右手五指。打敌方面部时,力点在左右拳面。


第十四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左脚向后退三分之一步,随之向左转身180°,向前探身塌腰,腿变左麒麟步。左拳外旋转,随着转身塌腰向后——下——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拳面朝前下方,拳心朝后下方,高与小腿中部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同时,右拳向后上方摆动到头上后方,拳面朝上,拳心朝右,肘部微弯,肘尖朝后。目视右拳。(图203)

(2)起身向右转腰调膀,左脚向后退三分之一步,腿变左寒鸡势。左拳随着转腰屈肘向右——上——后方划弧,摆动到身的右侧,拳面朝右后方,拳心朝下,高与耳平,肘尖朝前;同时,右拳变掌,外旋转,腕向掌背边弯曲,掌心贴靠在左拳眼上。目视前方。(图204)

用法:敌方从背后用脚踢我下部,我回身用左拳打他的来脚,然后再反左拳圈打他右耳门。 力点:打敌方的来脚时,力点在左拳轮。圈打敌方右耳门时,力点在左拳眼。


第十五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左脚向前进三分之一步,腿变左麒麟步。随之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右掌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下——左方划弧下按变拳,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左,拳心朝下,高与胸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右;同时,左拳外旋转,屈肘向下左方摆动到身前,位于右拳后方,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下颏平,肘尖朝下。目视右拳。(图205)

(2)向右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左拳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上方崩出,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后,比头稍高,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右拳屈肘向下后方摆动到左肘下方,拳面朝左,拳心朝下,肘尖朝右下方。目视左拳。(图206)

用法 :敌方用拳直打我中部,我右手封他来拳之腕或小臂,左拳崩打他面门。

力点 :封敌方的来拳之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右手五指。崩打敌方的面门时,力点在左拳背


第十六式动作分解

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右拳外旋转,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上方冲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前上方,拳心朝左,高与头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拳变掌,内旋转,屈肘收到右肘内下方变拳,拳面朝前上方,拳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拳。(图207)

用法:接前招,我用“右封左崩锤”打敌方的面门,如他抬手招架,我顺势用左手向下勾采他招架之手,用右拳打他面门。 力点:向下勾采敌方的招架之手时,力点在左手五指。打敌方的面门时,力点在右拳面。


第十七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起身右脚提起,位于左膝内前方,脚尖朝下,脚掌朝后,膝尖朝前,左膝微弯,成左锦鸡独立式。随之向右转腰调膀,右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屈肘向左——后——右方划弧,摆动到头上右侧变钩,钩尖朝前,肘尖朝右;同时,左拳变掌,内旋转,向下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变拳,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下,拳心朝左,高与腹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左拳。(图208)

(2)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右钩变拳,外旋转,随着转腰向前——下——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头平,肘部弯曲,小臂竖起,肘尖朝下;同时,左拳变掌,外旋转,屈肘向上右方划弧摆动,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贴靠在右肘内侧。目视右拳。(图209)

用法:接前招,我用“左勾右搓锤”打敌方的面门,如他抬手招架,我顺手用右手刁开他的招架之手,然后再反右手打他左耳门;如他不招不架,用闪躲避开我“左勾右搓锤”,紧跟用手还击我中部,我即用左手向下封他来手,用右拳打他左耳门。 

力点:刁开和封敌方来手时,力点在左右手五指。打敌方左耳门时,力点在右拳轮。 第十八式动作分解 接前式,右脚向前进一步,腿变右踏基步。随之向左转腰调膀,吞胸塌腰,左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腰向后——下——前方划弧摆动,掌指朝前,掌心朝右,高与腰平。目视右掌。(图210)

用法:接前式,我用“左封右提折”打敌方的左耳门,如他抬手招架或仰头闪躲,下部必露破绽,我趁机用右掌撩打他裆部。 力点:力点在右掌外沿小指一边。


第十九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向前探身吞胸,向右转腰拧胯调膀,腿变右麒麟步。左掌内旋转,随着探身转腰向前——上——下方划弧下按变拳,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右,拳心

朝下,高与腹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同时,右掌外旋转,屈肘向后下方划弧,摆动到胸前,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肘尖朝右下方。目视左拳。(图211)

(2)右脚向前进半步,左脚跟半步,腿仍是右麒麟步。随之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右掌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上方推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头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拳屈肘收到内下侧,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掌。(图212)

用法:敌方用手直打我中部,我用左手封他来手之腕或小臂,用右掌劈打他胸部或面门。 力点:封敌方的来手之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劈打敌方的胸部或面门时,力点在右掌外沿小指一边。


第二十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左脚向前进一步,双脚并拢,脚尖朝前,两腿半蹲。随跟向右转腰调膀,左拳变掌,随着转腰向前——上——下方划弧下按变拳,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右,拳心朝下,高与胸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下方;同时,右掌变拳,屈肘收到腹前,拳面朝前,拳心朝左,肘尖朝下。目视左拳。(图213)

(2)右脚提起,位于左膝前方,脚尖朝下,脚掌朝后,膝尖朝前,成左锦鸡独立式。随之向左转腰调膀,向前探身塌腰,右拳屈肘向后上方摆动,拳面顶着右胸,肘尖抬起,随着转腰探身向前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肘尖朝前,高与胸平;同时,左拳变掌,外旋转,屈肘向后收回,掌指朝前,掌心贴靠着右小臂外侧,肘尖朝后。目视右肘尖。(图214)

用法:接前招,我用“左封右力劈”打敌方的胸或面部,如他抬手招架,用另一手还击我腹或胸部,我用左手向下封按他还击之手的腕或小臂,然后进步用右肘击打其中部。

力点:封按敌方还击之手的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击打敌方中部时,力点在右肘尖。


第二十一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吐胸直腰。右拳变掌,双掌个内旋转,随着吐胸直腰向上,然后各向自边划弧摆动到身的两侧,腕向掌背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各朝自边,比头稍高,肘部微弯,肘尖朝下。目视前方。(图215) (2)右脚向前落地进一步,腿变右麒麟步。随跟吞胸,向前探身,双掌变拳,各外旋转,随之探身,左拳向下——前——右——上方冲出,右拳向下——前——左——上方冲出,双拳并齐,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眉平,双肘弯曲,肘尖朝下。目视双拳。(图216)

用法:接前招,我用“左封右叠肘”打敌方的中部,如他闪躲逃脱,紧接着用手还击我头部,我用双手向上双封招出他来手,速进步,用双拳挑打他腹部。 力点:向上双封敌方的来手时,力点在双掌心。挑打敌方的腹部时,力点在双拳面。第二十二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向右转腰拧胯调膀,腿变右麻花步。双拳变掌,各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屈肘向右——下——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侧变拳,左拳在前,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右,肘尖朝左,右拳在后,腕向拳背边弯曲,拳面朝前,肘尖朝后,双拳心朝下,高与腹平。目视左拳。(图217)

(2)左脚向前——左——右方划弧上一步,腿变左踏基步。随跟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双拳同时向前上方冲出,左拳腕向拇指弯曲,拳面朝右,右拳朝右,右拳面顶着左腕,双拳心朝下,高与肩平,双肘弯曲,肘尖各朝自边。目视左拳。(图218)

用法:敌方用右拳打我中部,我用右手采他的右腕,左手采他的肘部,然后用左脚勾他的脚腕,用左拳打他的腹或胸部。如他闪躲逃脱,紧跟用左拳直打我中部,我用左手采他的左腕,用右拳压他的肘部,然后用右脚勾他的右脚腕,用右拳打他的腹或胸部。


第二十三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腿变右麒麟步。向左转腰调膀。右拳变掌,外旋转,随着转腰向前上方伸出,腕向掌心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后,比头稍高,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拳屈肘收到右肘下方,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掌。(图221)

(2)向右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腿变右麻花步。左拳变掌,外旋转,随着转腰探身从右臂下方向右——前——左方伸出,位于身前右侧,腕向掌心边弯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后上方,比头稍高,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右掌内旋转,屈肘收到腹前,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左,肘尖朝后。目视左掌。(图222)

(3)左脚向前上一步,腿变左麒麟步。随之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左掌内旋转,随着转腰探身向左下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变钩,钩尖朝左后方,高与头

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同时。右掌向前左方推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左,高与腹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目视右掌。(图223)

