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一大山人 2016-08-10
     现在玩电影头已经成了风潮,解像力更高、色彩更棒、味道更好是电影头给人的第一印象。大家知道,画幅越小,对镜头的分辨率要求越高;画幅越大,分辨率要求越低。例如,如果120(中画幅)镜头的分辨率是60线,片幅更小的135镜头(下面按大众习惯,称之为全画幅)需要做到100线,才能同样清晰。因为35毫米电影画幅约是全画幅的一半,16毫米电影画幅比4/3系统还要小,所以,电影头必须具有比相机头高得多的分辨率,才能用于电影银幕这种大面积显示。由于电影头是工业品,制造成本允许较高,不像民用相机头那么抠门,镜头的实际像场常做得比标称画幅大,以截取中央部分的最佳成像。通常,40mm以上焦距的35毫米电影头,像场几乎都可以覆盖135全画幅;100mm以上焦距的,像场大多可以覆盖6×6厘米的中画幅。我还测试过75mm和100mm焦距的电影头,其像场居然比许多全画幅的同焦距镜头还大,可以覆盖645画幅。有了较大的像场和比全画幅高得多的分辨率,这就是电影头具有更高解像力的先天优势所在。
    一部电影该在什么时机,什么样的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镜头语言,呈现给观众呢?下面要来和大家聊聊不同的镜头距离与主题数量的变化,对电影的故事走向中有何决定性的影响。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距离产生美,人生与电影亦如是

  “距”是用来表达两物之间相隔的远近,用电影语言来解释“距离”二字,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单就以物质形式来说 明,指的是时间距离与空间距离,时间流逝的早与晚、快与慢、长与短,若单一镜头的时间愈长,画面会愈显得深沉,时间愈短节奏愈明快;若谈空间距离,则是远 与近,天与地,室内室外等,用肉眼与标尺都得以量测的。

  若以非物质形式来说,则是心理距离,亲密或疏远,生死离别。人与人之间靠太近会觉受侵犯,但太远又感到孤单,表 达心理的空间看似无形,但却是摄影创作的灵魂。所以谈到电影的摄影距离,通常并不是指单纯的“站在原地”用变焦镜头在那缩进或拉远感觉拍的美美就大功告成 了。往往还要思考,如何掌握有形与无形的距离分寸,传达给观众画面中所蕴含的情感。

  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造就主体在荧幕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区别,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远至近分别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及特写。若有心观察早期的电影,会发现摄影机距离变化并不多,在1918年前甚至还没有“特写镜头”的出现。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大卫·格里菲斯(D.W Griffith)的作品。第一位在电影上使用特写镜头的导演,大胆的镜头开创手法也被誉为美国电影之父,著名作品有《一个国家的诞生》。

  初期的电影摄影,不少只是围绕在摄影机身边活动或跳舞,没有风格没有主题,看到什么,就拍什么,单纯觉得活动的 影像很新奇。进入有声电影初期,为了能清楚的收音,摄影机也固定着无法像现今随意移动,能够自由自在的拉远拉近拍摄,这中间真不知花费多少人的心酸血泪, 才造就现今历史性改革,也灌溉出丰富多变的电影语言,或许你也将成为下一位传奇的推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下面仅已概括性内容介绍,电影最常用的几种人物镜头让大家做认识。

单人镜头

  顾名思义整个画面中只有单一人物的镜头,这种电影镜头可说是主要角色的特权之一。愈多单人镜头,愈可以感受到重 点描述对象,此镜头的优点是注意力较不易分散,能让观众马上清楚谁是焦点,但使用太多很容易枯燥乏味,过于单调,相信很少有人会愿意整场戏看了二三小时, 却只有一个人物在那儿晃动吧!

  现今的电影几乎会和其它不同类型的镜头做组合变换,有时大牌演员互演对手戏档期无法配合时,会有当天A可以前 来,B却不可前往拍摄现场的时侯,拍摄方式其实也是单人镜头的运用,有些明明看似二人在对话,但却用单人近景或特写的画面来呈现,这其实是分开拍摄在后制 剪接完成的。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其实只有单一人物的镜头,反而得更花巧思在构图,以免布局显得过得简单,取自电影《听说》。

单人全景镜头

  全景是最接近平常肉眼所观看出去的景色,在电影中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虽然人物从头到脚几乎都包含在画面内,但绝不是要角色呆呆傻傻的站在那让人拍,这种全景真正的特色与魅力,其实建立在人物与周遭的空间。

  全景会让观众意识到画面中四季的变幻,是早晨或黄昏,在室内或室外?举例来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 披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驾着小船,独自在白雪纷飞的寒江上垂钓。若拍摄画面用特写,我们可能只能看到个老渔翁或某个景色的局部画面,但把镜头拉远 点,多带点环境和整体动作,就看到一个渔翁独自在皑皑白雪中垂钓,既写意又杼情。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使用全景镜头,背景会占据较多的画面以外,和观众的视觉与心理距离也较遥远,会显得人物充满单独渺小与寂寞感,取自电影《海角七号》。

  另外一些特技动作的惊险场面,也爱用全景镜头,除了用来表现环境的险恶以外,使用替身也较难被识破,因为拍摄距离愈远,依稀可以看到肢体动作,但太远的话,脸孔已经较难辨识了。

