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地名由来:知名地名

 轻风无意 2016-08-11

【九龙】位于香港对岸。中国方志上称“九龙半岛”。半岛上多山,山岭纵横,蜿蜒起伏,有九山横亘于九龙湾北,形如出海之九龙腾舞,因以为名。另说名字,与风水有关。从前的风水先生 从尖沙咀望向北方群山,觉得飞鹅山、狮子山等群山连绵起伏,有如九条龙或腾或伏于大地上,所以就把这地方唤作「九龙」。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真正由来还有待考证。

【新界】这名称则首先见于1898年6月满清政府和英国于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签订的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该条约前,中国已把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分别割让给英国,但由于英国仍不满足,所以要求满清政府 租 借更多土地。在「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新的租借范围包括深圳点击查看深圳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河以南 ,界 限 街以北的九龙 半岛地区,以及附近大小200多个小岛。该条约以英文写成,文中将这些地区称为New Territories,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新界」了。

【中环】说到“中环”,就不得不提到“四环九约”,这是香港开埠初期港岛北岸的维多利亚城的行政区划,这一系统由1857年开始使用直至“二战”。沿着维多利亚城边缘上的一组界碑,称维多利亚城界碑,又称“四环九约界碑”。所谓“四环”就是西环、上环、中环、下环,从西向东依次排开,其中“上环”大约就在今天的西港城到西营盘之间,“下环”的名称已经不再使用,大致就是今天的湾仔和铜锣湾一带,“中环”就是大家熟悉的CBD,“西环”则以中联办著称。

【赤柱】赤柱位于香港岛区之赤柱半岛,浅水湾以东;据说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树,有鲜红的花朵,在日出阳光照耀下看起来像红色的柱子,因此村名称为“赤柱”。另有一说是因海盗猖狂,当地常遭抢劫,也有海盗寄居于此,原住民称该地有“贼常住”,客家口音“贼住”后来转为“赤柱”。不管如何,“赤柱”都是一个中国名字。那么Stanley又是怎么回事?跟Aberdeen类似,Stanley其实是Edward George Geoffrey Smith-Stanley(斯坦利勋爵),此人曾经三次出任英国首相,不过三次加起来也不到四年,他在1841年曾担任殖民地大臣。

【青衣】在戏曲中,正旦主要扮演庄重的中、青年妇女,表演以唱为主,行动稳重,因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俗称“青衣”。在香港新界葵涌对面,有一个叫“青衣”的岛,这与戏曲中的“青衣”没有任何关系。至于“青衣”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昔日东北海域盛产青衣鱼;而另一说法则是青衣岛的外形似青衣鱼。现在的“青衣岛”,是由原来的“青衣岛”“牙鹰洲”“洲仔”3个海岛填海而成,与马湾之间建有青马大桥。

【金钟】
        有人可能会对“金钟”和“Admiralty”的搭配存疑,一来未见钟楼,二来金钟未被叫做“Golden Bell”之类的。金钟所处区域位于中环及湾仔之间,在香港开埠后英人把此地区划作军事用地,包括了现今花园道以东、正义道以西、坚尼地道以南一带。以皇后大道东为分界,北面沿海地带属于海军,南面山坡则为陆军,今天的中银大厦、太古广场均建立在前兵营的基地之上。据说,当年位于皇后大道东路旁的兵房门口悬有一金色铜钟(另一说为西洋钟),鸣钟作为作息信号,所以称此营房为“金钟营房”,此地区也被俗称“金钟”。由于此处海旁是英国皇家海军基地,海军按照传统称基地所在为“Admiralty”,意即少将级或以上海军司令坐镇的基地。
       “二战”后,英军缩减海军船坞规模,港府提出兴建横越船坞的道路,得到军方同意,条件是港府需在路旁填海开辟新地段,建设添马舰基地,补偿给海军,而原来船坞的位置后来成为地铁金钟站。政府也陆续收回陆军用地,扩阔皇后大道东,并把该路段改称为“金钟道”,不过“金钟道”的英文不是“Admiralty Road”,而是“Queensway”,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皇后大道东”和“皇后大道中”并不连着的原因。

