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忽然想起那地方

 薰风入弦 2016-08-09
昨夜看《临桂县志》,看到“崇宁四年夏六月,大水,平地水深一丈”这么一句,心里一愣——这不是黄庭坚死的那年么!于是又找来《宜州家乘》看了看。《家乘》六月的内容只有六天,都记载着下雨。想必那场雨范围下得很广,整个广西北部乃至西北部都淋了一遍。宜州当时受没受到洪涝,这个不清楚,但以宜州那样一个低平的地貌,内涝是很容易发生的。桂西北那一带的城镇,我最熟悉的就是宜州,因为那儿曾经有一些朋友,所以去过多次。流过那里的龙江,是我见过的最狰狞的一条江。第一次去那儿的时候,站在龙江桥上朝江心一望,人就整个地呆住了。江上布满蛰伏的石头,从水下探头探脑地冒出来,每一块都在深深地算计什么,神色异常诡谲,但又并未袭击你,只是惦记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譬如你走在路上,即将拐过一个墙角,猛然发现墙角仄出一双眼睛正盯着你,便觉得背脊陡然一凉,空气哗啦啦啦的全摔地上了,却感受不到一丝风。这种空气的无风的扰动是相当不可靠的,你心里或许听到了琳琅,但耳根却沉滞而寂静,——恐怖来自不知道未来即将发生什么。
一切乐观主义者都应该去宜州看看那条江。我不知道黄庭坚算是乐观主义的还是悲观主义的,从表面看,应该算乐观。有一则著名的资料说:“一日忽小雨,鲁直饮薄醉,坐胡床,自栏楯间伸足出外以受雨,顾谓寥曰:‘信中,吾平生无此快也。’未几而卒。”——这细节乐观吗?挺乐观,但之后又觉得挺辛酸的。在古代,著名的人物死在广西的,唐代有柳宗元,宋代有秦观和黄庭坚。他们肯定都不愿意死在广西,但广西人都很愿意他们死在广西。当你洞穿这种心态的时候,就会发现死亡是一种文化符号,只有发生了才算是彻底的印证。幸亏黄庭坚死了,不然的话,再活几个月他肯定会回到湖南或江西一带去。历史不是没给他机会,是他没给历史机会,结果,广西把机会捡走了。那年他老哥跑到宜州去看他,当地官员也跑去看他老哥,他很高兴。后来老哥走了,范寥来了。这个冒失鬼带着黄庭坚玩了几个月,终于把黄庭坚玩死了。——这就是《宜州家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