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黑白,这4点千万要记住

 hercules028 2016-08-09
在相机对色彩的表现力越来越强的当代,传统而古老的黑白摄影仍然在摄影界中大行其道,自有其独特魅力。

  在特定的一些领域和题材中,黑白照有着彩色照片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下图,纪实作品《贫民窟里的非洲男孩》,彩色照平淡无奇,黑白照却有别样的艺术张力,有力地强调了主题:贫民窟的苦难生活。


  由于上一篇有关黑白的专题,已经对黑白照的优势做了详尽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本文要说的是拍黑白照时,一定要重视的技术要点。

  黑白照,远不是拿着彩色照片去色就行了,在拍摄技法上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1

  RAW 格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黑白照是后期的艺术。所以请使用 RAW 格式保存你的照片,为后期的各种折腾预留足够空间。

  RAW 的最大缺点是占空间大,同样的照片,RAW 文件所占的空间大小,是 JPG 的3倍。

  这可能意味着你没法使用“照海战术”,拍一大堆照片,再回去挑出好的。所以,在拍摄前好好思考再下手,要不就带张大容量存储卡吧。


  2

  低 ISO 拍摄

  喜欢拍黑白复古风格照片的人,会努力让照片变成胶片时代的风格,于是故意用高 ISO 来拍摄,用噪点模拟胶片时代的颗粒感。

  其实这样大可不必。数码照片的噪点,和胶片时代的颗粒感是不同的。胶片的颗粒分布均匀而规律,噪点的分布则趋于无序。


  胶片照片的颗粒分布均匀而规律

  更重要的是,黑白照片对画质的要求其实很高。对图案和纹理的表现力是黑白照最大的魅力之一,不要为了追求颗粒感而因噎废食。


  黑白照对图案和纹理的表现力极强

  拍摄时尽可能地使用低 ISO 吧,尽可能地提高画质。至于颗粒感?交给后期环节吧。

  要知道,添加颗粒降低画质很容易,去掉颗粒提升画质却难于登天。

  3

  使用滤色镜

  有条件的话,可以试着入手一些滤色镜。

  滤色镜也称“滤光镜”,是能够对不同光线进行选择性吸收的光学器件。种类繁多,每种滤色镜一般对应一种或几种特定颜色。


  例如,红色镜能阻挡蓝绿色光,在拍摄白云时能有效压暗天空,更显白云的质感。

  而蓝色镜能阻挡红橙色光,使日落时拍摄的景物更接近“真实”。


  使用红镜后,蓝色的天空部分被压暗,存在感减弱

  这些滤色镜的具体使用效果,可以视为,在画面中降低某种特定颜色的饱和度。

  需要拍黑白照时,如果画面中存在过多的某种干扰颜色,可以考虑用相应的滤色镜降低其饱和度,减弱该颜色的存在感。

  4

  不用相机黑白模式

  当前的许多相机都有黑白模式,能把拍出来的照片直接转成黑白照。但这个功能嘛,还是尽量少用吧。

  相机黑白模式的实质是用相机对画面进行了去色处理,相当于在 PS 中进行了“去色”操作。


  黑白模式对照片的处理,实际上就是简单的去色

  马上就有人问,“咦?我们后期转黑白,不也是这样操作的吗?”

  并不是。虽然很多人图省事,确实是这样处理的,但真正要拍出好的黑白照,还真不能这么操作。

  用 PS 把相机处理成黑白,应该这样操作:在上部菜单栏选择“图像”——“调整”——“黑白”。


  然后出来这么个画面。


  我们可以看到,界面上有很多颜色的选项。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颜色转黑白以后,表现形式仍然有一定的区别。这个界面可以用来调整原画面中各种颜色在黑白照中的表现力。

  例如,你可以有选择性地削弱原画面中的红色,而强化蓝色。我们以这张照片为例。


  调低红色,同时提高蓝色后,得到的黑白照是这个样子的。


  反过来,调高红色而调低蓝色,得到的照片是这个样子的。


  你可以简单地这么理解:调低某种颜色,意味着该颜色在原画面中的部分,在黑白照中会变暗,反之则变亮。

  可以看出,我们在转黑白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各种颜色的比例,转化出来的黑白照,效果完全不同。

  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减弱或增强某种颜色在黑白照中的表现力。而“去色”操作,是把画面按照固定的颜色比例进行快速处理。


  相机黑白模式,对各种颜色进行的是平均化处理

  你可以这么看:我们手动调黑白,是专业单反,能调光圈快门;而相机的黑白模式,是傻瓜相机,你只负责拍,没法调参数。

  一个有追求的摄影爱好者,当然不爱用傻瓜相机;所以,想拍好黑白照的我们,也别用相机的黑白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