【西贡】九龙有条“西贡街”,新界东部有个“西贡区”(香港十八区之一,包括东面水域内的70多个岛屿,将军澳即属于西贡区)。名字都是“西贡”,来历完全不同。“西贡街”是以越南城市命名,故称Saigon Street;而“西贡区”的“西贡”一名,大约在出现在明代,明朝曾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之后,不少东南亚、中东、东非等国家也向明朝进行朝贡或贸易,此区域当时便是西来朝贡船只停泊的港口,故名“西贡”(Sai Kung),有“西方来贡”之意。

【昂船洲】昂船洲原为一岛屿,位于九龙半岛西面,在1995年峻工的西九龙填海工程中,昂船洲最终与对岸的葵涌和长沙湾连成一起,从而成为九龙一部份,形成一个半岛。目前,昂船洲北部发展成葵涌八号货柜码头,东面是住宅区、污水处理厂,南面则是驻港部队军营。昂船洲的地形原本像一条翻转的船,所以中国人称其为昂(仰)船洲,英国人把他称为Stonecutters Island,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英国人觉得此岛像一块“磨刀石”,其实我认为他们说反了,stonecutter应当解为“凿石刀”。 

【浅水湾】港岛南部有两个著名的海湾和沙滩----深水湾和浅水湾,一个叫做熨波洲的小岛在中间隔着;深水湾是华人的豪宅区,以别墅为主,浅水湾是西人的豪宅区,以公寓为主;深水湾的英文叫做Deep Water Bay,那么浅水湾就叫做Shallow Water Bay了?偏不,而是叫做Repulse Bay,Repulse在英文中是“击退、击败”之意,得名是因为1840年代曾于该湾停泊的英国海军军舰HMS Repulse。国内有的楼盘以“浅水湾”命名的时候,经常会把这个“击退”也直接拷贝过去。

【铜锣湾】
        铜锣湾目前已经是繁华商业区的名称,但它原来指的是今为维多利亚公园的海湾及其东南岸,因为该处的海岸线像一个铜锣,因而得名。早期海岸线就在今日铜锣湾道,19世纪中期铜锣湾成为英资怡和洋行总部所在地,当时怡和在此区域设置货仓及糖厂。由于来往港岛东西需绕路或坐船经过铜锣湾很不方便,就兴建了一条连接海湾的海堤,即是现今的高士威道。至1950年代填海工程将海湾填平,得到的土地一部分用来修路,一部分则成了维园。原来曾经位于海边的铜锣湾道和建于海湾中的高士威道,都变成了内陆道路。
       你坐地铁到铜锣湾,喇叭会说Causeway Bay到了,所以“铜锣湾”就等同于“Causeway Bay”了。但是,“Causeway”不是“铜锣”,而是“海堤”的意思;但是不要以为“铜锣湾道”就叫Causeway Bay Road,实际上叫做Tung Lo Wan Road;反而,“高士威道”叫做Causeway Road(即“海堤道”之意)。另外,如今被称为铜锣湾的商业中心的位置,并不是原来的被称为“铜锣湾”的海湾位置,而是原来的“东角”(维多利亚城的最东头)。

【香港仔】
       “香港仔”即是“小香港”的意思,为什么不模仿新加坡叫“小印度”(Little India)的方法,叫做“Little Hong Kong”呢?香港仔在港岛南区的中心位置,原称“石排湾”,1841年英军登陆赤柱,获一名叫陈群的女原居民引路(带路党!)到香港岛北部。据说,当英兵行经香港村(黄竹坑香港围)时,向陈群询问该处地名,她以疍家口音回答“香港”(Hong Kong),所以整个岛屿就被称为香港岛,此地则被称为“香港仔”。
        后来香港政府将此地命名为Aberdeen,实际上港岛中心区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路叫做Aberdeen Street(鸭巴甸街),虽然两个地方离得很远,但是都跟“鸭子”没啥关系。鸭巴甸街在香港开埠后作为华人与洋人聚居的界线,华人住街道以西,街道以东则是洋人居住,并成为维多利亚城的市中心。Aberdeen(鸭巴甸,又译为阿伯丁)其实是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原名乔治·汉密尔顿-戈登George Hamilton-Gordon(第四代阿伯丁伯爵),曾经两次出任外相,其中第二次恰逢占领香港及《南京条约》签订之时。如此,用“鸭巴甸”给“小香港”命名,应当是表彰外相在任期内给女王拿回一块海外领地。

