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玉如的书法轨迹 —楷书

 土是上人 2016-08-11

吴玉如(1898-1982)


吴玉如艺术馆内铜像


近日拜访著名学者书法家韩嘉祥先生,未等坐定,先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稿子递给了我。这是天津无线电机械学校的老稿纸,用复写纸誊写出来的,文章的题目是《吴玉如先生及其书法》,署名则是吴玉如的两个高徒,一位是已故著名书法家单体乾先生,另一个则是韩嘉祥先生本人。

我不解地问韩先生,文章是什么时间发表的,发表在哪家刊物。先生说自己已经记不清楚了,估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姑且拿去做个资料。

回家拜读此文,我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这是一篇真正研究吴玉老大小楷书、篆隶、行草形成、发展轨迹的一篇专著,详细剖析了吴玉老每一种书体从何处化来的过程以及吴玉如先生本人对历代碑帖的临摹态度。读后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立刻分享给大家。这篇文章较长,平台上只能摘要发布,原文标题将改为《吴玉如的书法轨迹》,按书体类型分期发布。



单体乾(1914~1993)名健,以字行。早年从师杨千顷、胡定九习书法,中年拜吴玉如为师,攻习“二王”行草,并对魏碑研习多年,将二王、汉隶、魏碑融于一炉,字体苍劲、朴厚,形成独自风格。撰写并出版了《新草诀》,《真草章三体急就章》、《老年人学书法》、《今章狂三体草书》等书稿。



韩嘉祥(1947---)


吴玉如从启蒙入学的时候就喜欢书法,到十二三岁时就能写苏东坡的大字《丰乐亭》《醉翁亭》等碑,到了十五六岁中学时期,观看唐宋朝代有名书家的字,非常羡慕,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得到他们的神理。从此,就由写苏改成写黄庭坚、赵孟頫、李邕等诸家的字。二十岁以后学习阁帖,也涉猎篆隶金文等文字和北魏的一些名帖。二十岁至三十岁是他在书法上奠定基础的十年。为追溯二王、发展行草铺平了道路。各种书体的研究成就归纳如下:




                 

苏东坡的大字“二帖”


一、小楷:最得力于《黄庭经》,对钟绍京的《灵飞经》也下过功夫。在二十岁以前就写《黄庭经》的小楷字,兴之所至,有时候写了通宵。对大令的《十三行》也有很深的钻研成就。吴玉如先生直到八十岁仍写小楷字,舒朗精纯,丰韵不减。




           吴玉如1930年临《黄庭经》并作七绝一首:

  仙人碧落诵黄庭,烟火千年久不经。写罢雨窗晴则个,紫云何处乞通灵。



                                       吴玉如临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吴玉如小楷作品




二、大楷:先谈魏碑,吴玉如对《张猛龙》《崔敬邕》《郑文公》《司马景和妻墓志》都有过深入的临摹钻研,能够由似到不似,遗形取神,确有收获。对于《元略墓志铭》最为喜爱,用笔结体都符合二王行草的规律。曾用上述诸家笔法结合写过北魏书《千字文》楷字一通。不斤斤于一家一碑,若赵?叔之独出己貌。再说《龙藏寺》,他推崇它为隋碑之最,上接北魏、下传初唐。是欧、虞、褚三家的老师。在这三家中,欧楷惟崇《皇甫诞碑》,是他的最高造诣,超过《化度寺》和《九成宫》的成就,至于《夫子庙堂碑》与《雁塔圣教序》也都下过相当功夫。他认为初唐三家比中唐颜、柳在楷法上神味是高超的。至于李北海的行楷,他认为以《麓山寺》为冠。其它如《云碑》《李思训碑》都有深刻的研讨,能把它化在自己的手腕以下,运用挥毫,并且总结出李北海是用二王行草和北魏笔法融合而成的。



吴玉如临《张猛龙碑》



吴玉如临《司马景和妻墓志》



吴玉如临《龙藏寺》



吴玉如临《皇甫诞碑》



吴玉如临《夫子庙堂碑》


下期预告

吴玉如的书法轨迹---篆书金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