用法:我用右掌打敌方头部,如他抬右手招架,我左手从右臂下方采他的右腕或小臂,然后进左步用左脚扣住他的脚,用右掌打他的腹部。

力点:采敌方的右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扣敌方的脚时,力点在左脚尖。打敌方的腹部时,力点在右掌跟。 斜步挺身


第二十四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向右转身180°,身向前探,腿变右麒麟步。右掌外旋转,随着转身向后上方伸出,位于身前,掌指朝后上方,比头稍高,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钩变掌,外旋转,屈肘向后下方摆动到右肘内侧下方,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掌。(图224)

(2)向右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腿变右麻花步。左掌内旋转,随着转腰探身直臂向右——前——上方伸出变钩,钩尖朝左,比头稍高;同时,右掌外旋转,屈肘收到胸前,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左,肘尖朝右下方。目视左钩。(图225)

(3)向左转腰调膀。随着转腰调膀,左钩向左后方划弧摆动到身的左侧,钩尖朝后,比头稍高,右掌向左前方推出,位于身前左侧,腕向掌背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腹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脚向前——右——上方踢起,位于身前右侧,脚尖朝上,脚掌朝右前方,高与腰平。目视右掌。(图226)

用法:敌方从背后攻来,我回身用右掌打他头部,如他抬手招架,我左手从右臂下方采他招架之手或小臂,然后用右掌向左前方打他腹部,同时用左脚向右撬他的小腿。

力点:打敌方头部时,力点在右掌背。采敌方招架之手的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打敌方腹部时,力点在右掌根。撬敌方小腿时,力点在左脚尖。


收式动作分解

接前式,左脚向后落地,双脚并拢,直腿站立。左钩变掌,外旋转,双掌直臂摆动到胯部两侧,掌指朝下,掌心朝里。目视前方。(图227)





缠闭门秘功之烂缠丝---彭程

  缠闭门简介
  
  缠闭门,又叫化门,为峨眉八大门(洪、会、字、化、杜、岳、僧、赵)之一。缠闭门自祖师杨德三传承至今,已达三百余年。清雍正年间,国家虽已基本稳定,但满汉民族矛盾犹存,不少汉族义士纷纷反清复明,杨德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杨德三自幼饱读诗书,兼习少林拳功,闻武当内家拳神奇玄奥,遂拜武当高道习练内家拳剑。尽管从习多年,但因根基少林,仍未得内家拳之梗概。一日,他在武当山间偶逢蛇鹤相搏,鹤攻尾,首来救;鹤攻首,尾相连;鹤击中,首尾援。灵蛇剽骁游逸,缠绕曲回,以静制动,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德三观之良久,心胸豁然开朗。于是乎,在武当道士精心指导下又苦练多年,蛇的“缠绕化解”,和鹤的“鹤嘴连击,引进落空”之技融入其中,自创缠闭门(烂缠丝秘功)。后来,杨德三委身供职于清禁军,任禁军教头,白天教习武艺,夜晚联络各方反清义士,密谋反清。不慎消息败露,遭朝廷捕杀,他只身击退多名大内高手,杀出紫禁城,隐姓埋名,流落于江西、四川等地,潜心研习武学。他在江西传艺黄益川,黄传四川魏三峰(又名魏三炮)、杨为善(大足)、钟文任(广安),魏传李厚庵(又名李八爷,合川人),李传丁遂良、江步云,丁传王寿亭(武胜)、周金山、丁质彬、王仲山,王寿亭与王仲山又从学于江步云。后来,王寿亭、王仲山又传王者师等人。在缠闭门先辈的精研传承下,加上明清及民国武术的大发展、大交流,再加上巴蜀得天独厚的人文文化影响,缠闭门之术在四川各地广为流传,又因地域风情各异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缠闭门支脉。
  
  目前缠闭门在四川约有七支,师承脉络较为清楚的有三支,均为黄益川传授。第一支为合川派系,由丁遂良传丁质彬传丁俊才、王德亮,丁遂良又传潼南丁家坝丁星五,递代传习,繁衍至今,他们以缠丝拳为主,极重缠绕化解之法。第二支为大足派系,由杨为善(又名杨白毛)传大足县龙水镇何世福、尹思宾、游学中等人,何世福传陈世兴、陈世福、陈世伦,陈世伦传陈开云、陈亚军、郑三级,陈开云授徒较多,主要在大足一带。大足派系套路种类较多,但多数套路短小精炼,较重硬功。第三支为广安派系,主要由王寿亭、王仲山传出。王仲山传王者师、李兴成、李宝成。早年王寿亭在成都打擂曾荣获银奖,以一双铁锏鲜逢敌手,后开场授徒,让缠闭门武功广为流传。广安派极重内功,讲究武医结合,拳套以缠丝拳、大小十字拳、烂缠丝、三十六闭手、六肘、翻子、六合等八套拳为基础。广安派还有杜家与悦来场马家。杜家李定国传于李毅立,李毅立传邹德发、彭程,杜家以步法轻快为特色;悦来场马家传赵子虬,以三十六闭手为主,彭程又学于赵子虬老师。目前,缠闭门掌门信物和拳谱均在广安派系手中。缠闭门在四川尚另有四支,但师承脉络欠详。一支由清初朱剃头传出,主要在垫江一带传承;一支由邓跃龙传徐世全,徐传技于阆中各地;一支在绵阳、内江;一支在涪陵,据说是由清咸丰末年的刘聋鼓传出。
  由于缠闭门祖师杨德三先学少林,后习武当,加上缠闭门与松溪派经常交流切磋,又多有仁人志士,济世良医,因而,缠闭门包罗武、医、易、道、佛、儒诸家为一体,武学风格独特,技法神奇。其总歌歌诀:搭手即吞迎,封逼忙进身;变化随身滚,虚实要认真。而从赵子虬老师的歌诀中,我们已可看出,其出手划圈,出脚走边;踢腿带钩,铲拳带弹;拳掌多变,峰肘连环;打拿跌摔,虚实相间;以力为本,以快为上;以脆发劲,以柔克刚;以活为主,以巧胜强。在手法上多剽手、登掌、虎爪、闭手等等。步型上多弓箭步、半马步。步法上多追步与圈步,技法上以刚破柔,以柔克刚,从而刚柔相济,攻防一体。既有“踏洪门、逼中宫、以步催人、以步击人、以步发人,拳打一条线,一撒周身皆是手”等特点,实战中常以正步缠丝登掌为基础,辅以阴阳、五行、八卦之手法,和十二散手、袖里藏针等技巧,“拳打八方,腿扫六路,一撒通身皆为手,周身无处不弹簧”,应付群攻,至善至妙,从而形成了与其他门派截然不同的显著特色。非但如此,缠闭门功法神奇,常辅以药功,其中罡气法即为典型的道家周天功法,它以《道德经》、《黄帝内经》和《易筋经》为根基,辅以培元内壮丹、添火丹等药功,再配合补天锁阳功(类似于漏尽通),可较快地打通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等等,从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缠闭门先辈还认为:“练武不练药,到老病陀陀(四川方言)”,鉴于此,缠闭门要求门人学习中医内、外科骨伤科,满蒙二医之伤科,并辅以道医食疗,练功,养生。现缠闭门流传下来的拳械功夫主要有缠丝拳、烂缠丝、缠丝烈马拳、缠丝盘龙拳、缠丝连环拳、红缠三十手、缠丝真诀、八步缠丝、六合缠丝、大十字、小十字、大练桩、小练桩、十四手、翻连环、反抢连环、七星扣、九子连环捶、十二时辰,六六拳、六肘、十六肘桩、三十六闭、滚龙桩、十八烂、太乐、连成、四门桩、四门拳、水擒十字拳、官音扫殿、遁龙桩、燕青拳、引闪、青龙拳、四象拳、梅花三十手、子午单刀、凤尾钻花刀、回马双头枪、虎头枪、梅花七星剑、太极龙行剑、三拦棍、子午棍、霸王鞭、缠丝鞭杆、扭丝盘龙鞭枪棍、南阳大刀、子午双刀、缠丝连环锏、流星锤、八卦流星拂(尘)、二人对练(一打一)、一打二、一打三、桶子功、太子劲、总缠、绵掌、霸王肘、练功十八法、打草龙桩、十八练功法、混元一气阴腿功、阎王膝、铁桥手、金刚手、童子功、铁布衫、十二段锦等等,还有许多符篆治病与练功等方法。目前,缠闭门武功主要流传于广安、南充、重庆、合川、大足、绵阳、内江、达县等地。
  
