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屋顶光伏阵列间距计算

 普罗米修斯 2016-08-10
本文计算了平整屋面、南北坡屋面、东西坡屋面光伏阵列间距,得出了各种类型光伏阵列间距计算公式,最后根据这些公式编制出三种屋面光伏阵列计算excel小软件,在该excel中,简单输入相应量即可知道各个类型屋顶阵列间距,在SolarTRIZ太阳能创新学院公众号中回复“间距”,即可免费获得该计算表格。
平整屋面光伏阵列间距计算
如图为计算平面阵列间距示意图,由图中几何关系,阵列间距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光伏阵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d1,二是前方阵列最高点到后方阵列最低点的水平距离d2
即d=d1+d2
其中 d1=l*cosθ(l为阵列斜面长度,为阵列倾斜角)
由图中关系可求出d2:
d2=CD/tanα*cosβ,其中CD=l*sinθ。
所以,d=d1+d2=l*cosθ+l*sinθ*cosβ/tanα。
上式中,α、β分别为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它们的值与当地经纬度,时角,太阳赤纬角有关。一般在计算阵列间隔时选取的条件为冬至日9时至15时不发生遮挡。
上式中,R=cosβ/tanα为阴影因子,遮挡物相对高度乘以阴影因子即为遮挡物影长。       
南北坡屋顶光伏阵列间距计算
当光伏阵列安装在南北方向倾斜屋顶时,阴影计算要考虑屋顶倾角与房屋方位角的影响。如图:
首先来考虑房屋朝向为南北方向,即房屋方位角为0时光伏阵列间距计算。
同样,阵列间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阵列水平投影长度即图中AB,第二部分为前阵列最高点到后阵列最低点水平距离,即图中BC。
AB=l*cosθ
CD=R*h
R为阴影因子,R=cosβ/tanα,h为相对高度,h=BE-CD=l*sinθ+d*(-i)(式中i为坡度系数,其值为屋面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度差与最低最高点水平距离之比。坡面向南为负,向北为正。)
d=AB+CD=l*cosθ+(l*sinθ+d*(-i))*R
整理得:
d=l*cosθ+(l*sinθ+l*cosθ*i)*R/(1-i*R)
接下来考虑房屋并非朝向正南,即方位角不为0时情况:
建筑物方位角不为0时,光伏阵列相对于光伏阵列的方位角也不是太阳的实际方位角,而是要根据建筑物方位角进行修正,若建筑物方位角为β0,则修正后β1=β-β0,相应阴影系数:
R=cos(β-β0)/tanα
阵列间距:
d=[l*cosθ+(l*sinθ+l*cosθ*i)*cos(β-β0)/tanα]/(1-i*cos(β-β0)/tanα)
东西坡屋面光伏阵列间距计算
同样先考虑建筑物方位角为0时情况,方阵间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组件在水平面上投影长度d1,第二部分为前排组件最高点到后排组件最低点之间距离d2,为了求出d2的值,将模型进行简化如图示:
上图中A点为前排组件最高点,光线经过A点照射到后排组件边缘C处,C点所在的水平面为平面BCD,点B是A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O是AB与屋顶倾斜面的交点,BC为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β角为光线方位角。
相对高度:h=AB=OA+OB=l*sinθ+d2*tanβ*i
d2=h*R
所以可求得d2=l*sinθ*R/(1-tanβ*r*i)
d=l*cosθ+l*sinθ*R/(1-tanβ*r*i)
当建筑物方位角不为0时,只需对阵列相对太阳方位角进行修改,
d=(l*cosθ+l*sinθ*cos(β-β0)/tanα)/(1-i*sin(β-β0)/tanα)
结论
综上,各种类型屋顶光伏阵列间距计算公式汇总如下:
平整屋面光伏阵列间距:
d=d1+d2=l*cosθ+l*sinθ*cosβ/tanα
南北坡屋顶光伏阵列间距:
d=[l*cosθ+(l*sinθ+l*cosθ*i)*cos(β-β0)/tanα]/(1-i*cos(β-β0)/tanα)
东西坡屋面光伏阵列间距:
d=(l*cosθ+l*sinθ*cos(β-β0)/tanα)/(1-i*sin(β-β0)/tanα)
根据上述公式制得”各种类型屋顶光伏阵列间隔计算表格”表格截图如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