  人眼焦距固定120度,集中注意力时约为五分之一,即24度,所以我们虽然看的范围很广,但却不见得都“看”进去了,因此全景镜画面包含很多细节时,你会发现电影镜头的移动速度会很缓慢,例如一些富丽堂皇或壮观的景色,镜头就慢慢的推移,是为了让观众能看的更清楚。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这个全景镜头强调在于全身的肢体动作展现,但因演员做出常人无法做出的柔软度,所以明明是全身镜头,却能拍摄成像近景镜头一样贴近,取自电影《翻滚吧!阿信》。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这个并非单人全景镜头,特别提出来是因为一样的体操动作,但巧妙运用在不同的时空背景,在剧中就变得荒谬和搞笑,象是穿着西装在田里种菜一样,不同的背景和服装的组合设计,其实在视觉和认知上是充满冲突性的,取自电影《翻滚吧!阿信》。

单人中景镜头

  取景范围指的是腰部或膝盖上方的镜头,但注意拍摄不要正好卡在膝盖,摄影相当忌裁切在关节处,因为整个影像在收 边处会有被切断的感觉。若全景适合表现场景,中景则适合表现在事件,因为和全景相比,在视觉上又靠近人物主体,观众能更看清楚人物的肢体动作,可清楚明白 角色所正在做的事情。

  从演员在剧中的穿着与肢体动作,观众可以感受到此角色的性格、气质……等。例如,衣着华丽者自我显示欲强。其实在一部戏中同个角色随着戏剧内容的改变时,甚至会有衣着上的变化,穿衣风格的更改,也代表了心态上的转换。

  可以认真观察自己或他人的照片,不同年纪和时期会酷爱某种穿搭,例如电影《翻滚吧!阿信》主角从一开始身着体操服的运动选手到变成街头混混的打扮,有时电影不用任何言语,甚至不用浮夸的表情演出,从服装就开始透露一切了。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头上戴着蛙镜手上拿着蛙鞋,观众可以感受到小朋友在幻想的空间里游泳,取自电影《囧男孩》。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画面中只有一个小女孩,但若仔细观察,竹竿挂的衣服和花色可推断是位老奶奶所有,背景是早期的建筑,观众可以隐约感觉到也许这想讲述的是祖孙在乡下间的故事,取自《生命无限公司》。

单人近景镜头

  取景范围从胸口或腹部以上拍摄的镜头,观众可以开始看得相当清楚,演员脸上任何表情,眼神的流转,此种镜头也主要用在人物的表情反应,另外这种画面的距离,是我们和朋友与熟人对话的距离,所以会在心理形成某种亲切感,甚至感同身受。

  认真研究东西方不同国家的电影,可以感受到亚洲电影在表情上的反应是较为保守内敛的,喜怒不易形于色,所以莫怪西方电影都把东方人塑造出一堆面无表情的角色,因为在他们眼中,那简直是神祕到高深莫测(绝对不是因为眼睛比较小)。

  不过,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有时这甚至是更细腻的表现,例如,愤怒悲哀或憎恨至极点时也会微笑,是皮笑肉不笑, 女生不能太露骨地表现自己的好意,所以明明很在意,却还要假装冷漠,或明明气到极点却要装出无表情,眼神透露出一股杀意……由此可知,察言观色是很有学问 的技巧。

  题外话,虽然面无表情,但很妙的一点是亚洲人在拍照时的手势特别丰富,国外甚至有网站整理了意指亚洲人在拍照时常做的动作,也请一些外国人士来挑战摆这些POSE拍摄。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在迎接最悲伤的死亡时,他们嘴角郄都带着一抹微笑,这代表是解脱还是满足,留给观众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取自电影《艋舺》

单人特写镜头

  拍摄范围在人体肩膀以上,脸部的表情,某动作的细节或是重要的物体,功用是让观众能快速发现某个细节。和全景镜头比较起来,特写画面的时间其实很短,电影利用这些局部画面,来暗示情感反应,也许是一滴滑落的眼泪,或是慌张的咬指甲。

  因此特写画面并不局限在脸部表情上,从肢体动作中往往泄露出的讯息,比表情反应还来得真实,常用在剧情中的关键 时刻。特写不能过度滥用,有的特写画面根本是肉眼不可能达到的,如果有兴趣你把拳头或一些东西拿到眼前不到3到4公分的距离,会发现太近出现视差,眼睛根 本无法聚焦,不管你有没有近视看起来都是糢糊的。正确来说特写画面接近人眼从放大镜看出去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细节镜头”。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这特写片段我们看不到主角的脸,但可以从流血的手,感受到他伤的很重,除了强调重点以外,特写也让观众想象画面以外的空间,取自电影《诡丝》。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相信每个人在重覆观赏同一部喜爱的电影时,都会注意到很多之前没留意的部份,只是几个镜头距离的变化就可以谈怎么多,并不是要教大家成为像福尔摩斯或名侦探柯南那样的人物,而是摄影本身是一门“看”的艺术。

  你能拍出什么,取决于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拍出多少深度,就取决于你能看到多少深度?你看了,但你其实不见得都看到。魔鬼就藏在细节里(Devil in the Details),善于洞察细节,你就会发现突破盲点了。

教你用电影镜头学摄影 - 理睬 - .

                                      来源:DIGI PHOTO   作者:鴻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