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匠之门》

 yang102 2016-08-10



程大利,1945年出生,曾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国文联第七届、第八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

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程大利访问学者工作室导师,同时任荣宝斋画院、凤凰岭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等处程大利工作室导师。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程大利在江苏省工作期间曾担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江苏画刊》主编。

曾参加第6届、第8届、第10届全国美展,及80年代以后的历届全国中国画展,参加:

“首届北京双年展”(北京)

“首届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

“百年中国画展”(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

“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文化部中国对外文化公司)

“第二届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中国美协)

“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中国美协)

等全国性展览,

获“中日水墨画交流展”一等奖,

第三届全国年画展二等奖,

黄宾虹奖,

文化部“2007最佳艺术家奖”,

“2007年度影响力人物”,

“第二届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优秀作品奖等。

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一号圆厅举办“程大利山水画展”(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2007年至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程大利山水画展”,并在美国、马来西亚、德国等艺术馆及学院举办个人画展。

出版有程大利画集多种,理论文集有《宾退集》《师心居随笔》《师心居笔谭》《雪泥鸿爪》《中国画教学文丛——程大利导师卷》等。

程大利的山水画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文脉,尤重董源、黄公望、董其昌、沈周、龚贤、黄宾虹诸家的研究和融汇。追求意境的深遂和笔墨的完美,沉逸厚重,气息中正淳和,把传统笔墨的经验融入到个人对大自然的独特领悟中,创造了具有个人风格的时代语言,成为当代山水画的领军人物之一,同时在山水画理论方面具有很高的建树。


《林岚暮烟》45cm x 69cm  2014年


渴望自由

 ——山水画再认识  

文/程大利 

 

        山水,山山水水,是自由的存在。自由而且永恒,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心的向往。六朝人对纷乱时世的抵御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从隐于山林到隐于图画中,画好悬之于壁“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当年老体衰,还可以面对图画“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这种人生态度催发了山水画,把生命迹化到丘壑的永恒中,逍遥云山,啸傲烟霞,丢掉烦恼,抛却烟火气息,宗炳总结为“栖丘饮壑”、“畅神而已”。

     “山水”相对于社会而言,是未被污染的神圣所在。是烦嚣中的清净,疲累后的解脱。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说:“中国的山水画,则是在长期专制政治的压迫及一般士大夫的利欲熏心的现实下,想超越向自然中去,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保持精神的纯洁。”

       自由,按黄宾虹的说法是“民学”,曾令秦始皇忐忑不安。秦始皇需要兵马俑式的雕塑,阿房宫式的建筑,颂其功德的刻石,这些“君学”的艺术是强力推行的价值观。所以,“诗书”的自由影响到“轨辙”的统一,多元的价值威胁到“万世之业”,故而“焚”之,“坑”之。


《水源自左我道东》122cm x 59cm  2015年


      正因为山水是为心灵自由而产生的,以“心象”为旨归。所以它不叫“风景画”,不必忠实于风景。把精神的视野扩充到天地间的无限,让一颗心自由地飞翔。“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追太虚之体”,“与天地精神往来”。于是“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为什么“乐”?为得道而乐,觅得了慰藉,是寻得大自由的快乐。

       人因为有社会性,所以才容易不“自然”。因此,“法自然”、“师造化”在山水画创作中被提到至高地位,无论古今中外的艺术理论,都告诫人们,心灵的自然是根本,艺术应帮助不自然的人归于自然。赵孟頫说的“古意”,康有为说的“真、朴、简”都是返璞归真的意思。

返璞归真是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有了“人”、“文”双修的问题。因“文”而“共成化育”(对欣赏者也有“文”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表现”、“再现”问题,前人说是“体道艺之合,究圣哲之蕴”,画画是为修为,修为才能画得更好。“内修心而外益世”原来“修心”和“益世”是有因果和逻辑关系的。但两千多年的事实是人格越高尚,距离“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标越远,屈子、苏轼、徐渭、八大等等都是怀才不遇的人,而正是这样的人构成了艺术的高峰。

      屈原有名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笔落见云起》68cm x 68cm  2015年 


