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宫廷制钱的身世:是赃物还是赏赐?

 天宇楼33 2016-08-10

作者简介
     
  查逸:生于1987年,号绍斋,祖籍安徽怀宁,现居安徽宿松,自幼好古物,中学时代开始从同校同学手里购买古币,大学时开始去古玩市场淘购古物。大学毕业后扎根北京报国寺,练摊三年。2012年被赵涌集团聘用,现任集团旗下的源泰评级顾问。涉猎历代古币铜杂,注重结合文献史料研究考证古代货币。在《钱钞纵横》、“中国钱币首届高峰论坛”上发表过文章。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全国钱币收藏博览会主席团成员。


  从乾隆至宣统出现了一种大于同时期小制钱的大制钱,坊间传言为宫廷制钱。此类大制钱的重量为六七克至八九克不等,是同时期普通制钱重量的两至三倍,直径从26mm 至31mm。较之同时期的广泛流通的普通制钱,这类制钱的确给人感觉不一样的身世。那么这类制钱到底出身如何呢?是否真是宫女从宫里偷出亦或是大臣得到的赏赐钱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这还得从清代的货币制度说起。

  清廷把控制制钱重量作为稳定银一钱千的官定比价的主要调节手段,每枚制钱的重量规定在一钱至一钱四分之间变动。制钱以文为单位,法定一千文为一串,合银一两。也就是说清政府人为的规定银钱的比价为一(两)比一千(个),在铜钱个数固定的情况下,要保持银铜比价一致,只有是增减单位铜钱的重量:银贵铜贱时则铜钱加重,银贱铜贵时则铜钱减重。清早中期暨从顺治到乾隆前期,银铜根据原料价格的波动,单位铜钱最轻时重七分,最重时重一钱四分。如果不考虑铜钱合金中含铜量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清中早期银铜原料价值的波动在一倍上下。但是到了乾隆中后期及以后历朝,由于白银大量的外流,银价逐渐高涨,银贵铜贱的趋势逐步扩大,此时如果要继续保持“银一钱千”的比价,就必须得不断加重单位铜钱的重量,这类为保持与银价一致而不断加重的制钱,其实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所谓宫钱,这类钱的实质其实是与银价挂钩个数固定不变的足额制钱。从现存的实物可知,从乾隆中后期至宣统为止,清廷制钱体系已不再能维持前期的稳健,在与银兑换时,出现了足额和不足额两类制钱,足额制钱与银始终保持一比一千不变,不足额制钱在兑换银子时个数变化颇大,通过一些文献也能知道,这类足额制钱在使用时大概可抵两至三个普通制钱使用。
 
  从现存实物来看,足额大制钱主要是由宝泉、宝源两局少量的发行,且从乾隆至宣统从未断铸过;乾隆期间地方各局有些也有极少的铸造这类足额大制钱,嘉庆和道光时期及以后历朝地方各局中除江南的宝苏局有少量的铸过一些,这就是苏局中的常平式;其余各局都基本停铸这类大制钱。

乾隆通宝宝泉大样母钱  
华夏古泉网  2015-12-29
成交价格: 75600元
乾隆通宝宝苏大样母钱 
华夏古泉网  2013-10-28
成交价格:21000元
嘉庆通宝宝泉大样母钱 
华夏古泉网  2015-03-12
成交价格: 27030元
道光通宝宝泉大样母钱 
华夏古泉网  2013-10-13
成交价格:31500元
同治通宝宝源小平大样
华夏古泉网  2015-05-18
成交价格:12420元
光绪通宝宝源大样
华夏古泉网  2011-12-29
成交价格:441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