  烂缠丝功法动作图解
  
  烂缠丝是缠闭门入门套路,它式势相承,环环相扣,首尾相应,动作紧凑。它讲求避实击虚,以打为主,一气呵成。极重攻防,对于武术基本劲力的形成极有帮助。平时习练,缠闭门传人常打十二个来回,故又有十二烂缠丝之谓。烂缠丝整体套路不长,步型多为“之”字步,难度不大,易于掌握。
  一、起式:身体直立,双足并拢,头往上顶,有如绳悬,项要竖直,闭口,上下齿轻合,下颌微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坠胯,凝神注目,平视前方。双手臂自然下垂,呼吸自然,双掌贴于两大腿外侧,精神饱满(如图1)。

缠闭门秘功之烂缠丝----彭程

      图1

   两手掌于小腹前相合,上提于胸前,掌心朝上,两手中指相对,约距寸许,两小臂与地面平行,目视两手(如图2)。两手掌翻转成掌心斜朝外,右掌变拳,两手向外撑,左掌覆于右拳面,环抱于胸前,距前胸约10~20厘米。双上臂和小臂略与地面平行,自然弯曲呈弧形。注意实腹畅胸,气沉丹田,目光注视前方(如图3)。
  要点:整个动作圆贯灵活,注意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沉肩坠肘,实腹畅胸,气沉丹田。要有气定神闲,精神饱满,让人大有一动无有不动之感。
  用法:此为抱拳之礼,系礼仪性动作。具体涵义是:右手握拳,象征“五湖”,亦象征“武力”。但左掌覆右拳,明示有武不用武,非万不得已而用之。左掌象征“四海”。四指并拢,象征“天下武林同道是一家,共同担负起振兴中华武术的重任”。拇指弯曲,象征武术不仅是一种运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永无止境。每一个习武者都应以健康的心态去学武,并容纳、吸收他派武技,永远勉励自己孜孜求学,努力超越自我。两臂弯曲与身体呈一圆形,象征“武术赖以产生的根源或哲学思想是'阴阳学说’,即中华古代传统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抱拳礼在技击上有两种功用,一可用来脱抱腰,是一招极为漂亮的脱打技法(当敌两手把我双手臂及腰抱住时:两手臂上抬的同时进步,反手击敌裆,破解之速只在瞬间。当敌两手环抱我腰时,我双手向后抓敌头发或抱敌头向上向前扛摔,自然破解,化险为夷);另一方面,它还是一招绝佳的守式,可阻挡中上盘的一切进攻。它变招快,挡后即可快速进攻。
  二、左开弓手:接上式,左脚横开一步,下蹲成半马步,稍向左扭转,重心偏向右脚,两手相交于胸前,左手在外呈格挡式,右手藏于内,两手心朝内,两手略与口唇同高,距脸面约10厘米(如图4)。身体继续向左拧转成胸口朝左,由半马步变成左弓箭步的同时,左手挑格后变拳回拉于左腋胸前,拳心向下,肘尖朝后,右手变拳前冲,肘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拳与肩同高,拳心朝下,拳眼朝左,目光随手转,注视前方(如图5)。

缠闭门秘功之烂缠丝----彭程
  要点:开步与双手交叉护面同时进行,腰向左扭转90度,扭转时右脚跟蹬地,力发于足跟,主宰于腰,由胯而腰而肩达于手。其腰马合一,形成整劲,全身之力凝聚于拳面。右拳前冲时,左拳回拉,势如射箭。两手、两腿、脊柱以及左手右腿、右手左腿形成五张弓,蓄劲而发,五线对挣。
  用法:左手挑(格、拍)对方攻来之手,右手出拳冲击。
  三、右开弓手:接上式,腰略微向右扭转成吊马步,重心偏向左脚,同时,右拳变掌收回,左拳成掌附于右掌内侧,两掌心朝内,与脸面同高,距脸约10厘米,目视前方(如图6);腰继续向右扭转成胸口朝右,由半马步变成右弓箭步的同时,右手挑格后变拳回拉于右腋胸前,拳心向下,肘尖朝后,右小臂与地面平行,在格挡、回拉时,左手变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上,拳眼朝右,肘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力达拳面,目光随手转,注视前方(如图7)。
  要点:身体拧转时,双手回护于脸前,注意头有向上顶,而脊柱有挺拔之意。当左拳冲击,右拳回拉时,应有内守外撑之意。同时,借助两足蹬地,腰部扭转之力,从而全身劲力合一,自足-踝-膝-髋-腰-肩-肘-手,顺达发出,力达拳面。
  用法:左右开弓手为缠闭门中典型的练劲之法,又是缠闭门的基本实战姿势,灵活多变,可攻可守。在四川,称技击为扁挂,即“扁身对敌,包罗万象”之意。又有“拳打一条线”之说。左右开弓手双足不动,仅凭腰身拧转即可拳打一条线,应敌于四方。扁身对敌,如敌在左或者右,你可转向左或右,双手护于体前,即成散打的格斗姿势;如敌在后方,步型不变,唯应向左转,冲拳向后方即可。
  四、天星手:接上式,左脚从右脚内侧成圈步(约为90度的圆弧路线上滑进)向前滑上步,成左弓箭步的同时,左拳随前滑之势奔前冲出一拳,拳同肩高,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如图8)。

缠闭门秘功之烂缠丝----彭程
  要点:在整个动作中,头颅应在同一水平,左脚贴地而行,左拳随前滑而向前冲拳,力由右脚跟-右踝-右膝-髋-腰-左肩-左肘-左腕-左拳,顺达发出,力达拳面。
  用法:天星手式为典型的不接触打法。因为峨眉拳古时有玉女拳之称,蜀人或女子力小,所以提倡“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接触打法,在对手出拳时,避实击虚,运用灵活的步法,把握战机,从而击中对方要害。当对方向我进攻时,我利用圈步闪开对方正面攻击的同时,左手出拳击向对方面部、咽喉或胸部。
  五、袖里藏针(一):接上式,右脚从左踝内侧向前过步成右弓箭步的同时,右拳变仰拳(拳心向上)从左肘下方穿出拧钻成俯拳(拳心向下)向前冲击,力达拳面。左拳在右冲拳时,向左格挡并回拉于左腋胸前,左小臂与地面平行,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如图9—10)。
  要点:左手回拉、格挡与右脚上步,右拳穿击通顺连贯,并注意裹身拧腰送肩的同时,头上顶,臀下坐,脊柱挺拔,右拳冲,左拳拉,左脚蹬,右脚撑,全身整劲合一,力达右拳面。
  用法:袖里藏针为缠闭门典型技法之一,左手格挡敌之拳脚,右手随右脚逼敌洪门时,沿敌之手穿击敌腋、胸、喉。
  六、袖里藏针(二):接上式,左脚从右踝内侧向前过步成左弓箭步的同时,左拳变仰拳从右肘下方穿出并拧钻成俯拳向前冲击,力达拳面,右拳在左冲拳时向左格挑后回拉于右腋胸前,右小臂与地面平行,拳心朝下,目视左拳(如图11、12)。
  要点:右手格挑、回拉与左脚上步和左拳钻击通顺连贯,并注意裹身拧腰送肩的同时,头上顶,臀下坐,脊柱挺拔,左拳冲,右拳拉,右脚蹬,左脚撑,从而全身整劲合一,力达左拳面。
  用法:奔敌洪门,格挡冲拳,为放长击远之法。
  七、袖里藏针(三):接上式,右脚从左踝内侧向前过步成右弓箭步的同时,右拳变仰拳(拳心向上)从左肘下方穿出,拧钻成俯拳(拳心向下)向前冲击,力达拳面。左拳在右冲拳时,向左格挡并回拉于左腋胸前,左小臂与地面平行,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如图13、14)。

