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州老地名故事:狗娃山狗饿死,石狮子腹中有金子,那马滩呢?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兰州老地名,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走进兰州市区,就地名而言往往比较简洁,多以全省的地州县市名字命名,诸如张掖路、武都路、酒泉路、庆阳路等等,也有以所在单位命名的佛慈大道、读者大道,还有些以前的旧地名。而在以前,兰州的地名则五花八门,别有风味。有以姓氏命名的周家庄、颜家沟,有以交易物产命名的炭市街,有以居住的工匠为名的金石巷等等。

地名,是一方水土给人们最直接的展示。它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

                                      兰州曾经是大海 

站在海拔2120多米的兰山上,眺望市区,远山近树,高楼矮屋,大道小径,皆走入我们的视野。繁华热闹中,在兰州这个名称之下,包含了多少地名谁也说不清了。

                                                       水车园

狗娃山曾有只狗,为看守主人的东西饿死了

生活在兰州,不少人听过狗娃山。可以这样说,很多人都是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兰州战役中知道狗娃山的。狗娃山、沈家岭、营盘岭、豆家山、十里山这都是解放兰州时,国民党军依托固守的重要阵地。

关于狗娃山的来历,却是有一个很令人感动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很久以前,兰州城外有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他天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可是打下的粮食,大部分给地主交租外,剩下的粮食依旧不够吃。每年初春时节,青黄不接,是最难捱的时刻,地里的野菜没有长出来,树上的榆钱没有长出,无法充饥,怎么办?这挨冻受饿的日子可真不好过。穷则思变,小伙子想用自己的一双手,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于是,他四处观察,寻找适合开荒的地方。后来他发现,兰州城南面的一个山头还不错,开辟出来,种的庄稼足以让一家人吃饱。于是,他就带着家人,来到了这个山坡上,盖了几间土坯房,在向阳的山坡上开了几亩荒地,这样一年下来,日子倒比租人家地种轻松多了。

可惜,好景不长,好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几年后,这位勤劳的农民再次遭遇困难。这次是天灾。老天爷不下雨,人们无法生活了。种的庄稼旱死了,存下的粮食吃完了,水窖也见底了,走投无路了,这位农民只能带着家人另想办法。他顺着阿干河往上游寻找地方。果真,他找到了一块有水草的土地。

他下决心搬家。这里虽是土窝窝,但穷家难舍。小伙子带着家人,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家园。谁知,他走的时候,却将家里的一件东西忘记了。然而,他养的那只狗,却没有忘记,狗就守在东西边上,哪里都不去。最后,这只忠犬,生生饿死了。N多天后,农民想起了他的工具落在老地方,就飞奔回去找。结果发现了饿死的狗,依旧守护着工具。农民哭了,大喊“狗呀!狗呀……”

这个忠犬的故事,很快就在周围传开了,人们就把狗饿死的地方,叫做狗娃山。

马滩,一匹义马埋在了主人墓边

有忠犬,就有义马。马滩就是讲一匹马的故事。

马滩与崔家大滩、雁滩都属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夹河滩,因有河水滋润,水草丰美,滩上河汊交错。水草长得异常茂盛。传说,马滩因明代肃王在此河滩地养马而得名,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以前,马滩是大片农田。人们说起马滩,第一个概念就是马滩的韭黄好。马滩人种植韭黄有讲究,每年冬季来临时,人们便用油渣、马粪、麦草等将韭菜地遮盖起来,以提高地温,到了年前,韭黄便上市了。因为用了油渣马粪,马滩人种出来的韭黄,茎粗叶壮,颜色鲜黄,香气十足,远近闻名。如今马滩一带逐渐向都市化发展,也让人们对马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曾有消息说,马滩将会是兰州一个三十万人口的城区。

                              马滩的韭黄(网络图片)

种植韭黄的马粪从何而来?那里曾经是肃王的养马场,自然有大量马粪。不过,关于马滩是如何养马的却有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似乎和肃王没有多大关系。

故事是这样的,据说以前有个叫王许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他养的马,不仅健壮,跑起来更是飞快。时间一久,连京城的皇帝都听说了他的大名。于是,就把他调到京城给皇帝当御马官。这下王许干得更起劲了,一门心思要培养出好马。果然,几年之后,他养出了几匹好马。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也非常高兴。

有一次,皇帝外出狩猎时,要骑他养的马。王许给皇帝挑了一匹跑得最快的马。谁知,这下可闯祸了。你想皇帝怎么能驾驭得了这么快的马?皇帝刚刚骑上去,这马就飞奔起来了。这可把皇帝吓坏了,还没等人们拉住马,皇帝就摔下来了。大事,这绝对是大事。皇帝坠马,相关人等是要掉脑袋的。当即,皇帝让人将那匹马斩了。

这下,王许可吓坏了,啥叫伴君如伴虎,这就是。他只好偷偷跑了。有一日,他来到金城,发现马滩一带适合养马,就在此定居了下来,并将养马技术传向四方。后来,王许病死了,可是他养过一匹最好的马,也不吃不喝而死。人们就把马埋在他的坟墓边上,把那个地方叫做马滩。

兴隆山,石狮子一口咬住人胳膊

无独有偶,在兴隆山,却流传着一个石狮子的故事。这是一个教人勤快向善的故事。据说,兴隆山云龙桥边有个石狮子,时间久了就有了灵性。

兴隆山握桥(网络资料图)

距石狮子不远的山口,有对年轻夫妻,男的是樵夫,天天到山里砍柴,养家糊口。他经常在石狮子边歇息。樵夫就把石狮子当朋友,说这说那。有时,把自己带的馍馍往石狮子的嘴里塞上一块。一天,一个樵夫到集市上售柴。谁知运气欠佳,一连几天柴都没有卖出去。陷入困境的樵夫,只好把柴挑到石狮子边。樵夫唉声叹气,对石狮子说,你也跟着我挨饿了。谁知,这话音刚落,石狮子就说话了。它说,我肚子有块金子,你拿去吧。樵夫吓了一跳,战战兢兢把胳膊伸到石狮子嘴里,果然取出了一块金子。这下,他可发财了。于是,小两口变得好吃懒做了。

                                                    兴隆山

金子花光了,樵夫就去石狮子的肚子里去取。后来,时间久了,狮子发火了。一次,樵夫伸手去取金子时,石狮子把樵夫的胳膊咬住不放。樵夫就被困在了石狮子边,可谓是风吹雨打,忍饥挨饿,过了大半年。就在樵夫奄奄一息时,狮子才松口放了他。受了这场教训后,樵夫又变得勤快了。这就是兴隆山边,石狮子和樵夫的民间故事。它为陇上第一名山增添无穷的魅力。

地名故事就是这样,往往托神怪,教人向善。虽是讲忠孝节义的故事,但却让人有所感悟。这些老地名背后的故事,也是地方地域文化承载者,读懂它们也就读懂了一个地方。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