【大屿山】大屿山位于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内最大的岛屿,面积几乎是港岛的两倍。大屿山亦称大嵛山、大鱼山、大庾山和大濠岛等,大屿山的英文名“Lantau”相信是土话“烂头”的音译,岛上还有外国人别墅,叫做“烂头营”。大屿山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开发强度不大,但随着赤鱲角新机场落成,大屿山的未来不再“烂头”。

【太平山】位于香港岛西北部,太平山顶香港最高点,海拔554米,香港的标志。它又称维多利亚峰或扯旗山,是港岛最负盛名的豪华高级住宅区;也是香港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维多利亚】维多利亚港简称维港,是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是亚洲的第一、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鲤鱼门】鲤鱼跳龙门,既吉利又励志,所以鲤鱼门常被用作地名,深圳前海也有一个。香港的鲤鱼门是一海峡,为维多利亚港东面的出口,分隔港岛东部及九龙半岛东部。曾是香港防守要塞,在二战中,英军曾与日军在鲤鱼门交战并败退。九龙有鲤鱼门径,似乎由此可跳入龙门,鲤鱼门村则是吃海鲜大排档的好去处。
      【水坑口】
       水坑口以前是港岛北岸的一个海角,附近有一个大水坑,1850年代填海后已成为内陆地区。1841年义律与琦善私定《穿鼻草约》后,英军登陆香港,其测量人员发现附近有一片突出的高地既平坦又临海,可用来扎营,于是开辟从海旁到这片高地的道路,也就是今日的水坑口街。1月26日,英国远东舰队支队司令伯麦来港,正式举行升旗仪式,并在海面鸣炮,表示正式占领香港。他们在水坑口登陆,并把此地叫做占领角。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文地名改成了中性的“水坑口”,而英文则保留至今。
       水坑口是开埠前的旧称。加上水坑口的位置根本就是华人区,估计华人根本就不太用占领角一词,撑死就是叫波些臣...因为路牌这样写。根据记载,名称的改变是弥敦任港督期间,为减少华人对“占领街”这个名称的反感,于是根据街旁的大水坑,以及平民在此打水的特色,将“波些臣街”的中文名称改成“水坑口街”,英文名称则仍然保留。

【杏花邨】在港岛地铁线上,最东边的倒数第二个站叫做“杏花邨”站,很有点“牧童遥指”的味道。杏花邨是一个大型私人屋苑,位于港岛柴湾西北,原为白沙湾,填海后,由嘉里建设与港铁合作建成杏花邨,地铁站即以屋苑命名。

【诺士佛台】
       诺士佛台位於香港九龙尖沙咀,香港天文台侧的小山丘上,由天文台道开始到诺士佛阶完结,地势较高,亦较为隐蔽。全段均为行人专用区,街道摆放了酒吧及餐厅的枱椅。诺士佛台与诺士佛阶也被称为诺士佛区。
       对从未去过香港旅游的人来说,乍听到诺士佛台,可能会以为它是一个佛教圣地,这样的误解与事实差了十万八千里,因为它非但与佛教毫无关系,与其名称带来庄严肃穆的形象更是全然相反。
       诺士佛台於19世纪末期,曾建有16座的欧洲式小型别墅。如今有「九龙兰桂坊」称号诺士佛台,是三十余家酒吧、餐厅的集合体,也是香港美食和夜生活的另一个代表。这个知名香港景点的入口设在尖沙咀美丽华酒店旁金巴利小道的美食街没有特别高的知名度,初次游览者唯有在熟门熟路老饕的带领下才得以一窥其中奥妙。
       香港人习惯将地势较高的小径称为「台」,此即诺士佛台名称的由来。由於仅仅是一条隐蔽的小巷,车辆无法通行,让这里成为独树一格特别区域。比起兰桂坊,这里的外国访客不算多,风格较为香港化,更能贴近在地的香港夜生活,但仍带著不少异国文化的色彩。诺士佛台侧的诺士佛阶亦有不少特色餐厅,设有楼梯与美丽华商场连接。在整日的忙碌奔波后,诺士佛台是个能使人身心完全放松的所在,也可让外地的香港旅游客领受到与众不同的香港夜生活,等待著讲究优雅与品味的您前来尝鲜,保证使您不虚此行。