缠闭门秘功之烂缠丝----彭程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要点:左手回拉、格挡与右脚上步和右拳穿击通顺连贯,-并注意裹身拧腰送肩的同时,头上顶,臀下坐,脊柱挺拔,右拳冲,左拳拉,左脚蹬,右脚撑,全身整劲合一,力达右拳面。
  用法:抢洪门、逼中宫格拦冲拳,为防守反击之法。
 八、闭手:接上式,左脚从右脚内侧滑步向前向左成虚步,重心在右脚,双拳同时变掌回护于胸前,掌心斜朝上,两手环抱于胸前,两手距胸约5厘米,随即重心前移,右脚向前过步成高马步,双拳成立掌向前推击,掌心朝前,两手相距约5~10厘米,掌与肩同高,沉肩坠肘,两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眼随手转,目视前方,力达掌根(如图15、16)。
  要点:左脚上步时,双手护于胸前,俗称守中,为守式,蓄劲。右脚上步时猛力向前推击,为攻势,发劲。蓄劲时如熊出洞,发劲时如饿虎扑食。
  用法:此式主要用于推击对方。当敌向我进攻时,我双手压住敌之双臂,并抢敌之洪门,两手以掌根推击敌方胸膛,使敌跌翻在地。
  九、斗手:接上式,左后转身180度,重心前移至左脚,变为左弓箭步,头向后转的同时,左掌向上向后格挡,位于头前上方,拳心斜向上,拳眼向下,在转身时,右掌变爪向上向前弧形撩出,爪心朝前,与腹同高,肘略弯,目视前方(如图17、18)。
 
  要点:转身时,右脚蹬地,同时腰身拧转,头随腰而自然转动,而两手随拧转之势格挡、撩击。
  用法:斗手又称撩阴手,主要用于撩抓敌之裆部。
  十、探囊手:接上式,右爪抓握成拳回拉,拳心向上,回拉于上腹前;同时,右脚上步提于左脚内侧,然后继续上步成右弓箭步,并随上步之势,右拳向左旋转成拳心向下,并向前下冲拳,拳与腹同高,左掌变拳向左拉于左腋胸前,左肘尖斜朝后上方,左小臂与右手臂基本平行在一条直线上,目视前方(如图19、20)。
  要点:在右爪抓握时,右掌根应略向前送,而五指用力抓握,力达食、中、无名、小指四指,拇指自然合于中食二指上,抓握后自然旋腕使拳心向下,随上步之势,借左脚后蹬之力斜下冲击。
  用法:探囊手为斗手的延续,在抓住歹徒之裆部后用力捏,使歹徒裆部受损,并撕扯掉,为最为歹毒之法,以前非入门弟子不传授其具体用法,望习者慎,非遇罪大恶极之辈不施之,非在本身生命危险受到极度威胁时不用之。
  十一、洗面手:接上式,右脚向左前方盖步,两脚交叉,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同时,右拳变掌以逆时针方向向上向左前砍击,左拳变掌以顺时针方向从左肩向右肩、头部划弧,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右掌心朝左前方,左掌心朝内,两手交叉位于脸前,眼视左方,两手继续划弧,左掌成翻背掌向左摔击,掌心朝上,略比头高,右掌向下向后撑,掌心朝下,拇指朝前,眼视左手(如图21、22)。
  要点:盖步与两手划弧击敌、护面应同时进行,眼随手转,护面同时蓄劲,左掌翻背摔击时送肩,力量顺达。
  用法:用于左侧的袭击,右手拍挡,左掌反击。
  十二、挂手:接上式,左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左高弓箭步,左掌变拳,拳心朝上、朝内,右掌变拳从后、前、左划弧格挡于体前,双臂交叉于胸前,右拳在下,左拳在上,左拳附于右拳后,并且随划弧之势,右拳旋转成拳心向上(如图23)。

缠闭门秘功之烂缠丝----彭程
  要点:随上步之势,右拳向左格,并有向下压,向前撑之劲,左手隐于右手,可守可攻。注意含胸拔背。
  用法:用于格挡、阻截对方之进攻。
  十三、造拳:接上式,左脚向前滑步,右脚随前滑之势跟进上步的同时,左拳向外,向前下格挡并变成俯拳(拳心朝下),在左拳格挡时,右拳同时变俯拳向下外拍拦,随即右拳从下向上,从左腕背侧钻出,略与鼻高,钻拳时,右小臂顺时针旋转成拳心朝上,双臂自然交叉于胸前,距胸约20厘米,眼视前方(如图24、25)。
  要点:左、右拦击时,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前撑后拉,左拦右拉,前钻后拦,力量对争。在击、造拳时,腰应先向后右转,然后再向左转,注意拧裹吞吐。
 
  用法:用于前手拦击,后手击打敌面及下颌,并可变式用于拦击敌之摆拳,该式劲力复杂,应用心体会,如果练过形意拳的则不难明白,它几乎包含了形意拳的钻、炮、横三种拳式及劲道。
  十四、奔雷手:接上式,右脚从左脚内侧向前过步成右弓箭步;同时,左拳向后回拉于左腋胸前,右拳外旋并向前冲击,力达拳面,拳与肩同高,拳心朝下,拳面朝前,左手臂与地面平,眼视前方(如图26)。
  要点:回拉及前冲拳时,应用心体会两臂旋转之劲,要有外分、前冲、后拉而劲力合一之意。此式应猛,但劲力短促,在右拳冲时,左脚蹬,从而力发足跟。
  用法:此式为硬打硬进之势,穷追猛打,直奔胸膛。
  十五、回身洗面手:接上式,右脚向后盖步,两脚交叉,左脚位于体前,右脚位于体后;同时,右拳变掌以逆时针方向从前向上向左前砍击,左拳变掌以顺时针方向从左肩向右肩、头部划弧,右手在外,左手在内,两手交叉位于脸前,把面护住。两掌继续划弧,左掌成翻背掌向左摔击,力达掌背,掌心朝上,略比头高,右掌随左掌摔击之势向下,向后撑,掌心朝下,拇指朝前,眼随手转,目视左手(如图27、28)。
  要点:撤盖步与两手划弧拦击、护面应同时进行,摔掌时力量应顺达。
  用法:用于后方的袭击。
  十六、挂手:接上式,左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左高弓箭步;同时,左掌变拳,拳心朝上、朝内,右掌变拳从后、前、左划弧格挡于体前,双臂交叉于胸前,右拳在下,左拳在上,左拳附于右拳后,并且随划弧之势,右拳旋转成拳心向上(如图29)。
  要点:随上步之势,右拳向左格,并有向下压,向前撑之劲。含胸拔背,左手隐于右手,可守可攻。
  用法:用于格挡、阻截对方之进攻,还可用手肘摆击敌头面部。
  十七、造拳:接上式,左脚向前滑步,右脚随前滑之势跟进上步,左拳向外、前下格挡,并变成俯拳(拳心朝下),在左拳格挡时,右拳同时变俯拳向下外拍拦,随即右拳从下向上,从左腕背侧钻出,略同鼻高,钻拳时,右小臂顺时针旋转成拳心朝上,双臂自然交叉于胸前,距胸约20厘米,眼视前方(如图30、31)。
  要点:左、右拦击时,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前撑后拉,左拦右拉,前钻后拦,力量对争。在拦击、造拳时,腰应先向后右转,然后再向左转,注意拧裹吞吐。
  用法:前手拦击,后手击打敌面及下颌,并可变式用于拦击敌之摆拳,该式劲力复杂,应用心体会。造拳后还可变为坠肘之式以肘尖顶击敌之胸部。造拳类似于拳击的勾拳。
  十八、奔雷手:接上式,右脚从左脚内侧向前过步成右弓箭步,左拳向后回拉于左腋胸前,右拳外旋并向前冲击,力达拳面,拳与肩同高,右拳心朝下,拳面朝前,左手臂与地面平,左拳心朝下,眼视前方(如图32)。

缠闭门秘功之烂缠丝----彭程

  要点:回拉及前冲拳时,应用心体会两臂旋转之劲,要有外分、

前冲、后拉而劲力合一之意。此式应猛,但劲力短促,充分体现冷、脆、快、猛的风格。在右拳前冲时,左脚蹬,从而力发于足跟。
  用法:此式为硬打硬进之势,穷追猛打,直奔中堂。
  十九、袖进而藏针四:接上式,左脚从右踝内侧向前过步成左弓箭步,左拳变仰拳从右肘下方穿出,并拧钻成俯拳向前冲击,力达拳面,右拳在左冲拳时,向左格挑后回拉于右腋胸前,右小臂与地面水平,拳心朝下,目视左拳(如图33、34)。
  要点:右手格挑、回拉与左脚上步,左拳钻击连贯,并注意裹身拧腰送肩,头往上顶,臀往下坐,脊柱挺拔,左拳冲,右拳拉,右脚蹬,左脚撑,从而全身整劲合一,力达左拳面。
  用法:奔敌洪门,格挡冲拳,为放长击远之法。
  二十、袖里藏针五:接上式,右脚从左踝内侧向前过步成右弓箭步,右拳变仰拳(拳心向上),从左肘下方穿出拧钻成俯拳(拳心向下)向前冲拳,力达拳面,左拳在右冲拳时向左格挡并回拉于左腋胸前,左小臂与地面水平,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如图35、36)。
 