     “内美”来源于此,成为山水画的最高目标,黄宾虹一生为“内美”而努力,这即是“圣哲之蕴”。内美者“不务外观”。准确地说,是不苛求外观。热烈不是宣泄,冷静不是冷漠;观通不妨照隅,求末亦是归本。在山水画中既使是山不动、水不流的荒寒境界也是禅学智慧——“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山水画最大的功能是能让人静下来、淡下来、慢下来。

       还是引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一段话结束本文:“艺术对人生、社会的意义,并不在于完全顺着人生社会现实上的要求;而有时是在于表面好像是逆着这种要求。但实际是将人的精神、社会的倾向,通过艺术的逆地反映,而得以某种意味的净化、修养,以保持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均衡,维持生命的活力、社会的活力于不坠??。山水画在今日更有其重要意义的原因,正在于此。顺着现实跑,与现实争长短的艺术,对人生、社会的作用而言,正是“以水济水”、“以火济火”,使紧张的生活更紧张,使混乱的社会更混乱,简直完全失掉了艺术所以成立的意义。” 


《天地文章有大观》122cm x 59cm  2015年



墨写山川多变幻

 ——读程大利山水画 

       文刘丽芳


       多年以来,程大利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探索和研究,从经史子集到古代画论,从先贤画作到古典哲学,都被他广泛涉猎,形成了对中国绘画全面而又深刻的认知。他的山水作品并不是流于技巧的肤浅表现,而是交融在深阔的文化背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学术底蕴。同时,他一面探寻着中国绘画内在的规律,一面思考着笔墨上的蜕变和创新。他变的目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探险求新,而是在不断攀缘绘画的精神高度。他活跃的审美思维,促使他的笔墨经常辗转于传承与发展之间,不断走向面目多姿的新境界。

 
《云山深处》35cm x 46cm  2014年


      或许由于早年在南方生活的缘故,程大利的早期作品明显带着南方山水的温润和秀逸,总是在淡墨轻描的笔触中抒发着对家山的感怀。那些遒劲的线条像江南的柳枝拂动在山形的构造间,整体呈现出幽淡沉静的山水之象。从简约的勾勒和细致的皴擦中,足以能窥见画家深厚的素描功底,亦可寻觅到元代四家的高逸之气。画家将眼中的山水当作表达自我心境的方式,传递着笔墨的恣情意趣。他所追求的平淡自然,飘逸俊秀的审美风格,正是古人“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的审美表现。画中的山水峰峦秀起,云烟氤氲,苍润朴实中透出清幽疏旷的山野之趣,展现一派柔和清新的江南气象。在笔墨技法上,他弱化了墨的渲染,运用淡墨的形式笔笔写出,意在构建平和恬淡的画面意境。与此同时,画家加强了线条的勾勒皴擦,力求突显山石树木的万千姿态。画家将两者适度地融合,便形成了隽秀灵动的笔墨特征。


 《山川入梦 白云怡神》168cm x 87cm  2014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程大利的笔墨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完全摒弃了江南山水的温婉柔静,既而转向北方山水的豪迈雄阔。这其中的起因是源自1995年后的西部写生。或许过于柔和的南方山水,无法释放奔涌澎湃的激情,亦不能尽抒“胸中之逸气”,所以,他怀着满腔热血向西部的大山奔去。那些年里,他一次次走进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在穿越大漠荒原的路上,饱览了西部苍莽奇伟的山水风光,从而令自己的笔墨风格实现了彻底的转型。他开始打破先前的一切束缚,以更洒脱自由的形式描绘着北方壮丽的山川。浓重的墨色,粗犷的线条不断穿梭在山峦树林之间,形的具象性逐渐减弱,写意的趣味性日益增强,有的甚至偏离形的根本,在意的空间里尽兴挥洒。这时期的作品,既满蕴着吞吐八荒的浩大气势,又洋溢着雄强恣肆的阳刚之气。连绵的群山在他的笔下铺展开来,流动着豪纵苍凉的气韵。泼墨而成的山脉,更像苍龙腾飞于苍莽天地间,生成具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这种笔墨上的转化,其实也是心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画家开拓创造的艺术主张。