【蝴蝶谷】
        蝴蝶谷是香港九龙荔枝角蝴蝶谷道和长坑路、郝德杰道之间的山谷,中间由呈祥道横跨;但根据香港行政区划,呈祥道以北的蝴蝶谷属于葵青区,呈祥道以南则属深水埗区。山谷东面为琵琶山。
       这里原本有许多黄金颜色的蝴蝶,所以命名蝴蝶谷。每当春天,挂满在树上的蝶蛹,就孵化成万千只黄金蝴蝶。这山谷本来已是绿荫蔽天,加上成千上万的蝴蝶,展翅遨翔,使得山谷黯然无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皇军把整个山谷的参天树木都给砍掉盗伐,偷运回日本,蝶蛹没有栖息的地点而绝迹。今日,树木再度生长,蝴蝶却再也没有回来。

【布袋澳】这个名字听起来颇有禅意,让人联想起胖胖的布袋和尚,传说他体胖腹大,出语无定,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东西统统放进布袋,那布袋却总是空的。布袋澳是新界的一个海湾,位于清水湾半岛的南部,海湾入口在北部,三面环山,出海口窄,就像布袋一样,“澳”则是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如澳门、将军澳)。

【薄扶林】
        位于香港港岛区,是香港岛的市郊部份之一,是港岛历史最长的村。通常指北至摩星岭以南、南至瀑布湾的南区地域,其中薄扶林近南区部分的大部分私人屋苑(如置富花园)及别墅为香港中产阶级至上层阶级人士的集中地。
       薄扶林地名来源的最普遍解释,是由于该处一带以前为茂密的树林,有很多薄凫(即棉凫)栖息,因而又被称为薄凫林,而此名可见于清朝嘉庆年间由王崇熙纂辑的《新安县志》。其后地名被写成薄扶林,一直沿用至今。亦有指薄本来为泊(bok6),泊凫林意指为栖息著凫(即野鸭或棉凫)的树林。
       薄扶林本来仅指薄扶林村附近一带,后来逐渐发展为薄扶林道沿线地区都是薄扶林的范围,有时更会包括石塘咀以南的半山区的中西区地域,如蒲飞路、香港大学等,至薄扶林道与般咸道的交界为止。 

【吐露港】原称大埔镇,古称大步镇,是香港新界的主要内港之一,位于沙田区以北,大埔区以东,海港呈西南-东北走向。在吐露港北面大尾笃一带的船湾,昔日是港内一个大海湾,1960年代由于香港水源缺乏,政府在船湾兴建一条堤坝把海湾完全封闭,并把海湾内海水抽走建成船湾淡水湖。PS:这里在古代是有名的采集珍珠的地方哟~

【坚尼地城】坚尼地城是位于香港岛中西区西北端的地区,为香港最早期被开发的地区之一,原维多利亚城的一部分。名称来自香港第七任总督坚尼地。他任内积极开辟土地,填筑了西区岸边土地。这片沿海的新填地称为坚尼地城。早期港岛北面海边的街道英名多为“Praya”(Praya是英语从葡萄牙语吸收的词汇),中文称“海旁”,因此坚尼地城沿海的一路叫做为坚弥地城海旁。“海旁”和“praya”都是指海滨一块条状土地。主要文物和景点有鲁班先师庙,东华痘局拱门及基石,科士街石墙树,卑路乍街防空洞,维多利亚城界碑,卑路乍湾公园等。