  要点:左手回拉、格挡与右脚上步,右拳穿击顺畅连贯,并注意裹身拧腰送肩。注意头往上顶,臀往下坐,脊柱挺拔,右拳冲,左拳拉,左脚蹬,右脚撑,全身劲力合一,力达右拳面。
  用法:袖里藏针为缠闭门典型技法之一,左手格挡敌之拳脚,右手随右脚逼敌洪门时,沿敌之手穿击敌腋、胸、喉。
  二十一、左开弓手:接上式,左脚向左、向后横扫划弧90度成左弓箭步的同时,左手搂膝护住左下盘,右拳收于右胸前,腰向左拧180度,右拳随腰部扭转之势向后冲,后变为前冲,方向倒转180度,与右拳冲击方向相反,左拳反方向回拉,边达右拳面,左手臂与地面平,左肘尖朝后顶,眼随手转,目视前方(如图37、38)。
  要点:此式暗藏扫腿、搂膝,左手回拉,右手冲拳同时进行,而整个动作顺畅连贯灵活,注意重心转换。
  用法:此式主要用于应付侧方、后方敌人,或用于扫敌之腿。
  二十二、右开弓手:接上式,腰略向右扭转成半马步,重心偏向左脚,右拳变掌收回,左拳变掌附于右掌内侧,两掌心朝内,与面同高,护于脸前,距腰约10厘米,眼视前方(如图39);腰继续向右扭转成胸口朝右,由半马步变成右弓箭步;同时,右手挑格后变拳回拉于右腋胸前,拳心向下,肘尖朝后,右小臂与地面平,在格挡、回拉时,左手变拳向前方冲出,拳心向上,拳眼朝右,肘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力达拳面,眼随手转,目视前方(如图40)。
  要点:身体拧转时,双手回护于脸前,注意头向上顶,脊柱挺拔。当左拳冲击,右拳回拉时,应有内守外撑之意。借助两足蹬地,腰部扭转之力,从而全身劲力合一,从足—踝—膝—髋—腰—肩—肘—手顺达发出,力达于拳面。
  用法:左右开弓手为缠闭门中典型的练劲之法,同时又是缠闭门的基本实战姿势,此势灵活多变,可攻可守。
  二十三、收势:接上式,左脚向右脚并拢,直身站立,两手环抱于胸前,两手臂自然弯曲成弧形,左掌覆于右拳面上,两手距胸10~20厘米,两手掌下垂放下,自然位于两大腿外侧,成直立式(如图41、42)。

缠闭门秘功之烂缠丝----彭程

  要点:左掌自然覆于右拳上,头往上顶,立身中正,引气归元。
  用法:收势还原,也可用于拦截敌之进攻。







少林黑虎拳---玉心子、金婵娥

二十四式黑虎拳为少林罗汉门传统套路之一。它功架规整,劲力顺达,短小精湛,简单易学,较适合初学者练习,人们常把它作为练习武术的入门套路。
  【预备势】
  并步直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1)。
  
  1 进步抱拳
  左脚向前上一小步,两手向体两侧分开,手心向里,目视前方(图2)。
  右脚向左脚并步,两手同时画弧向前,右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成掌在胸前按于右拳背,目视前方(图3)。
  2 独立挑攀
  右拳收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掌向下、向左、向上挑掌,高与肩平,目视左方(图4)。
  左腿屈膝上提,成右独立步,左臂屈肘挑掌至胸前,高与颈平,目视前方(图5)。
  3 马步磕肘
  左脚向左方落步,脚尖外撇,左掌向左方平搂(图6)。
  右脚向左方跨一大步,身体左转成马步,右臂向上、向左绕行,屈肘磕击,拳背朝前,高与肩平,左掌按至右前臂,目视前方(图7)。
  4 弓步抄拳
  身体右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右拳下落,然后向上、向前绕弧抄击,高与颌平,右臂略屈,左掌随势运行,仍按至右前臂,目视右拳(图8)。
  
  5 马步推掌
  右腿退一大步,身体右转,两腿屈膝成马步,右拳交掌向右旋抓,然后握拳收于右腰侧,左掌同时向左推击,高与胸平,目视左掌(图9)。

少林黑虎拳----玉心子、金婵娥
  6 马步格肘
  身体左转,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掌变拳收于左腰侧,右拳向前平直冲出,高与肩平(图10)。
  身体右转,两腿屈膝成马步,右拳变掌向右旋抓腕,然后握拳收于右腰侧,左臂屈肘由左向右平格,拳背朝前,高与眼平,目视前方(图11)。
  7 弓步顶肘
  身体左转,两腿成左弓步,左拳外格,变掌架于头左上方,右臂屈肘向左、向前顶肘,右拳置于胸前,目视前方(图12)。
  8 马步下砍
  两脚不动,左掌向右肘前下按,右拳变掌向上、向外翻,高与肩平,左掌置于右肘下,目视右掌(图13)。
  右腿屈膝上提,左掌向前下切,右掌变拳收于右腰侧,目视左掌(图14)。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转,两腿屈膝成马步,右拳变掌向前下砍,高与膝平,左掌屈肘收于右腋下,目视右掌(图15)。
  9 弓步下按
  
  身体右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右掌变拳收于右腰侧,左掌向右前下方按掌,高与膝平,目视左掌(图16)。
  10 虚步架冲
  身体定转,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掌向下、向左上撩击,高与膝平,目视左掌(图17)。
  右拳以拳背向前撩击,高与膝平,左掌按压于右前臂上,目视右拳(图18)。
  右腿屈膝,左腿略收,左脚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左拳向前平直冲出,右拳向上架于头右上方,目视前方(图19)。
  11 马步抄拳
  右腿直立,左腿屈膝上提,右拳收于右腰侧,左拳变掌屈肘上挑至左肩侧,目视左方(图20)。
  左脚落步,脚尖外撇,右腿屈膝,左掌向下按落,高与肩平,目视左掌(图21)。
  右脚向左跨一大步,两腿屈膝成马步,左掌向左旋抓腕,屈肘于胸前,右拳向上、向左、向下,然后抄拳置于胸前,左掌按附于右前臂,目视前方(图22)。
  12 弓步抄拳

少林黑虎拳----玉心子、金婵娥
  身体右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右拳下落后向上、向前绕弧抄击,高与下颌平,右臂略屈,左掌随势运行,仍按于右前臂,目视右拳(图23)。
  13 马步下切
  右腿屈膝上提,左掌沿右臂向前下切,右拳收于右腰侧,目视左掌(图24)。
  右脚落步,上体左转,两腿屈膝成马步,右拳以拳背向右下切,左臂屈肘,左掌置于右肩前,目视右拳(图25)。
  14 弓步按推
  右腿屈膝上提,右拳变掌向左、向上绕弧,置于右额前,左掌向下按压至裆前,目视左掌(图26)。
  右脚向下震脚落地,脚尖外撇,右掌变拳收于右腰侧,左掌向上、向前下按,高与腹平。目视前方(图27)。
  左脚向前跨一大步,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右拳变掌向前平直推出,左臂屈肘,左掌收至右腋下,目视右掌(图28)。
  15 弓步蹬推
  左掌向前平直推出,右掌变拳收于右腰侧,目视左掌(图29)。
  
  右拳变掌向上、向前盖,两掌心相击,高与胸平,目视两掌(图30)。
  左脚退步,脚尖点地,两腿屈膝成丁字步,双掌紧握收至右腰侧,目视前方(图31)。
  左脚前摆,右脚蹬地向前滑出,左脚随之前跨一大步,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臂屈肘左格后置于左耳侧,右掌向前平直推出,目视右掌(图32)。
  16 马步前推
  身体右转,右脚向前上步,身体右转,两腿屈膝成马步,右掌向外抓腕后收于右腰侧,左掌收至左腰侧后再向前推出,目视左方(图33)。
  17 弓步架冲
  身体左转,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手向上架于头左上方,右拳向前平直冲出,目视右拳(图34)。
  18 抱拳弹踢
  左手下按于右前臂,右臂外旋(向外绕一圈),拳背朝下,右拳置于裆前,目视前下方(图35)。
  右脚向前弹踢,脚面绷平,右拳、左掌收至右腰侧,目视前方(图36)。