《如水清致》38cm x 65cm  2012年


        在西行之后的若干年里,程大利的艺术造诣日趋成熟老练,在笔墨技法上的表现更加游刃有余。这时,他对传统的研究更深入透彻,技法上亦淬炼得炉火纯青。无论董源、范宽、黄公望、龚贤、四王,还是黄宾虹、吴昌硕,尤其是董其昌他们非凡的艺术成就和笔墨经验,给予画家不同层面的启迪,致使在笔墨的传承上达到全面而又丰富的境界。很多作品依旧保持了雄浑大气的审美之风,用笔用墨潇洒自如,总体上呈现出苍茫壮阔之感。他笔下的山峦、树木、云海,不取工细,只求意似,试图在墨的变幻和点线的飞舞中,营造酣畅淋漓的磅礴气势。画家在神驰万象之余,更讲究墨法和水法的并用,浓淡枯润相得益彰。此外,他在笔法和构成方面亦是融古今之精华为一体,将多元化的技法形式发挥到极致。当然,他的作品在高超的技巧之外,更突显了一种生机流荡的山水精神,传递着画家内心的自然清音。他所描绘的不仅是山水的表象,而是富含活泼的生命感,充满生生不息的山水气韵和对自由的向往。


《无极》69cm x 69cm  2014年


        近几年来,程大利在笔墨上追求简淡平和的意境,将大开大合的山水之象转化为平缓明净的面貌。其用墨由浓向淡,笔触由繁至简,画面间融入了深刻的哲思,使作品的精神性得到升华。在他看来,自然山水不是宇宙中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人类生活和精神意识密切相关,蕴藏了道禅等中国哲学和宗教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不单纯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反映,而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反映着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在貌似简疏的笔法、墨法中,却蕴含着微妙的变化,充满“似嫩而苍,似枯而腴,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神妙之趣。唐代《二十四诗品》认为:“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程大利正是怀着素淡清静之心,体察万千山水之妙,摆脱了技巧的束缚,与天合一,顺其自然,随性而为,达到了无法而有法的畅神之境。那些虚静的画面,分明浮动着澄明的心境,超然的情怀,暗含了大道至简,返朴归真的道家思想。对老庄哲学的参悟,使他的作品意境趋向淡远、幽静和空灵,呈现出山水的纯真之美。


《晴岚》69cm x 45cm  2014年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程大利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着新的创造,终能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构建了富有个性风格的审美体系,为当代山水画注入蕴含丰富的技法元素和文化内涵,从而也决定了作品的格调和精神。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画家,程大利总能在博观约取的过程中提炼精华部分,转化为自身的艺术滋养。因此,他笔墨上的每一次变化,都代表了审美层次的飞跃和提升,从学术意义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上,足以能够影响启迪后人。


《西班牙都市一角》45cm x 30cm  2014年



《天地有大智慧矣》69cm x 46cm  2014年



《西班牙写生》之二 45cm x 30cm  2014年



 《心胸明净》75cm x 34cm  2014年



《仙人居处》69cm x 45cm  2014年



 《大壑拂云飞 丹崖夕照明》136cm x 68cm  2012年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
欢迎关注《巨匠之门》杂志微信公共平台

      学术性美术期刊《巨匠之门》是以回味传统经典,品读时代佳作为主旨的艺术季刊,大16开,软精装,全四色特种纸精印,内文160页。本刊“经典阅读”栏目以书面博物馆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把古代与近现代书画名家及其艺术成就做一次经典回顾与作品赏析,由此打开一道穿越时空的艺术大门。便于大家更直观的回顾传统,继承传统。
       本刊的主要版块有《创作前沿》《美院风景线》《水墨引领大家风采》《中国好书法》《名家推荐》等,主要介绍当代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创作实力的书画家,以展现当代名师大家的艺术风采及当前书画繁荣的盛世局面。搭建广大书画爱好者与艺术家的交流平台,更好的把您的笔墨艺术展现给社会、展现给读者,让更多的书画爱好者都能得到一个学习和欣赏的机会。


     主编:梁修之

     编辑部电话:13956965395

     邮箱:zgmjshb@163.com

     微信联系输入:13956965395

     欢迎投稿  惠请扫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