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川、互助、大通土族服饰

 老刘tdrhg 2016-08-11

三川土族服饰(图片来源百度)

  三川土族服饰:民和三川土族青年人一般穿对襟子上衣,外套青蓝坎肩,头戴礼帽,下身穿大裆裤,腰系两头绣花的腰带,脚穿黑布鞋。老人穿长袍衫子,土族语叫大涟;外套袖长腰短的黑色马褂子。头戴青布缝的六牙子圆帽,顶部绾着结,土族语叫“秀秀”。脚着虎头鞋,白布袜子,裤口连着袜靿缠绑。

  妇女穿绿色大襟夹袄,夹袄边沿镶黑布边或花边,下身穿徘红百褶裙,土族语叫“科儿磨”, 裙子叠成半开的扇子形,前边和周围以黑布或花卉图案镶边,另系一条红、绿、蓝等色布套傲的梯形围裙,土族语叫“唵哥”。腰前衣内系花围肚,脚穿翘尖的绣花鞋。凡结过婚的妇女将头发缩成髻,土族语叫“商图”,头戴黑纱巾。耳戴银制耳环和各种穗子精制的耳坠。在穿着打扮方面老年女性与中年女性基本上一样,只是有花色与素色区别,其中戴银耳环者以壮年妇女居多。

  女子结婚或在节日期间的穿戴更为别致,身穿以绸缎缝制的两袖口宽的绣花褂子,袖口镶有七道或九道花边,花边上绣有各种花卉图案,做工精细,鲜亮多彩。头戴凤冠,土族语叫“首帕冠”,镶着玛瑙和珊瑚,前沿密坠细小的珍珠穗子,中间是细银丝制成的凤凰。戴凤冠时还需要缀假发誓,并用长簪加固。佩戴这种头饰,土族语叫“素不都脑达”(即索卡斗·扭达尔之音转)。

  旧社会土族姑娘一般从七八岁起开始裹脚、留友、穿耳眼。 未婚姑娘脑顶梳一条大辩子,侧面梳两条辫手,主条辫于合辫在后面,根部和顶端用缸、绿头绳扎紧,在辫子上吊一颗贝壳,额前系一条绣花额带,上坠珍珠穗子的头冠。

  互助、大通土族服饰:互助和大通地区土族服饰与民和三川土族的服饰不同。过去,互助和大通土族男子除了戴毡帽外,还戴一种礼帽,形似清朝帽,土语称“加拉·莫立嘎”。

  “加拉” 即红缕穗,“莫立嘎”,即帽子,比帽的形状如蘑菇状毡坯,下沿翻上即是,夏帽边沿饰黑绒布,冬帽边沿饰黑羔庭,帽顶连一给红级穗。相传是清朝帽的延续,更古的“加拉·莫立嘎” 是一种喇叭状尖顶红缕毡帽。20 世纪 30 年代,马步芳政权强行废除土族头饰,“加拉·莫立嘎” 连同妇女头饰“扭达尔” 一起被禁止,唯老年人至今还有戴此帽者,尤其在喜庆佳节、宗教盛会时戴上旧式 “加拉·莫立嘎”,则显得典雅庄重,受人敬爱。

  互助土族男女的另一种头饰是毡帽,毡帽是以绒毛拼制成蘑菇状,然后将下沿翻上即是。女式多为棕色,亦有白色的,翻沿高而平,周围饰以黑绒布、织锦以及金丝花边,也有在后部中央织一白色圣贤魁子的,此帽通称“ 拉金锁” 毡帽。中年以上妇女的帽沿一般不太高,只用黑布或平绒等镶边,显得朴素持重。男式毡帽多为白色,也有黑色的,翻沿前低后高,周沿或饰织锦、黑绒布及素色花边,或不饰边。依其形状一般习惯地称为“ 鹰嘴啄食”毡帽。另外,男子们还戴瓜皮单小帽等。

  互助土族男子的主要穿着是皮袄和褐衫。土语称皮袄为“尼克”。 把羊皮熟制以后,缝成大襟皮袄、短皮褂或皮裤等等,不挂布面为平时穿着之用。特别是不挂布面的大襟皮袄,通称白板皮袄,是男子们劳动、当差时穿的主要衣服,白日为衣夜晚当被盏,是不离身的。也有少量挂布或绸缎面的“沙仁尼克”(羔皮庭袄)、秋板皮袄、皮坎肩和反褂等,一般都作为礼服。

  褐衫是自织的一种手工产品。“木尔格·迭” 系褐衣总称,它包括褐衫、褐褂、褐坎肩、褐裤等等。是由职业工匠——褐匠(土族语称木尔格其)用细毛线织成幅宽约 30 厘米的褐子料,然后手工缝制成各式褐衣。男女褐衫式样不同;女式褐衫用的是黑羔毛线精加工的褐料制成,质软而薄,乌黑发亮,与毛呢相媲美,也是高级嫁妆之一。

  式样为小圆领大襟,两侧开叉至膀部,除下沿外均以蓝布或黑布镶边,胸前饰以彩布或花边,四只纽扣。 男式是用白色褐料制成,饰黑或蓝色布边,有开叉和不开叉两种,土族婚礼中“ 纳什金” (即迎亲人)的白褐衫便是不开叉的一种。褐衣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以穿。褐坎肩轻便耐穿,为劳动时男女必备衣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