少林黑虎拳----玉心子、金婵娥
  19 马步侧推
  右脚向前落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拳立拳平直向前冲出,左掌仍附于右上臂,目视右拳(图37)。
  右脚后退一大步,两腿屈膝成马步,右拳收于右腰侧,左掌变拳向左方平直推出,目视左拳(图38)。
  20 弓步双推
  左腿屈膝上提,两手成掌向两侧上举,目视前方(图39)。
  左脚向右后落步,左转屈膝成马步,两掌下按,高与膝平,目视两掌(图40)。
  身体右转,左腿伸直成右弓步,两掌收至腰间后再向前平直推出,目视两掌(图41)。
  21 弓步按推
  右腿屈膝上提,左手落于左腰侧,右臂屈肘,右掌置胸前,目视前方(图42)。
  右脚落地震脚,脚尖外撒,左掌向上、向前下方按掌,高与胸平,右掌变拳收于右腰侧,目视左掌(图43)。
  
  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右拳变掌向前平直推出,左掌收于右腋下,目视右掌(图44)。
  22 连环飞脚
  右掌变拳后拉,置于体右侧外,高与胯平,左掌向前上挑,目视左掌(图45)。
  右拳向前上摆,以拳背击左掌心(图46)。
  右腿向前弹踢,右掌先击右大腿,再向后拉置体右后,随之左掌击右脚背后置于体前,目视左掌(图47)。
  右脚向后落步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右掌向前平直推出,左掌收至右腋下,目视右掌(图48)。
  23 虚步摆掌
  左掌沿右臂向前推出,右掌向下、向后拉开,两臂伸直,体略后转,目视右掌(图49)。
  右腿屈膝,左脚回收半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右掌向上、向前画弧,置于左上臂内侧,目视左掌(图50)。

少林黑虎拳----玉心子、金婵娥
  24 退步收势
  身体挺起,向右转身,右掌变拳置于胸前,左臂屈肘,左手按于右拳背,目视前方(图51)。
  左脚退一步,右拳变掌,两掌分落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图52)。
  右脚向左脚并拢,两腿伸直成并步,两掌落在两大腿侧,成并步立正姿势,目视前方(图53)。

少林黑虎拳----玉心子、金婵娥




    蔡李佛拳术

    来源: 蔡李佛与小梅花拳
    作者: 陈耀佳 林友标
     
     
    (一)小悔花拳拳谱 


    1

    (1)云手蝶掌(2)开步撑掌(3)合脚生桥
    (4)马步沉桥(5)偷马撒手(6)魁星踢斗
    (7)落跪拱手(8)车身拱手(9)三拱手
    (10)偷马双沉(11)车身虎爪(12)踏马鞭捶
    (13)车身双插(14)卷手抱拳

    2

    (15)弓步左穿(16)吊马盘桥(17)落跪插捶
    (18)退马挂撑(19)提膝右插(20)左擒右虎
    (21)回头双虎(22)双龙出海(23)双穿单穿
    (24)盘桥梢捶

    3

    (25)撒手打脚(26)踏马右挂(27)车身挂挤
    (28)扭身反撞(29)盘桥插捶

    4

    (30)回头左穿(31)踏马黏手(32)落跪包铮
    (33)撒手打脚(34)挂捶撑掌(35)千字标撞
    (36)吊马左穿(37)盘桥插捶(38)双拉踢腿
    (39)踏马左挂(40)车身单拦

    5

    (41)踏马双撇(42)扭马蝶掌(43)弓步扛掌
    (44)吊马右穿(45)踏马左拦(46)车身挂挤
    (47)回头拦截(48)退左挂截(49)上步横扫
    (50)阳脚右捶

    6

    (51)白鹤亮翅(52)车身旋风(53)偷马挂撑
    (54)落跪攻插(55)偷马双沉(56)拱手抱拳
    (57)立正收势

      

    ()小梅花拳套路分段图解

     

    预备式
    并步站立后双手抱拳与腰间,眼视前方(见图7-3-1和图7-3-2)。


     

    1 

    1云手蝶掌

       右拳变掌,从下向上成弧线屈臂摆至左胸前。左拳变掌于左腰侧,掌心向前。眼视前方(见图7 -3 -3)。上动不停,左掌向上成弧线屈臂摆至右肩前,掌心向右c右掌向下成弧线屈臂摆至右腰侧,掌心向前,眼视前方(见图7-3-4)。



    2开步撑掌

      右脚稍上提,随即向下用力踩地(震脚),与其同时,左腿屈膝上提,脚面绷平(见图7-3-5)。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落步成横档步。左掌向下直臂撑掌,掌腕里扣,掌指向前,力达掌外侧:右掌上架右肩上方,眼视左前方(见图7-3-6)。



    3.合脚生桥
      右脚向左脚上步,身体左转成并步.右掌向下、向上成弧线前臂穿至面前,掌心向左,掌指向上,力达掌指。左手屈臂收至胸前,掌心向下。眼视前方(见图7-3-7和图7-3-8)。



    4马步沉桥

       右脚向后退步成马步。左掌向上成弧线摆至左肩前,掌指向上,掌心向左。右手屈臂收至左肩前,掌心向里(见图7-3-9)。上动不停,左掌向上向下成弧线摆至右肩前。右掌向下、向上成弧线摆至右侧(见图7-3-IO)。上动不停,右掌向上、向下成弧线屈臂摆至左腰侧,掌心向里,掌指向下,力达右小臂外侧。左掌向上、向前成弧线上挑至左肩前,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眼视左前方(见图7-3-11)。 

      

     

    5偷马撒手

       左脚向后退步成左偷步,右掌向右推击至右侧,臂微屈,掌与头高,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力达掌心。左掌摆至右肩,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眼视右掌(见图7-3-12)。



    6魁星踢斗(发声)  
          右掌变拳,屈臂收抱至右腰侧(见图7-3-13)。上动不停,左腿屈膝上提,脚面绷平,脚尖向下。右拳上举,臂微屈,拳心向左。左掌变拳,上摆至左侧,约与左肩平,拳心向下(见图7-3-14)。上动不停,左腿向前弹踢,力达脚尖。眼视前方(见图7-3-15)。

       

     

    7落跪拱手

       左脚收回落地,双手左摆(见图7-3-16和图7-3-17)。上动不停,左脚蹬地上跃,双手顺势上摆(见图7-3-18)。上动不停,双脚落地后,左脚向前上步,右脚紧跟向前拖步成右跪步。左掌、右拳推向胸前,臂微屈,左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右拳心向下。眼视前方(见图7-3-19和图7-3-20)。

       说明:此动是武术的礼仪动作,称抱拳礼。表示向对方行礼敬意的意思。此礼仪动作一般都编排在套路的开式段和结束段里。






      

    8车身拱手

       身体右转,右脚向前上步,左脚紧跟向前拖步成左跪步。右拳、左掌推向胸前,继续行抱拳礼(见图7-3-21)。 9三拱手
       身体左转,左脚向前上步,右脚紧跟向前拖步成右跪步,再行抱拳礼(见图7-3-22)。
                     

    10.偷马双沉

        左脚向后退步成左偷步。双手分别向左右成弧线外展,掌心向前,掌指斜向下,力达双小臂外侧。眼视左前方(见图7—3-23)

    11车身虎爪(发声)

        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右掌变虎爪,随身体转动,向上向下成弧线抓捏至面前,力达爪指。左掌变虎爪,屈臂收至胸前,爪心向右。眼视前方(见图7-3-24)。

    12.踏马鞭捶(拳

        右脚向前上步成右拐步。右虎爪变拳,身体右转,右拳向右侧直臂鞭击至右肩前,拳眼向上,力达拳背。左虎爪变掌,收至右肩前,掌心向右(见图7-3-25)。
    13车身双插

    身体左转。左掌变拳,屈臂随身体转动横摆至身体左侧。右拳自然摆至身体右侧(见图7-3 -26)。上动不停,双拳变掌,上提至肩前,然后迅速合掌(两掌背相对)向下直臂下插

    至胸前,力达双掌指。眼视前方(见图7-3-27)。

    14卷手抱拳

        双掌屈臂与胸前(见图7-3-28)。上动不停,双臂向上、向下成弧线屈臂收至腰侧成并步抱拳势。眼视前方(见图7-3-29)



    2

    15弓步左穿

        右脚向右侧开步成右横档步。双拳变掌,左掌向上穿出,臂微屈,掌外展,左掌心稍向前,力达小臂外侧。右掌上提至右肩前,掌心稍向前。眼视左穿掌(见图7-3-30)。

     

