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那么聪明,为什么没有赚到钱?

 道2和 2016-08-11


这个题目不是我想出来的,在一些书里学术派和实战派打笔仗的时候,有时会冒出这句话。或许它还曾出现在某个网络社区里,家里夫妻两个对于投资有分歧时,朋友聚会上,总之这句话令人感到尴尬。

这篇帖子以及以后的几篇贴基本上都围绕这个尴尬的话题展开,对于刚入市的投资者和多年连续稳定盈利的老师级投资者作用不大,可忽略。


第一篇 不要挑战随机性



1916年4月30日,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出生于美国密西根州彼得斯基市,不久随父母搬到了附近的盖洛德市并在那里长大,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是他家的远亲。


1941年香农以数学研究员的身份进入新泽西州的AT&T贝尔电话公司,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到1972年,从24岁到55岁,整整31年。1956年他当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访问教授,1958年成为正式教授,1978年退休。


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


著名科普作家庞德斯通在记述香农的事迹时引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托比.伯格的话说:一个人建立了一个学科,提出了所有的相关推测和假设,而且证明并解答了自己提出的这些推测和设想,古往今来这种情况可谓屈指可数。


很多投资者熟悉的凯利公式的发明者约翰.莱瑞.凯利(1923年12月26日-1964年3月18日)就是香农在贝尔实验室的同事。


1948年,香农发表让他名满天下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在香农充满革命性的愿景中,信息是世界的一种基本组成元素,与物质、能量的地位并驾齐驱,它遵从自身的规律。就这个认识上的升华而言,香农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大科学家。(读读麦克斯韦的魔鬼、想想学历、品牌、度量衡、网络购物、手机打车等信息交换的应用,有助于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大概因为信息论中的信息、预测、信号、噪声等概念和投资息息相关,加上香农有理论爱实践的个性,自然地这位大牛级的科学家也走上了投资之路。他曾在麻省理工大学搞过很长一段时间关于投资的研讨会,参加人员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那么大牛级的科学家投资成绩如何?


1986年《巴朗斯》刊登了一篇文章,对77位基金经理的最新业绩进行了评级。虽然香农未被提及,但其业绩优于被提及的除三位资深经理之外的所有经理。这77位基金经理大多来自规模约百人的公司,而香农的工作伙伴却只有他的妻子和一台年久破旧的苹果二代电脑。


1986年8月11日,《巴朗斯》报道了1026家共同基金的最新业绩,其中,香农基金的利润为例第一。


沃伦巴菲特1965年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股价是18美元。到1995年,每股涨到了24000美元,这30年的复合收益率达27%。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1986年,香农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复合收益率大约为28%。


相比之下,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投资南海贸易公司却赔了2万英镑。以现在的价值计算,这笔损失大约有360万美元。


可见,聪明人搞投资,既有失败也有成功,聪明既不是投资成功的保证也不是投资失败的原因。


那么香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你看过《生活大爆炸》,香农大概就是谢尔顿和霍华德的组合体。既有谢尔顿的高智商和丰富学识又有霍华德的心灵手巧,区别在于香农的智商比谢尔顿更高,手比霍华德更巧,所以是个达芬奇式的科学家。


以下是庞德斯通的记述:


香农的车库里杂乱无章地堆着很多积满灰尘的独轮自行车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往里就是香农的玩具仓库,里面有稀奇古怪的机器、地球仪、骨骼模型标本、乐器、杂耍用的道具、织布机、象棋和各种纪念品。光乐器就有5架钢琴,还有30多件从短笛到大号的其他家什。百宝箱里还有一个能喷火的小号和一个用火箭作动力的飞盘。香农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地下室里设计制造这些新鲜玩意。


香农制造过几台会下棋的机器,其中一台是个有3个手指的机械手臂,可以在棋盘上移动棋子,每吃掉对方一个棋子,这个机械手臂还会冷嘲热讽一句。还有件作品是一个构造简单的金属手臂,可以随意弯曲,在进行相应设置后,这个金属手臂可以按照预设的转动次数在空中抛掷硬币。


