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女子守寡、养“面首”、改嫁三次,为何不会背上不贞的名声?

 花小鼠 2016-08-11

一说起古代守寡的女子,很多人肯定会第一时间把她们与贞节牌坊联系起来。确实,在中国古代,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子都承受着封建礼教的约束,必须要从一而终,别说改嫁,哪怕是丈夫去世之后妻子稍微表现出一点想要改嫁的心思,她都会遭到家族的指责,以及舆论的压力。如果这个女子是在一个礼教思想严重的家族中生活的话,她还有可能被家族执行私刑,往往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性作为绝对主导的社会,女子的权益往往受到了剥削,丧偶的女子更是会遭到一些非常不公正的待遇。但在宋明以前,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寡妇的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只是宋明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思想之后,才出现的,程颐程颢等理学大师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使得人们的思想从此被牢牢地关在了礼教的笼子里面。

古代女子守寡、养“面首”、改嫁三次,为何不会背上不贞的名声?其实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对于寡妇改嫁的行为还是十分理解的,上到皇室贵胄下到普通百姓,女子改嫁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汉代皇室女子改嫁的例子。

总所周知,汉代其实是中国完成大一统格局之后出现的第一个长时间的统治政权,这个时候天下甫定,人们刚刚从战国的乱局之中摆脱出来,对于和平的生活还是比较向往的,国家的指导思想还是崇尚无为而治的道家观念,所以国家的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不像百年之后儒家成为主流所提倡的社会环境那样严苛,对于女性改嫁也是比较宽松,还远没有后世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的约束。

汉初,刘邦的妻子吕后专政,她一介女流却成为了社稷神器的掌控者。因为国家权柄的转移而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伴随着这些问题的诞生,女性的地位在这一时期的确是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所以在汉朝出现了很多女性封爵的例子,这些女子不仅能够和男子一样享受国人的尊敬还能够得到国家所颁发的俸禄和爵位,这在以后的朝代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古代女子守寡、养“面首”、改嫁三次,为何不会背上不贞的名声?汉朝曾经被封侯的女子就有很多,其中开国元勋萧何、樊哙两人的妻子都有着侯爵。也因为这种女子尊贵的特殊史实,导致了汉代女子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同样很高。汉代公主私下里养“面首”都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而且数量还不在少数,她们因为尊崇的身份所以可以享受着同男人一般的权利。

当然,蓄养面首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可以大肆宣扬。但是汉代皇女改嫁的例子却很多,可以说完全就是常态,因为汉初的科技医学水平都很不发达,人一旦得了什么疾病之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往往就会一命呜呼。所以女子寡居是很寻常的事情,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这样身份地位的女子不也曾经承受过丈夫离世的打击吗?

所幸,平阳公主在寡居之后再一次寻找到了一位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卫青。这位大汉朝的名将虽然出身平庸但却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他后来为大汉驱逐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古代女子守寡、养“面首”、改嫁三次,为何不会背上不贞的名声?再者,汉宣帝的女儿敬武公主同样也经历了与平阳公主一样的悲惨命运,她的丈夫张临也是早衰之人,但是敬武公主的命运更加坎坷,在改嫁之后,第二任丈夫赵钦同样也没有能够和她渡过漫漫人生之路,所以再度成为寡妇的敬武公主第三次出嫁,又成为了高阳候薛宣的妻子。

按理来说,为皇帝选择妃子一定要选择家世人品都上佳的人家。但是汉朝有几位皇帝的丈母娘都是有过几次婚配史的妇人。比如汉元帝、汉桓帝两位皇帝宠妃的母亲都是经历过两次婚姻的女性。由此可见,在汉朝女子改嫁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完全不会像后世一样因为有过改嫁的经历就从此背上了不贞的名声。可以说,汉代女子的婚姻还是有很大的自由的,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幸福的。

也因为婚姻观念的开放,汉朝的时候还经常会出现女子主动要求离婚的事情,这在其他朝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们说历史有的时候虽然在进步,但也不并不每一个方面都是有着超越前朝的优越性的。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历史,不能用我们自己浅薄的见解去随意的解读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