    16吊马盘桥

        身体稍左转成左虚步。左掌向下、向上成弧线屈臂盘绕至左腰侧,掌心向下,力达小臂外侧。右掌变拳收抱至右腰侧。眼视左前方(见图7-3-31和图7-3-32)。

                   


     

    17落跪插捶(拳)

        左脚向前上步,右脚紧跟向前拖步成左骑龙步。左掌屈臂上架至头上方,掌心向上。右拳变姜子拳,直臂向前冲拳至右肩前,拳心向左,力达指顶。眼视右前方(见图7-3-33)。



      

    18退马挂撑

        右脚后退一步,右姜子拳变平拳向上、向下成弧线挂拳至面前,臂微屈。拳心向上。左掌后摆(见图7-3-34)。上动不停,左脚后退一步成右弓步。左掌上提至左耳侧,然后迅速向下直臂撑掌至胸前,掌腕里扣,掌外侧向前,力达掌外侧。右拳后摆。眼视前方(见图7-3-35)。



     

    19提膝右插

        左腿上步,右拳收抱至腰间(见图7-3-36)。上动不停,右腿屈膝上提,脚面绷平。右拳变姜子拳,向上直臂上插至面前,拳心向下,力达指顶。左掌屈臂收至胸前,掌心向下。眼视前方(见图7-3-37)。

                    

     

    20左擒右虎

        左掌向上、向下成弧线下按压至胸前,掌心向下。右手变拳收抱至腰间(见7-3-38)。 上动不停,右拳变虎爪,向上抓捏,爪心向前,力达爪指。左掌变爪屈臂收至胸前,掌心向下。眼视前方(见图7-3-39)。



     

    21回头双虎(发声)

        右脚向前落步,双爪下摆(见图7-3-40)。上动不停,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双爪随身体左转向上、向下成弧线抓捏至面前,臂微屈,爪心向前,力达爪指(见图7-3-41)。



      

    22双龙出海

        身体左转,右脚同时蹬地,身体向前跃起,双臂上摆(见图7-3-42)。上动不停,双脚落地后站稳,双手自然收至左腰侧(见图7-3-43和图7-3-44)。上动不停,双手变姜子拳,向前直臂冲拳至胸前,拳心向下,力达指顶。眼视前方(见图7-3-45)



    23.双穿单穿

        身体重心左移成右虚步。双姜子拳变掌屈臂成交叉状(右手臂下压左手臂)收至腹前(见图7-3-46)。上动不停,双掌向上成弧线屈臂上穿至面前,双掌外展,掌心向下,力达双小臂外侧(见图7-3-47)。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左拐步,左掌向下、向上成弧线屈臂上穿至左肩前方,掌外展,掌心向下,力达小臂外侧。右掌屈臂收至左肩前。眼视前方(见图7-3-48和图7-3-49)。



    24盘桥捎捶(扫拳)

        右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右拐步。双臂分别自然摆至体侧(见图7-3-50)。上动不停,左脚向左侧开步成左弓步。右拳向左成弧线屈臂横扫至胸前,拳心向下,力达拳眼。左掌屈臂上架至头上方,掌心向上。眼视前方(见图7-3-51)。




    第3段

    25撒手打脚

      右拳变双指,向前上方直臂冲击,指心向下,力达指头。左掌屈臂下摆至右肩前。右腿从屈到伸向前弹踢,脚面绷平,力达脚尖。眼视前方(见图7-3-52和图7-3-53)。

     



     

    26踏马右挂

      右脚向后退步,身体同时左转成右拐步。右拳下摆至腹前(见图7-3-54)。上动不停,右拳向上成弧线挂拳,臂微屈,拳心向上,力达拳背。左掌至于右肩前,眼视右前方(见图7-3-55和图7-3-56)。

     

     

    27车身挂极(盖)

      身体左转,左臂屈肘收至胸前。右拳摆至右侧(见图7-3-57)上动不停,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拳向上、向下成弧线屈臂挂拳至面前,拳心向上,力达拳背(见图7-3-58和图7-3-59)。上动不停,右拳向上、向前成弧线盖拳至右肩前,拳心向下,力达拳心。左拳自然后摆。眼视前方(见图7-3-60和图7-3-61)。

     



     

    28扭身反撞

        右脚向前上步成右弓步。左拳向上、向前成弧线屈臂撞拳至下颚前,拳心向上,力达拳心。右拳自然后摆。眼视前方(见图7-3-62和图7-3-63)。



     

    29盘桥插捶(发声)

        步型不动,左拳变掌向下、向上成弧线屈臂盘绕至胸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右。右拳收抱至腰侧(见图7-3-64和图7-3-65)。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步,左脚紧跟向前拖步,身体左转成马步。右拳向前冲拳至右侧,与右肩平,拳眼向上,力达拳面。左掌收至右肩前,掌心向右。眼视右前方(见图7-3-66和图7-3-67)。





    第4段

     

    30回头左穿

        身体左转。左掌屈臂向左侧横摆,臂微屈,左掌外展,掌心向前,力达左小臂外侧。右掌横摆至左肩前,掌心向前。眼视左前方(见图7-3-68)。

    31踏马黏手

        右脚向左前上步成右拐步,双掌(八字掌)向下、向上成弧线屈臂缠绕至胸前,双掌心向下,力达掌心。眼视前方(见图7-3-69)。

                        

    32落跪包铮(拍肘)

        左脚向左侧开步。左掌外摆,臂微屈。右掌变拳收至腰侧(见图7-3-70)。上动不停,右拳屈臂,以肘尖向胸前位置横向下压,并以小臂前侧拍击另一手掌心,发出响声。眼视拍肘手(见图7-3-71)。



    33.撒手打脚

        右腿向前上方弹踢至面前,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右拳变双指(食指与中指相并),直臂前插至面前,掌心向下,力达指头。眼视前方(见图7-3-72和图7-3-73)。



    34挂捶(拳)撑掌

        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指变拳向上、向下成弧线挂拳至面前,臂微屈,拳心向上,力达拳背。左掌自然后摆(见图7-3-74)。上动不停,左掌上提至左耳侧,然后迅速向前撑掌,掌腕内收,掌指向右,掌心稍向下,力达掌外侧。右拳自然后摆。眼视前方(见图7-3-75)



    35.千字标撞

        身体左转成马步。右拳随身体转动之势成弧线屈臂横截至右胸前,拳心向里,力达小臂外侧。左掌屈臂收至右肘关节旁(见图7-3-76)。上动不停,右拳直臂向前标拳至面前,拳心向上,力达拳面。眼视右拳(见图7-3-77和图7-3-78)。

       

    36吊马(虚步)左穿

        身体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左掌向前成弧线上穿至面前,掌腕外展,掌心向前,臂微屈,力达小臂外侧。右拳变掌收至左肩前。眼视前方(见图7-3-79和图7-3-80)。

    37盘桥插捶(拳)

        左掌向下、向上成弧线屈臂盘绕至腹前,掌指向右,掌心稍向下,力达掌外侧。右掌变拳,收抱至腰侧(见图7-3-81)。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步,身体左转成马步。右拳向前直臂冲拳至右肩前,拳眼向上,力达拳面。左掌屈臂收至右肩前。眼视前方(见图7-3-82)。

    38双拉踢腿

        身体右转,双腿下蹲成插步状(右脚外展,左脚跟离地)。右拳变鹰爪,屈臂上提。左掌变鹰爪,下摆至左大腿外侧,臂微屈(见图7-3-83)。上动不停,右爪屈臂下按至胸前,爪心向下。左爪在右爪下按的同时,亦屈臂向上抓捏至胸前,爪心向上。左右爪合力擒拿对方的进攻腿或进攻的手臂(见图7-3-84)。上动不停,左脚向前弹踢至胸前,脚面绷平,力达脚尖。眼视前方(见图7-3-85和图7-3-86)。

    39踏马左挂

        左脚向后落步成左拐步。左爪变拳屈臂摆至腹前。右爪变掌,屈臂收至左肩前(见图7-3-87)。上动不停,左拳向上成弧线挂拳至面前,臂微屈,拳心向上,力达拳背(见图7-3-88和图7-3-89)。