香农当时设计的终极机器形状和大小都很像一个雪茄烟盒,盒子前面有个开关。香农常常让对这件发明一无所知的人扳动开关,盒子的顶盖就会缓缓打开,里面伸出来一只机器手,把开关扳回去,然后机器手自动收回到盒子中,接着盒盖就会“啪”地一声闭合起来。


香农有一位在贝尔实验室的朋友,名叫戴夫.哈格尔巴格。哈格尔巴格根据库普林的一个观点“随机性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写出一长串没有侧重或者没有关系的数字是超出人类能力范围的”,制作了一台猜心机。


这个猜心机的具体玩法我们不去关心,考虑到上个世纪50年代人类的电子水平,这台机器自然是很简单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台和你玩包袱剪刀锤游戏的玩具。


香农见识了哈格尔巴格的猜心机后,很兴奋决定自己也制作一台。香农的猜心机和科学家们的对弈结果是65%的胜率,哈格尔巴格的猜心机胜率为53.3%。

这个胜率指的你和机器玩100局,机器能赢65局,总之,人类是输家。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自负的天才科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源源不断地来到贝尔实验室。香农的猜心机由此成了辨识天才的智商测试仪。凡是自诩聪明的人都会绞尽脑汁跟机器比试一番。可结果是,不管你自认多聪明,最后总会在机器面前败下阵来。


哈格尔巴格和香农的猜心机有多复杂多简单呢?


“要说猜心机能进行多大程度的智力活动,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人有10^10个神经元,最笨的行军蚁有200个神经元,而这台机器只有不到100个继电器。”哈格尔巴格这样介绍自己的机器。而香农的机器则把继电器数量减少一半,只有16比特的存储空间(2个字节)。


后来,香农和哈格尔巴格决定让两台机器比试一番。香农说:“比赛连续运行了几个小时,人们压了小额赌注,周围时不时地还响起大声的欢呼。”比赛结果是香农的机器取得了55%的胜率,这令他很高兴。


那么,真的没人可以挑战猜心机吗?还是有一个的,就是香农自己。1953年,香农在贝尔实验室的一份备忘录里披露了自己获胜的秘密:把自己变成一台猜心机。他在精神上模拟机器的运作,弄清机器的预测,接着他反其道而行之。“但是在精神上运行这一程序极端困难。”香农说道。


考虑到机器的设计机制,一名完美的模拟者能有75%的胜率,无法达到100%是因为机器有时候会随机选择,香农设法达到了60%的胜率。


哈格尔巴格和香农的猜心机的基本原理就是人类的思维既不理解随机性也做不到随机性。(就算你理解随机性,但也做不到随机性,所以还是输。)


猜心机在设计上,当处于进攻状态时,猜心机能发现总结记录人类思维中的习惯(人类自己做不到随机性),进而预测人类下一步会怎么行动。当处于防守状态时,由于人类无法战胜随机性,遇到厉害的猜不透的玩家,猜心机就用随机性应对人类,所以怎么着也是50%的胜率。


再后来,有很多科学家和统计学家对随机性的问题有兴趣,设计了很多实验测试人类的行为模式,考虑这篇文章已经过长就不过多啰嗦了。


(以上大部分资料来自百科以及庞德斯通的科普书中,略作改写。)


结语:

当你连续多年的投资记录不佳,一定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在和市场价格走势的随机性部分作对?这是永远的无用功,损失的金钱浪费的光阴实在是可惜可叹。


一笔钱投下去,存在着对你的原初判断理由证实(赚)和证伪(赔)两种可能性,这两种结果带来的经验或者教训其实都可能和你的判断理由无关,既没有相关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但你却很容易被市场的随机性欺骗,迷失在价格的波动中,困惑在瞎扯的因果假设和随机的相关假设中,一次又一次。


一个残酷的说法是,你的经验总结和教训总结都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你的交易对手是随机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