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老了,你会嫌弃我吗?

 娇杏16 2016-08-10

      

(星期三)



各位书友早安。经过了漫长的月曜日(星期一),和需要好好调整心情避免上火的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提醒各位要从容如水地面对生活。美好的早晨,一起来读东野圭吾长篇小说《解忧杂货店》第三章1-3节:97-123页,这一章的标题叫做“在思域车上等到天亮”。


请带着以下问题完成今天的早读,并记得在共读群里跟书友们讨论哦!

你和父亲有过约定吗?

被信任的感觉,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1. 即使素不相识,也充满尊重与关心

“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们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在《解忧杂货店》日文出版商角川书店的官网上,一名20岁的女性读者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另一名读者则说:《解忧杂货店》让我再次感到,人无法独自生存,必须相互支撑才能活下去。


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与牵挂,始终是绕不开与难以割舍的部分。这也是《解忧杂货店》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关于看似无关的人之间对彼此生命轨迹的影响,即使素不相识,也充满尊重与关心。


第三章的故事也是如此,以一对父子的故事开始,结束于一对母女的故事。他们与她们之间本无交集,却因一次咨询,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这位父亲正是1970年代因咨询烦恼而为人所知的正牌解忧杂货店店主浪矢雄治。在被侧面提及许久之后,他终于正式登场,故事的时间也来到了1978年。第一章中引出整个故事的三个小偷,则继第二章之后继续隐身幕后,只隐约露出些许影子。

 



 2. 人总是渴望被了解、被倾听,同时也渴望被需要、能帮助别人

浪矢老人为什么会开始回答烦恼咨询呢?


答案是出于被别人需要的渴望。自己逐渐老去,女儿和儿子各自成家立业,杂货店的生意在新兴商业区的冲击下日渐冷清,这些都在逐渐蚕食他的活力,而相伴多年的妻子过世成为了导致失衡的最后一根稻草。形单影只的独居生活令年近七十的他失去了继续积极生活的意愿,几乎垮了下来。幸好此时顽皮的孩子们开始向他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求解答,他认真回答,渐渐开始收到了正经的咨询。他找回了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重新燃起了希望,整个人精神焕发。所以,解忧杂货店之于他,不仅是帮助别人的舞台,更是让自己走出困境的关键。


儿子贵之挂念他,多次提出想让他把店关掉,和自己一家一起居住。他虽也挂念儿孙,但始终担心自己的出现会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出于一个父亲的体贴与骄傲,他不想成为别人的拖累,也放不下众多等待他咨询的人。


东野圭吾对此类主题一直着墨甚多,比如在谈及作品《时生》的创作缘起时,他就曾说:到了我这个年龄,周围的朋友都有了孩子。问及生下孩子的原因时,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顺其自然之类。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能否在孩子面前自信地问: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孩子是否会回以“我非常庆幸有你们这样的父母”,其实是永远的谜。我一直想解开这一谜团,这便是《时生》的源头。


从这个角度审视,浪矢父子的感情值得赞赏。在儿子眼中,浪矢老人是一个有担当、可信赖的好父亲,两代人心意相通,亲近又自然,留出让彼此舒服的距离,始终心中互相牵挂。


若非如此,浪矢老人也不可能给出让人信服的回答吧。


3. 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多年咨询下来,浪矢老人也看懂了其中的规律:“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而无论回信的内容为何,最后做出决定的都是咨询者本人。”


即便曾经一口气收到过疑似由同一个人寄来的三十多封恶作剧咨询,他也逐一认真回答,因为“写这些信的人和普通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洞逐渐流失。所以我不但要写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后再写。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就这样生活了八年后,1978年浪矢老人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一个生活拮据的单身女子有了身孕,但如果选择堕胎她将很难再有孩子,于是来信询问对策。他在反复思考后给出了回答。他没想到,这件事会彻底改变他的生活。


一年后的1979年,浪矢先生忽然病了。他关了店,形容憔悴,停掉了咨询业务。住在东京的儿子慌忙来探望,浪矢先生忽然提及同意儿子此前多次提出的要求——搬到儿子家中一起居住。儿子很是高兴,同时心有疑惑。父亲为什么会突然改变心意呢?

 



 4. 在平静中与自己达成和解

一家人团聚后不久,浪矢老人就被诊断出身患重病,时日无多。他执意要儿子将他送回杂货店住一晚,说这样就能收到从未来寄来的消息,才能让他心安,并再三叮嘱儿子,要在他33周年忌日那天前发布消息,告知解忧杂货店的咨询窗口在那天将会复活,请曾受过咨询的各位就当年的回答是否有帮助直言相告。


儿子半信半疑地答应了,送浪矢老人回到了杂货店内独自待了一夜。这一天是1979年9月13日。


浪矢老人心中有一直坚持的东西,或许可以称之为信仰,那就是真诚地去帮助别人,得到的满足与喜悦一定会比付出的精力要值得的多。他帮助过的人,虽然都没有称得上完美的结局,但这应该正是人生的常态吧,正因为不完美,才觉得每一份得到都是那么弥足珍贵。都在不完美中发现了更加值得珍视的东西。


《嫌疑人X的献身》中有一句话一直在反复被提及: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


知名编剧史航曾这样论及东野圭吾:“读东野圭吾的小说,水准之上的那些,开篇也许是温的,也许是冰的,但是翻到后来,书页都会渐渐变热,发烫,最后两页,甚至最后一页,果然被烫到了。于是,合上书页,心里默默地感谢一下。被烫到这一次,就是这一两天一页一页翻动时感受到的来自作者的承诺,他果然又做到了。”

 

今天的早读就到这里,有你们和解忧杂货店的陪伴,真好。晚读再见!



 

作者:何以,心心念念于何以解忧,故有此名,服务于新经典文化。微信号:新经典(Thinkingd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