    40车身单拦

        身体右转成马步。双臂随身体转动摆至身体左侧(见图7-3-90)。上动不停,右掌向右侧直臂横扫至右肩前,掌心向下,力达掌外侧。左掌屈臂摆至右肩前,掌心向左。眼视前方(见图7-3-91和图7-3-92)。

     
    5

    41踏马双撇

        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双掌向下屈臂摆至身体左侧,双掌心向下。力达左小臂外侧。眼视前方(见图7-3-93和图7-3-94)

    42扭马蝶掌

        右脚向前上步成右拐步,左掌从下向上、向右成弧线屈臂摆至左肩前,掌心向右,力达小臂内侧。右掌同时从左屈臂成弧线右摆至右腰侧,掌心向前,力达小臂外侧。眼视前方(见图7-3-95)。

    43弓步扛掌

        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双掌直臂向前推至胸前(双横推掌),双掌指向右,掌心向前,力达双掌心。眼视前方(见图7-3-96)。

    44吊马(虚步)右穿

        右脚上步成右虚步。右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成弧线上穿掌,掌腕外展,掌心向前,力达小臂外侧。左掌屈臂收至右臂肘关节旁。眼视右穿掌(见图7-3-97)。

    45踏马左拦

        左脚成弧线经绕右脚成左拐步。左掌随身体转动之势向下拦截至左腰侧,臂微屈,掌腕内扣,力达掌外侧。右掌上架至头部右上方,臂微屈。眼视左前方(见图7-3-98)。

    46车身挂极(盖)

        身体右转成马步势。手掌变拳随身体转动摆至右侧(见图7-3-99)。上动不停,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右拳向上、向下成弧线挂拳至面前,臂微屈,拳心向里,力达拳背(见图7-3-100)。上动不停,左拳向上、向前成弧线直臂盖拳至面前,拳心向下,力达拳心。右拳向下直臂摆至身后。眼视左盖拳(见图7-3-101)。
                   

    47回头拦截

        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拳随转体之势向上、向下成弧线挂拳至左肩前,臂微屈,拳心向上,力达拳背(见图7-3-102)。上动不停,右拳屈臂上提至头前上方。左拳后摆(见图7-3-103)。上动不停,右拳向下拦截至胸前,拳心向下,力达小臂外侧。眼视右拳(见图7-3-104)。

    48退左挂截

        左脚后退一步成右弓步。右拳屈臂收至腹前(见图7-3-105)。上动不停,右拳向上、向前成弧线挂拳至面前,臂微屈,拳心向上,力达拳背(见图7-3-106)。上动不停,左拳向上屈臂上提至头上方。右拳后摆(见图7-3-107)。上动不停,左拳向下屈臂下截至胸前,拳心向里,力达小臂外侧。眼视前方(见图7-3-108)。




     

    49.上步横扫

    左脚上步成马步状,左拳变掌(见图7-3-109)。上动不停,右拳向上、向前成弧线横扫至胸前,臂微屈,拳心向下,力达拳眼。左掌屈臂收至右肘关节旁。眼视右拳(见图7-3-110)

    50阳脚右捶(拳

        右拳变鹰爪,以腕关节为轴心,向左、向上成弧线缠绕并做抓捏动作,爪心向前,力达爪指(见图7-3-111)。上动不停,右脚屈膝上提,脚稍外展。右爪变拳,手腕上翻使拳心向上(见图7-3-112)。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下方踩腿,力达脚掌。左掌向前推至胸前,掌心向前(见图7-3-113)。上动不停,右脚后收成左弓步。右拳变姜子拳,向前直臂冲拳至面前,拳心向下,力达指顶。左掌屈臂收至右肩旁。眼视前方(见图7-3-114)。
                    
                    
    6

    51白鹤亮翅

        右脚上步成右拐步。右拳变掌下摆至右腰侧,掌心向下,力达掌外侧。左掌上架至左上方,臂微屈,掌心向外。眼视右下方(见图7-3-115)。



    52车身旋风

    身体重心下降(见图7-3-116)。上动不停,上体略前倾。左脚提起,右脚随即蹬地腾空。上体向左后翻转一周。右脚从外侧经面前作里合摆动,左手迎击右脚掌。随后,左右脚依次落地。眼视前方(见图7-3-117至图7-3-119)。






     

    53偷马挂撑

    成左弓步势。右拳向上、向下成弧线挂拳至面前,拳心向上,力达拳背(见图7-3-120)。上动不停,左脚向后退步成右拐步状。左拳变掌,屈臂上提至左肩上方然后迅速向下直臂撑掌,掌心向下,力达掌外侧。右拳自然后摆至身后。眼视前方(见图7-3-121)。



    54落跪攻插(发声)     
    左脚上步成右跪步,右拳变姜子拳,经腰侧向前直臂冲插至面前,拳心向左,力达指顶。左掌屈臂上架至头上方。眼视前方(见图7-3-122)。 




    55偷马双沉

        左脚后退成右拐步状。右拳变掌向上、向下成弧线沉桥至右侧,手臂约与肩高,臂微屈,掌指稍向下。左掌向下、向前成弧线沉桥至左侧,手臂约与肩高,臂微屈,掌指稍向下。力

    达双小臂外侧。眼视左前方(见图7-3-123)。



    56拱手抱拳

        左脚向前上步成左虚步。右掌变拳,双臂屈肘收至右胸侧(见图7-3-124)。上动不停,右拳左掌向前推至胸前,右拳心向下,左掌心向前。眼视前方(见图7-3-125)。

        说明:此动作(抱拳礼)是武术的礼仪动作。




     

    57立正收势

        左脚后退一步,左掌变拳与右拳一起屈臂收至右胸侧(见图7-3-126)。上动不停,右脚向后退步,双拳向上、向前成弧线提至面前(见图7-3-127)。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并步,随即身体右转。双拳随转体之势,屈臂收抱至腰侧(见图7-3-128)。上动不停,双拳变掌,下垂至体侧成并步站立势。限视前方(见图7-3-129)。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南少林狗拳----杜勇整理、谢怀成演练

      梅花拳拳术---李佩基 丁宝源 陈树昆

       小梅花拳

      小梅花拳(第一趟)是梅花桩拳的辅助拳法,是以五势(大、倾、拗、小、败等势)结合步法和手法及其他攻防招术组成的套路,为初入门者首先学练的功法,使动作达到“六合”,使各种姿势,各种招法,都要达到正、顺、圆、满、够这五要。

      小梅花拳可单人练,又可双人练,对练时,要求互相喂拳,互相借劲,不顶不抗,互相配合,这样可进一步体会到对方攻击的应手。双人对练各占场地'端,其运行方向,均向自己左侧运行。当演练到“外摆捶”时,也就是两人在场地中心相遇,以“外摆捶”击打对方头面部。此时,为攻防相间,使双方左小臂相撞在一起,随即变势为“后扫膛腿”(这就要看谁的动作快,谁就应用后扫膛腿),另一方就要应用“纵跳点腿势”化解,在随即应用“点踢脚”反击之。见到“点踢脚”踢来,急速用双拍掌破解之。而后双方各用“催步”脱离接触。当小梅花拳练到纯熟的境界时,双方靠近时,就可进招,要达到攻防自如。


      (1)预备势
      (2)指天势
      (3)划地势
              
      (4)摘星势
      (5)怖斗势


      (6)迈步
      (7)进步顺势(顺水推舟)
      (8)配手势(按掌)
      (9)下栽捶左小势
      (10)震脚、左拗势
      (11)叠肘花、并步右直臂勾子手势
      (12)左顺势
      (13)配手势(按掌)
      (14)上云手独立步
      (15)搂膝独立势
      (16)震脚、翅掌势
      (17)左、右转环手势
      (18)抖手势
      (19)叠肘花势
      (20)左、右搂膝右拗势
      (21)催步、无花手、马步、勾子手
      (22)左弓步配手势(按掌势)
      (23)下栽捶左小势
      (24)外摆捶势
      (25a)后扫膛腿势
      (25b)纵跳步点腿势(为另一方演练)
      (26)右弓步、双拍掌势
      (27)催步、翻身、左拗势
      (28)催步、马步架打势
      (29)右劈掌、左小势(蜡烛台)
      (30)左右抬腿、下栽腿、右小势
      (31)托梁换柱、拗势捶
      (32)吞袖捶势
      (33)催步、马步架打势
      (34)右掳、左切、虚步势
      (35)行步
      (36)翻身、叠肘花、勾子手势
      (37)左顺势
      (38)配手势(按掌)
      (39)下栽捶、左小势
      (40)收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