【缅甸台vs. 棉登径】在九龙尖沙咀地区,就在著名的重庆大厦附近有两条街道,南北向的一条叫做Minden Row,东西向的一条叫做Minden Avenue,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很明确,但是中文名称就完全不一样了,前者叫做“缅甸台”,后者叫做“棉登径”,让人不知其所以然。其实Minden(棉登)是德国一个城市的名称,当年命名Minden Row是因为附近住了不少从Minden来的德国人,后来在“一战”中英德互为敌国,这些德国人也就撤离了,但是留下了地名,当然与缅甸完全没有关系。

【列拿士地台】Rednaxela Terrace这条小街位于中西区,坚道再往山上一点;Rednaxela大家都不熟,如果把这些字母都倒转过来写,变成了Alexander,这回认识了!据说,当初命名应是向一名叫亚历山大 (Alexander)的人致敬,但可能由于当时负责的华人师爷习惯了由右向左书写,最后将整个单词左右倒转了。如此搞笑的地名,谁想再超越,估计也会深感“鸭梨山大”。

【苏豪区】又称苏豪美食区或荷南美食区,位于香港香港岛中上环一带,是兰桂坊以西的新兴饮食地带。“苏豪”这个名称其实取源于英国伦敦一个性质类似的小区苏豪区,不过因为这个地区位于荷李活道南部(South of Hollywood Road),所以经常活跃于当地的外籍人士特意从地理中抽出“So”及“Ho”而得名。这里除了有常见的美式西餐及欧陆式菜馆外,一些较少见的特色菜,例如尼泊尔菜,西班牙菜,北非菜,地中海菜现有各类餐厅超过三十间。

【咖啡湾·糖街】
       咖啡湾是新界屯门区的一个泳滩,毗邻青山湾畔,早期是私人泳滩,现是康文署管理的公共泳滩。又分为旧咖啡湾和新咖啡湾,相信此地原来设有咖啡馆,由此得名。
       有了咖啡,最好再加点糖。在香港岛铜锣湾,还真有一条不超过100米长的糖街,这里曾经是英资怡和洋行原来的糖厂所在地。不过我们今天喝咖啡加的糖大多来源于另外一间英资机构----太古,太古糖厂位于今天的鲗鱼涌,1883年建成,1970年代停产,原址发展为太古坊商业区,糖厂街(Tong Chong Street)因此得名,现在是多间咖啡馆的栖身之所。

【筲箕湾】
       筲箕湾位于香港岛的中心北岸之东,是香港最早期被开发的地区之一。筲箕湾本来是一个海湾,因为水域很圆,像一个大筲箕,因而为名。不过,坊间亦有两个传说是与筲箕湾的地名起源有关。
       传说一:南宋末年,有一个叫张进的人随海军船舰到九龙半岛一带,经过现时的筲箕湾时,他不小心将他祖先给他的家传之宝筲箕跌到海中,所以这个海湾就称为筲箕湾。
       传说二:清朝初期,有一个叫朱蒂的渔民,结婚后不久丈夫就去世,并诞下一个遗腹子,取名作阿虾。他虽然是一个好孩子,但后来因感染了天花而变盲。到了阿虾15岁时,母亲亦感染重病。为了养活母亲,他便用筲箕于现时的筲箕湾行乞为生。后来有一日天气异常恶劣,阿虾被海浪冲走,只留下筲箕于岸边。为纪念阿虾的事迹,当地居民将这个海湾改名为筲箕湾。然而,由于筲箕湾这个地名,早于明朝万历年间编写的航海图《粤大记》中出现,故第二个传说的可信性有限。此外,筲箕湾亦曾被称为饿人湾。传说明朝时期,有一队商船因台风而被逼于现时的筲箕湾登陆。当他们找寻食物时,但却无法找到,连当地居民也无法找到。结果他们在离开前都无法充饥,因此而戏谑这个海湾为饿人湾。但比较有根据的说法是香港开埠初年,筲箕湾一带对外交通十分落后,只靠班次极疏的舢板联系中环。饿人湾指若被困在该处,迟早会饿死。当时有一句俗语:“英雄被困筲箕湾,问君何日到中环”,就是形容筲箕湾交通落后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