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地名由来:名水之名

 轻风无意 2016-08-11

【嘉陵江】名称的由来

嘉陵江的得名,说法有三:
    其一,据《水经注》“(西)汉水又南人嘉陵道为嘉陵水”,此“嘉陵道”是汉代设置的,相当于现在的1个县,见于《汉书·地理志》:汉武帝增设了28个郡国,包括武都郡,武都郡领9县,其中含嘉陵道,即嘉陵江的得名是由行政设置而来的。

其二,而非《九域志》、《甘肃新通志》、《四川通志》等所言:嘉陵江因“源出大散关西南嘉陵谷”而得名。据马以愚《嘉陵江志》,大散关在大散岭东北,非江源,因岭北之水俱人渭河,且大散关经考,其西南无嘉陵谷。

其三,另有一观点认为嘉陵江因经古代关中人川要道之一——嘉陵道而得名。是先有“水”名而后有“道”名。嘉陵道是古代关中人川最早的一条道路,《水经注》记:“扦水出周道谷在故道县南,而西周铜器之散氏盘中亦有周道,据王国维考订,周散国即在散关一带,周道即《水经注》周道谷之周道,此道甚古,故道水与故道县都因此而得名,汉初称此道北部为故道,后来叫做嘉陵道。

【涪  江】

【雅  江】

【金沙江】

【大渡河】

【都江堰】名称的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称“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海螺沟】

【牟尼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又称何药九寨。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碧峰峡】

【卧  龙】

【稻  城】

【亚  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