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长平之战是100万人参战,夷陵之战就只有10万兵力?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1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战国和三国是两个典型的分裂和战乱时期。在诸侯割据的局面下,大小战争频繁发生。不过,就战国和三国来说,且不谈二者战争的频次,仅就规模来说,在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的交战方——秦国和赵国总计投入兵力接近百万人,除了长平之战,伊阙之战、邯郸之战、秦国灭楚之战等,其参战兵力很多也在数十万人。但是,为什么到了三国时期,战争规模则要少很多呢?

为什么长平之战是100万人参战,夷陵之战就只有10万兵力?

对于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先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军队在10万左右,曹操则在3万人左右,二者相加不过14万人;然后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在4万—5万,曹操则是20万左右,合计25万左右;再者是夷陵之战,刘备和陆逊兵力总计不过10万人。至于蜀汉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中原,少则3、4万,多则7、8万。换而言之,三国时期的生产力明显要比战国时期更为先进。但是,三国时期的大小战役中,二三十万的交战规模已经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秦国灭楚就发动60万人这样的大型战役了。

为什么长平之战是100万人参战,夷陵之战就只有10万兵力?

由此,针对两个时代战争规模上的较大差异,其原因往往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人口、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在此,笔者仅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方面,根据《晋书》等史料,在蜀汉灭亡时,人口大约100万左右,吴国灭亡时,人口大约230万,而三国末期的魏国则在600万左右,不过在三国中期,魏国的人口则在450万左右。由此,就三国中期来说,魏蜀吴三国的总人口大约800万左右。

为什么长平之战是100万人参战,夷陵之战就只有10万兵力?

至于战国时期,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战国中期的总人口为2500万—3000万。对此,笔者就以2500万人来算,战国中期的总人口大约是三国中期的3倍左右。那么,非常明显的是,人口的多少是这两个历史阶段战争规模的客观条件。其中,针对三国时期的人口锐减,主要还是东汉末年长期以来的战乱、瘟疫以及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的长期影响。当然,不排除三国时期人口统计上的问题,也即部分地主豪强等匿藏人口等问题。但是,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人口总数要多于三国时期。

为什么长平之战是100万人参战,夷陵之战就只有10万兵力?

最后,在人口这个客观前提下,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乱局面,导致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保持着战时制度。在全民皆兵的背景下,秦国、赵国等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非常强大,比如300万人口时的秦国,可以按照5:1乃至4:1的比例征召兵力。但是在三国时期,虽然是诸侯割据,但征兵比例大约在10:1,比如90多万人口的蜀汉国,军队数量不到10万人。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先秦时代的战争人数是存在水分的,即使有100万人参战也不会是直接作战兵力,包括了很多非战斗人员。

文/情怀历史

(漫谈东周列国志:二百四十)

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