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中国发射了一颗很特别的卫星!

 星辉斑斓之星星 2016-08-10

2016年8月10日,清晨6点55分,随着一道火光腾空而起,

“天眼”少年飒(SAR)正式“出山”了!

飒是谁?

从何方来又将去向何处?

(直接上动态真容,一睹为快)

飒(SAR)是我的小名,但你可能更熟悉高分三号卫星的称呼。

为何赋予我以此重任?

——因为我是“天眼工程”里唯一一颗没有“眼睛”的卫星,是不惧“障眼法”的“雷达星”,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一句话概括,高分三号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12种成像模式,既可以探地,又可以观海,达到“一星多用”的效果。

今天,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把我送入距地75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在人造卫星界,通信、导航、遥感是卫星应用最主要的三大流派。

师父常说,我们高分家族与“北斗”齐名,“北斗”是“导航派”,而我们属于“遥感派”,是帮助人们从天上观测地面、海面的“眼睛”,江湖人称:天眼工程。

出发前,历经七七四十九个月把我苦心培养成星的师父唤着我的小名说:“飒,一定要为‘高分家族’的荣耀,破了那‘障眼法’。”

科普贴 :高分三号特点全揭秘

——高分三号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分辨率达到1米什么概念?

高分三号的空间分辨率是从1米到500米,幅宽是从10公里到650公里,不但能够大范围的普查,一次可以最宽看到650公里范围内的图像;也能够清晰地分辨出陆地上的道路、一般建筑和海面上的舰船。

为什么是C频段?

C频段是一个综合性能比较好的电磁波频段。一般来说,微波遥感卫星使用的频段越低,穿透性越强;频段越高,穿透性越弱,但低频段不容易实现高分辨率。科学家研究发现,C频段在卫星的应用中分辨目标更有优势。

多极化有什么用?

卫星多极化可以发射和接收水平、垂直的电磁波,经过后期处理,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的目标信息,更清晰地识别地上、海上目标。

什么是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的天线口径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卫星的分辨率,但卫星雷达口径不可能做得很大。所以科学家采用口径较小的天线孔径与数据处理相配合的方法,从而达到与大口径雷达等同的效果。

重磅:我还是颗“蝙蝠星”黑夜里,蝙蝠发出超声波感知周围环境。高分三号就如同蝙蝠,携带合成孔径雷达(SAR)发射微波主动观测。与“高分家族”的其他几颗光学遥感卫星相比,最大特点就是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无论白天或黑夜、晴空或雷雨多云,都可以随时对地成像。这种特点尤其适合于防灾减灾的应用。

以上是师父赋予我的独特技能,而比我早“出山”的其他高分兄弟,也是各显神通:

“高分兄弟” 各怀绝技

大哥高分一号,是高分家族的首发星,中高分辨率和宽幅成像能力兼备,颇有大哥风范。它视野广阔,一眼下去覆盖800公里,4天即可完整观测地球一遍。

二哥高分二号,目光锐利,它比大哥看得更清晰细致,空间分辨率可达0.8米,将中国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带进“亚米时代”,对提高中国对地观测数据自给率意义重大。

四弟高分四号,性情特立独行,抢在我前头“出山”。它不像大哥二哥那样在600至700公里的近地轨道环绕地球“奔跑”,而是站在距地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相对静止地驻留凝望,可以对某一目标区域持续观测。

我们身在高空,俯瞰地球,兄弟们个个火眼金睛:

在草原,我们能分辨牧草种类和生长情况,观测草场是否退化,地面卫星中心将我们发回的遥感数据处理后,传送到牧民的手机上,指导他们“逐水草而居”;

在黄河边,我们承担了黄河凌汛遥感监测任务,今年1月,我的兄弟发现黄河某段河道水面突然变宽,分析为发生漫滩,经迅速转移滩地群众50多人,避免了人员伤亡;

在城市里,我们的遥感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违章建筑,给城市规划和安全生产带来便利……

在我们高分家族崛起之前,中国的遥感卫星数据长期依赖进口,国土、水利、林业、海洋等行业每年都要花大价钱去购买国外遥感卫星数据。现在这个被动局面已经被我们兄弟们打破了,现在分辨率低于2米的国外卫星数据已基本退出国内市场。

今天离开地球,我的也要上岗正式开始工作了!

作为我国首颗长寿命设计的低轨遥感卫星,我的在轨设计寿命是8年,比我国以往卫星3到5年的寿命长得多,与国际上遥感卫星6到7年半的寿命相比也处于领先。

“高分家族”还有许多兄弟正在被师父调教、修炼,不久的将来也会陆续“出山”。他们各怀独门绝技,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再见了地球,日后,当你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说不定我正看着你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