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七理财: “标普家庭资产象限图”你就是个坑啊! 简七理财 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 理财定律也有假...

 ruben_fion 2016-08-11
简七理财
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
理财定律也有假?
以后再看这张象限图
会不会觉得辣眼睛……


一提到“理财大坑”,我们本能地会想到那些来路不明的理财平台,用高收益的诱饵让投资者掉入陷阱,或者是XX币、MMM等层出不穷的金融骗局。虽然这些诈骗方式手段恶劣,但影响毕竟有限;有一些“理财大坑”让人不知不觉中招,看上去危害不大,影响却非常深远!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一张图叫《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它把家庭资产分为四个不同的账户,并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很多理财师给出家庭理财建议时都以此为例,几乎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通用标准。

此图在网上流传很火不能说没道理,它的思路是通过合理分配家庭资源,有效分散风险,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但最近这张象限图遭到“打假”:不管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压根就找不到原始出处在哪儿。

我突然发现,这可能又是一个忽悠了很多人的“理财大坑”!

首先,用“一刀切”的办法划分资产比例,好比只开一副“万能药方”就想治好全天下的疑难杂症一样,根本不切实际。现实中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进行资产配置之前都需要进行风险测试、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财务状况等各方面评估,不做“财务体检”随随便便拿起一张处方就去抓药,不怕闹出人命吗?

但是你还别说,很多人真把这张《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当成了一副“万能药方”呢!

其次,再来看看图中提到的四个账户:
要命的钱,用于短期消费,占10%;
保命的钱,用于保险保障,占20%;
生钱的钱,重在获得高收益,占30%;
保本的钱,重在安全、稳定和长期性,占40%。

这四个账户分别对应了应急、防守、增值、保值的作用,把家庭资产分为不同的账户也比较便于管理,思路值得大家学习,但这样看上去精确的比例真的具有可操作性吗?

比如这个“保命的钱”账户,用于“意外重疾保障”,建议我们配置保险占20%,从实际情况看这个比例明显偏高。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家庭资产中位数为33万,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需要拿出6.6万元配置保险,对大多数人来说明显负荷过重了吧?

我们都知道购买保险还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保险额度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倍,同时家庭总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10%。照此原则,假设一个普通家庭年收入是20万,他们每年的保费支出最多也就2万元左右,根本不需要花6万多买保险的啊!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从理财规划的角度讲,我们在做“家庭资产配置”之前都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梳理。仿照企业财务报表的形式,整理出一张个人资产负债表(资产可分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投资资产、自用资产等,负债则包括车贷、房贷等),然后据此去配置我们的资产。而我们所支出的保费金额都是从家庭收入中定期扣除的,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家庭收支和企业收支一样,都属于现金流入流出。所以把动态的保费支出放入静态报表,就像企业把自己的现金流量活动计入到资产负债表一样,属于最低级的财务错误。

我知道这么讲你可能有点晕,那么换一个简单的思路吧:假设你在资产中留出一部分专款购买保险,根据“双十定律”,2万元的保险账户最多也就占到33万总资产的6%,无论怎么算都得不出20%的结果啊!

可是这四大账户的配置比例到底从何而来呢?我猜想这很可能和另一个流传较广的“4321定律”有关。按照“4321定律”,家庭收入的合理支出比例如下:

看到没?这比例完全照搬了“4321”的结构啊!而且这里保险账户比例是符合“双十定律”的,所谓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不光生搬硬套,还把保险账户的比例大幅提高到20%,不知误导了多少人!

当然即便是“4321定律”也不是金科玉律,这个世上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财黄金定律”,这些数字只是给大家作一个指引和参考,让我们比较方便地通过投资、消费、储蓄、保险等来构建一个进攻和防守兼备的家庭财务体系。

每个家庭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各项比例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单身期在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资比例自然比退休期要高一点,而已婚者则会提前为子女未来的教育金作准备,因此必须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上下浮动。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科学地规划资金,结合自身情况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比例,千万不要迷信“万能药方”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擦亮眼睛,不要一看到某些概念像“舶来品”就盲目跟风,说不定很多都是国人自己的发明呢!


为了避免今后重复陷入类似的“理财大坑”,大家平时也应该多提高警惕,凡事记得多问几个“为什么”,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的财产负责啊!

对了,你还发现有哪些“坑人”的理财定律呢?

微信公号:简七理财(jane7duca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