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谨防暑假儿童安全“八大杀手”

 象风男人 2016-08-09

  溺水、坠楼、火灾等是儿童安全的“八大杀手”,现在正值暑假,是儿童安全事故高发期,您的孩子身边还有多少“伤不起”,我们又该如何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杀手”1: 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存多种危险因素,对于儿童,家长要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认识和了解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及交通安全常识,让孩子从小树立起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危险场所:公路及小区、车辆内部及周围道路等。


预防措施: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最为关键。


  经常告诫孩子不要在街道上、马路上踢球、玩耍等。不要在停车场内玩耍,游戏时尽量远离停靠的车辆,以免其突然启动而造成伤害。


  在夏季,太阳暴晒的汽车内就如同烤箱一般,通常超过50℃,家长千万不能将孩子独立留在密闭闷热的汽车内。对于较大的孩子来说,家长要教会孩子在独自被困车内时要向外界发出自救的信号,例如学会按汽车喇叭,学会打开汽车的双闪警示灯,学会拍击窗户等措施,以便引起外界的注意。


“杀手”2: 溺水伤害


  游泳是很多人喜爱的运动,不过,游泳者要注意室内室外均存危险场所。


危险场所:农村,河塘、水渠等是发生溺水的高危场所,在城市,游泳池、家中浴缸等蓄水容器同样是儿童溺水的高危场所。


预防措施:不同年龄段预防重点有别。


  对于5岁以下孩子来说,喜欢蹦跳,但平衡能力还很弱,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放假时,孩子如果在浴缸、马桶、水桶边玩耍时,一定要有成人陪同。家里要及时把浴缸、洗脸盆的水排空。


  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而言,家长也不要在浴池、水缸中存过多的水。给孩子洗澡时,家长尽量不要离开。家长可以准备泳圈和救生衣供孩子在泳池中练习;同时要遵守泳池的安全规定。游泳时,家长要保持和孩子一臂能及的安全距离。


  如果不幸遭遇溺水,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先采取急救措施,最初和最重要的抢救就是第一时间保持溺水者呼吸通畅,如果孩子还有意识、呼吸和心跳,可先进行控水(让溺水者吐水)开放气道,但控水时间不能太久,控水后醒不过来,要赶紧做心肺复苏。如果溺水者发生呕吐,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布除去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即使小孩成功苏醒,也要立即送到医院检查,确保安全。

“杀手”3: 触电事故


  假期里,很多孩子都是独自在家,看电视、玩电脑,而多数孩子不了解电的危险性,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危险场所:电器、插座等。


预防措施:教给孩子正确使用家电的知识,并排查家里用电器的安全隐患。


  教育儿童知道乱动电器的危害,在没有成人的情况下,不乱摆弄电器设备。


  教育儿童学会看安全标志,如“当心触电”、“注意安全”等。


  教育儿童知道,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直接与电源接触。


  教育儿童不靠近脱落的电线、不拆装配电设施。


  教育儿童知道电源总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明确,发现有人触电后,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不得用手去直接救人,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杀手”4: 烧烫伤


  放假期间白天孩子独自在家,可是厨房、阳台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危险场所,燃气灶、热水壶、打火机等都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危险场所:厨房、餐厅、烧烤等。


预防措施:远离危险源是预防关键。


  不要把热的食物或开水及打火机等放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不使用天然气时,要关掉总开关,重要的是要教育好孩子对于烧烫伤的认识,让孩子认识到危险性。


  如果不慎发生烧烫伤,使用“五步法”处理非常简单有效。


  冲:受伤后立即以流动清水(自来水)冲洗,或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能清洁创面,减轻损害和疼痛。


  脱:充分浸泡后,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剪开(可暂时保留粘住的部分)。尽量避免将创面上水泡弄破。


  泡:持续20分钟以上,可减轻疼痛、水肿,稳定情绪。烫伤面积大、年龄小或体弱者,不宜浸泡过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诱发休克或延误治疗。


  盖:用干净床单或布单覆盖创面。不要任意自行涂抹外用药物或民间偏方,以免引发创面感染。


  送:除非创面极小可以自行处理,受伤后都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烧伤面积大、伤势重者,应转送至专科医院治疗。

“杀手”5: 宠物抓咬伤


  宠物虽可爱,喜怒好无常。近年来,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儿童被宠物咬伤或传染疾病的例子也随之增加,建议,有小孩的家庭最好不要饲养猫狗等宠物,一方面是防止儿童抓咬伤,另一方面防止疾病传染。


危险场所:家中、小区。


预防措施:禁止孩子做出危险动作,同时尽量远离宠物。


  养宠物家庭应特别注意宠物在发情期、产崽期要远离儿童。


  孩子和宠物一起玩耍时,家长一定要陪伴在旁,让孩子不要在动物面前做出危险的动作时,一旦无意中激怒弄宠物,宠物会下意识地作出攻击行为,此时,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


  如果孩子被宠物抓伤或咬伤,应马上将伤口残留的血液挤出并用消毒剂清洁伤口,简单包扎后,马上带孩子就医。


“杀手”6: 误吞异物


  假期都是儿童消化道异物和气管异物的高发期。孩子误吞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消化道异物有发卡、硬币、钉子和电池等,气管异物有花生、糖块、黄豆、玩具、骨头等。


危险场所:家中及玩耍场所。


预防措施:加强教育,注意看护。


  专家提醒,尖锐的异物可能刺破孩子消化道,造成穿孔,而电池一旦在消化道分解,腐蚀性液体可能会对消化道造成烧灼腐蚀,严重的可能造成消化道梗阻。


  不要给孩子戴一些容易抓下来的饰物,如发卡、吊坠等;图钉、钉子、缝衣针等尖锐物品要收好。换下来的电池要妥善存放,尤其是较小的纽扣电池,电动类的儿童玩具要注意其安全性,防止孩子将其中的电池拆出来并吞下。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误吞异物带来的伤害,不要让孩子养成口吞异物的毛病。


“杀手”7: 坠落摔伤


  日常生活中孩子在各场所玩耍时所发生的坠落摔伤更为常见。家中的阳台及玩耍的场所也是孩子发生危险的场所,儿童需远离危险环境。


危险场所:阳台、游乐场等。


预防要点:养成“关窗即锁”的习惯,在家中的阳台上安装安全窗,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打开安全锁,家人注意看护。


  1-4岁幼儿的跌落或摔倒大多发生在家里。窗边不放置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沙发等家具;安上窗锁,养成“关窗即锁”的习惯,将窗户的开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对于年龄较大、活动力较强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时发生跌倒或摔倒的情况比家里要多。家长应该教育儿童注意识别危险警示标志,远离危险环境。教育孩子不要在楼梯上推拉玩耍,不要跳级或下冲。


  提供儿童户外运动场地的商家也要重视安全,户外游乐设施要使用弹性橡胶、木板、树皮或沙子做器械和地表材料。


“杀手”8: 走失丢失


  人员密集场所最易发生走失事件,防止孩子玩耍走失,大人不要只顾购物或玩手机,而忘记孩子,更要防止陌生人接近,或诱骗伤害孩子。


危险场所:商场、超市、街道等。


预防措施:家长平时应该教会孩子牢记家人的联系方式和报警电话。这样一来,真的遇到了走失情况,孩子可以报警或拨打家人的电话,就不会慌张了。


  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带着他们外出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自己在外出前,应当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处、时间等。


远离一切危险,让暑假安全快乐!
                                    陶凯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