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分享!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马住收藏!!丨专题

 百战归来 2016-08-10

据统计,在我国,硫化氢中毒排职业急性中毒的第二位,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在含硫油气田的钻井、采油、采气作业以及石油加工、化工企业中,硫化氢更是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急性中毒事故也时有发生。




硫化氢的职业危害


 

硫化氢是无色、有特殊臭鸡蛋味的气体,它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硫化氢是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性毒物,进入人体后能造成细胞缺氧。硫化氢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为:1 400 mg/m3(1 000 ppm)。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的影响见下表: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的影响(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易发生硫化氢泄漏事故的作业活动



硫化氢中毒多由于含有硫化氢介质的设备损坏,输送含有硫化氢介质的管道和阀门泄漏,违反操作规程、生产故障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硫化氢大量生成或逸出,含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无适当个人防护情况下的密闭空间作业,硫化氢中毒事故时盲目施救等所致。



硫化氢防护措施


1

对本单位工作场所硫化氢分布及可能泄漏或逸出情况进行充分辨识分析,确定本单位硫化氢重点防护区域及重点防护作业环节。

2

对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其含硫化氢的酸性水、酸性气排放、含硫化氢酸性水切水设施等,应设计为密闭系统,酸性水、酸性气应有统一处理设施。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或就地排放。

3

在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或逸散的室内工作场所作业,应开启通风设施。实验室内产生或释放硫化氢的实验分析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不能将头伸入通风橱中

4

可能接触硫化氢的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在产生硫化氢源的上风侧操作。

5

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显示报警盘应设置在控制室,现场硫化氢检测探头的数量和位置按照有关规范布置。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表低位报警点应设置在10 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50 mg/m3。上述场所操作岗位应配置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其低位报警点应设置在10 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30 mg/m3。个别单位低位报警点设置为10 ppm,高位报警点设置为50 ppm(30 ppm),经换算为14 mg/m3和70 mg/m3(42 mg/m3),均不符合规定,应该引起注意。

6

进入含有硫化氢的设备、管线等密闭空间内作业前,应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盲板操作按照HG 23013《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要求执行;对氧含量、可燃气体含量及硫化氢浓度进行取样分析,方法依照GBZ/T 222《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的要求执行。经取样分析,氧含量在19.5%~23.5%、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10%、硫化氢浓度小于10 mg/m3,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和现场警示标识,经密闭空间作业许可后方可进入作业。如密闭空间工作场所硫化氢浓度不能控制在10 mg/m3以下,或作业过程中局部可能产生高浓度硫化氢逸出情况,或现场硫化氢浓度未知的情况下,作业过程中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并在作业期间连续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


 事故案例:

2004年11月28日23时50分,某石油化工总厂设备安装维修公司仪表维护班王某、魏某接到三联合车间直柴加氢装置脱硫汽提塔回流罐V3205液位指示失灵的通知后,在三联合车间当班班长翟某的陪同下一起到现场进行处理。29日0时10分左右,王某在处理回流罐V3205液位浮筒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烟雾突然从排凝阀排出,没有任何防范的王某当即中毒晕倒。闻讯赶来的人员将王某转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后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1)作业者未按规定佩戴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2)按规定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不允许直接排入大气;

(3)对危险作业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随同作业人员也没有认真履行监护责任。




应急救援


1

含有硫化氢介质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2

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或逸散的临时性的工作场所,应配置空气呼吸器、逃生型呼吸防护器具、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设备、应急照明灯、安全带或安全绳等救援设施,设施宜置于作业人员易于获取的位置,并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与维护。

3

存在硫化氢危害的高风险行业的用人单位宜与附近有应急救援能力的医疗机构签订事故医疗救援协议,建立联系,保证发生事故时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参与医疗救援。

4

严禁无防护救援,事故抢险救援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密闭空间尽可能施行非进入救援。另外,过滤式硫化氢防毒面具只能用于开放式环境的逃生,不适用于密闭空间、地下环境逃生使用。

5

出现中毒事故时迅速将现场中毒人员抬离危险区至上风向空气新鲜处,如皮肤或眼部被污染,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输氧,并保持中毒者的体温。如果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和心跳,应立即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立即送往附近医疗机构救治。

6

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识和警戒线,建议硫化氢浓度在10 mg/m3以上的区域均设为限制进入区域,与抢险无关的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警戒区域;设置要求参照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执行。

7

事故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硫化氢事故区域,迅速找出泄漏或逸散源,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切断泄漏源,修复泄漏点,清理泄漏物,救援过程禁止动火作业,控制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8

硫化氢浓度持续上升而无法控制时,应立即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疏散下风向的居民,立即与邻近医疗机构和医疗急救机构联系进行紧急医疗救助。


 事故案例:

2007年5月11日,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对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停工检修。作业人员在新氢罐边界阀后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4.3米),松开全部8颗螺栓后拆下上部2颗螺栓时,突然有气流喷出,在下风侧的1名作业人员随即昏倒在管廊上,其他作业人员立即进行施救。1名作业人员在摘除安全带施救过程中,昏倒后从管廊缝隙中坠落。2名监护人员立刻前往车间呼救,车间1名工艺技术员和2名操作工赶到现场施救,工艺技术员在施救过程中中毒由脚手架坠地,2名操作工也先后中毒。其他赶来的施救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爬上管廊将中毒人员抢救到地面,送往石化职工医院抢救。


原因分析:

当拆开新氢罐边界阀法兰和大气相通后,与低压瓦斯放空分液罐相连的新氢罐底部排液阀门没有关严或阀门内漏,造成硫化氢含量较高的低压瓦斯进入新氢罐,继而从拆开的法兰处排出,造成作业人员和施救人员中毒。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危害辨识不够的情况下,盲目作业;施救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应急救援,造成次生人员伤害和事故后果扩大。



硫化氢接触作业注意事项举例


1

采样作业

检查采样器是否完好;佩戴适用的呼吸防护器,上风向作业,并有专人监护;采样过程中手阀应慢慢打开,勿用扳手敲打阀门。

2

切水作业

佩戴适用的呼吸防护器,有专人监护,上风向作业;脱水伐与脱水口应有一定距离;脱出的酸性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有隔离措施,防止过路行人中毒;脱水过程中人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的酸性气。

3

设备内检修作业

制定施工方案;作业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佩戴适用的呼吸防护器,携带好安全带(绳);进设备容器作业前,应作好采样分析;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 min;办理安全作业票;施工过程需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应有医务人员在场。

4

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

严格控制带压作业,与其设备容器相通的阀门应关死,撤掉余压;佩戴适用的呼吸防护器,有专人监护;拆卸法兰螺丝时,在松动之前,不应把螺丝全部拆开,严防有毒气体大量冲出。

5

生产装置巡检作业

平稳操作,严防跑、冒、滴、漏;装置内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报警仪;加强机泵设备的维护管理,减少泄漏;有泄漏的地方加强通风;存有硫化氢物料的容器、管线、阀门等要定期检查更换;发现硫化氢浓度升高,要先报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进入现场检查和处理。

6

油罐检查作业

严禁在进、出油及调合过程中进行人工检尺、测温及拆装安全附件等作业;必要的检查、检尺、脱水,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准备好适合的呼吸防护器,以便急用。


本文来自《班组安全》2016年7月刊

欢迎您订阅纸媒版

点击公众号菜单【联系我们】-【纸媒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